新生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重组生命通道 [复制链接]

1#

■我在中高风险区·记者疫线日记

医院待了20年,广州医院呼吸科医生洪城这些天换了角色,在荔湾区中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当起了“三人小组”成员。专家来到社区,成为“三人小组”一员后,症状问诊提供指引成为他们除核酸检测之外的另一项重要工作。

6月3日起,疫情下的荔湾南片区实行封闭封控管理,居民出行受到限制,居民求医问药也受到影响。一时间,片区内近59万人的医疗保障问题凸显。

如何应对?特殊时期,广州封闭封控区内三级应急医疗服务保障体系应运而生。在这个体系里,第一层级是“三人小组”,第二层级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

●南方日报记者黄锦辉

三人小组

踩电动车为病人买药

芳村试行封闭封控管理第二天,洪城便带着30名队员赶来位于高风险地区的中南街。第一天上班,他就遇到了有小孩抽搐的情况,快速处理后,马上电话联系社区医生上门,为小孩进行下一步治疗。

面对居民的求医需求,“三人小组”中的医护人员要在很短时间内去获得居民的信任,摸清他们的医疗需求,而不是直接解决病人的痛楚。

在6月9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陈斌说,广州市增派了名医务人员充实到荔湾区的“三人小组”,同时向每户居民发放印有对口“三人小组”24小时联系电话的小卡片。

“三人小组”,就是片区居民就医时联系的第一人。

刚开始时,广州医院妇科护士万梅仙骑着借来的电动车,拿着医保卡,帮病人跑腿买药,再转交给社区志愿者送药上门。

“居家人员不能随便出去。”洪城说,“三人小组”里的医生,要判断病人是否达到出去看病的条件,是否可以开通行证,最重要的是确保病人能及时就医。

电话监护、呼救救护车、护送病人……广州医院骨科医生廖壮文细数“三人小组”成员的工作。

他还发现一个现象:有时病人着急,可能会把病情说得很严重,他们就是希望医生快一点。“居民都很理解我们的工作,只要处理好了,他们基本上满意。”

在封控区内待了10多天,广州医院儿科医生劳文芹记得一个细节,有一次一名婴儿连续咳嗽,家里人很着急,医生立即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