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看我这篇就够了保险业务人员绝对不会告诉 [复制链接]

1#

今天,我们来客观聊一聊年金险,

尤其是预定利率4.%的年金险。

年金险在民间的风评并不好,原因大概两条:

一是年金险存在严重的销售误导。

大家听过的什么交六万拿回五万,

许诺收益6%,实际收益1.7%,说得都是年金险销售误导现象。

二是由于历史原因,年金险收益相对有限,

公子一上海同事,整天跟公子絮叨,说自家在00年左右买了很多年金险,复利才2%,如果不买这年金险,他们家早发达了。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听得我耳朵都起茧了。

至于为什么会这样,稍微跟大家解释下。

00年附近正好处在监管从“极为激进”变为“极为保守”的转折点上,

当时很多年金产品的预定利率“被迫”调整到了2.5%以下,能卖出几单全靠忽悠。

后来,监管发现管得太严了,于是把预定利率的上限上浮到了4.%。

但是这两年监管层又觉得4.%会为保司带来潜在的利差损,要求从4.%调整到3.5%。

于是乎,从年中开始,大家就看到了铺天盖地得花式炒停售。

那么问题来了,4%的复利是高是低呢?

30年4%的复利相当于7.56%的单利(50万→万),40年4%的复利相当于9.62%的单利(50万→万)。

有人觉得用来养老尚可,

也会有人会觉得一般般。

可今时不同于往日,

连盈利能力这么强的保险公司,监管层都认为4%的复利有点难,是谁给你的自信长达几十年,4%的复利一定能达到呢?

这种盲目自信的根源,在于没有认清楚当前的经济和发展形势,以及年金险的作用。

朋友们,忘记销售人员的话术吧。

今天,公子来认真且正经得跟大家说,为什么要买年金险?以及为什么建议大家在预定利率4.%的年金产品完全下架前,购买年金险。

公子不算权威,欢迎大家一起探讨。

有异见,欢迎来锤。

为什么要给大家推荐年金险,最主要的是基于对未来的两点判断:

1、赚钱在变难

最近这两年,流行这么个段子,说:

三个人做电梯,一个在里面原地跑步,一个在里面做俯卧撑,一个在里面用头撞墙,他们都到了十楼。

别人问他们是如何上来的?一个说是跑上来的,一个说是俯卧撑上来的,一个说是撞墙上来的。

几十年来,咱们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创造了很多神话,

会让很多人误以为自己是牛逼哄哄的“投资大师”。

但这两年,投资环境恶化,暴雷不断,让很多人靠运气赚的钱,靠本事亏光了。

这就给很多中产家庭提出了一个问题,钱包变鼓了,可是钱该往哪放呢?

再往前推进一步,用来投资的钱是变多了,但是可投资的标的并没有大幅增长。

用越来越多的钱去追逐有限的资产,最后带来的结果是摊薄每个人的收益率。

于是,我们看到无数相关现象,给大家举一个日常例子:

大家发没发现,最近余额宝的收益是越来越低了,甚至已经跌破了2%。

想当年,马云爸爸说,

你把1万块钱放进余额宝,每天可以免费喝一杯豆浆(1.5元)。

这才过去几年,余额宝收益已经跌破2%,算起来1万块钱投进去,每天只能喝三分之一杯豆浆了(约0.5元)。

余额宝是货币基金,而货币基金是银行“水量”的晴雨表,收益下降,意味着市场并不缺钱,

缺得是好的投资标的。

而且不只是货币基金,国债和定期存款的收益也在下降。

不同期限国债的收益率都在不可避免的下跌

一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不断下降,已经跌到了1.5%

要知道,在世界范围已经进入了低利率甚至负利率的时代,

看着国内目前可怜的1.5%的利率,能维持多久,依然是要打一个大大问号的。

利率继续下跌,几乎是必然。

我国的经济增长,从“烈火烹油”,变成了“小锅慢炖”。

而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利率就会继续下降,甚至出现负利率这是基本规律,古今中外,基本没有例外。

在低风险的产品之中,只有极少数,能不随着经济增速放缓而收益稳定的。

年金类产品就是其中一类。

由此观之,能够长期锁定4%左右收益的年金险,其实并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2、养老形式严峻

其次,更为令人担心的是养老形势。

等我们老了,需要依靠什么养老?

简单分析后,结果令人感到不安。我们从四点解析这个问题:

1)老龄化速度惊人

数据来自清华大学巴曙松教授的报告:

根据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结果,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占比达到13.26%,与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相比增加2.93%,而其中65岁以上的人口占比达到8.87%,相比年增加了1.91%。

按照国际标准,这两个数据均显示中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

有人做过推算,到年,60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达到14%,而达到这个数据的时间,可谓全球领先,直逼老龄化最严重的日本。

国人未富先老,而新鲜血液的补充也是不足。

2)新生儿增速下降

去年年底,一篇名为《年出生人口预计约0万,断崖式下跌》的消息在社交媒体上广为流传。

该消息称,到年11月17日为止全国出生人口万,按照这个趋势,剩下的一个多月预计新出生的婴儿不到万,那么年的出生人口约为0万。

如果消息为真,那么将会是建国以来的倒数第二。

但消息无论真假,我们确实面对着严重的人口问题。携程创始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梁建章说,出生人口的长期下滑早已没有任何悬念。

随着二孩堆积生育趋于结束及育龄女性数量的锐减,中国出生人口在10年内可能降到0万以下。

一方面是老人在变多,另一方面是新生儿出生率在下降,那么会带来下一个严重的问题。

3)养老金缺口

15年第一次正式公布的社保基金报告:

14年中国养老金缴费收入是亿,支出是亿元,财政补贴了亿元。如果不算补贴,14这一年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亏空亿。

然后是接下来几年的数据,

15年“亏空”亿元,16年“亏空”亿元,17年“亏空”亿元......

越来越大的养老金“亏空”,GJ能补多少年?GJ愿意补多少年?

而且这个“亏空”,会随着老龄化的加剧,越发刺眼。

我们得相信gj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可是无论对于集体,还是对于个人,

最理性的解决方式是:

让社保维持在低水平,用商业保险去辅助实现更高的保障需求。

4)投资环境变化

如果担心养老问题,也可以通过存一笔定向资金来解决,专款专用。

但是投资理财环境的悄然变化,这一点我们在前面已经论述过,

老百姓找不到一个安全稳定,且能保证一定收益率的产品。

咱们GJ也在积极寻找对策,近些年推出了“以房养老”,“养老目标基金”等方案。

但是坦率讲,这些方案认可度并不高。

综前所述,我们其实可以勾勒出这么一个图景。

身为个人的我们,如果把眼光放到三五十年,面临着一个难题:

养老金不足以支撑我们养老,我们养老很可能需要动用自己的储蓄。现在我们手上有笔闲钱,可目前的投资形势和有限的理财能力,又不足以支撑这笔钱能稳定增值。

那么,该怎么办?

事实上,年金险是解决这个问题而生的。

请把风险交给市场。

这是一张人生盈支曲线图:

在这个图中,横轴是我们的生命线,将人生划分为教育期、奋斗期、退休期三个时期,

纵轴是我们的收入支出线,反应的是了我们在不同时期的收支状况。

我们可以看到,在我们人生中,只有在奋斗期有稳定的收入,

要通过短短三十几年时间,完成人生的财富积累,并把这部分攒下来的盈余去养娃、养老以及赡养老人。

可是,如果没有赚足够的钱,去应对养老、孩子教育这类问题,

钱到用时方恨少,遭遇拮据的尴尬境地怎么办?

而这正是年金险存在的意义,它可以实现资金的跨时间调配。

把收入期的一些钱,按照一定的收益,匀给退休以后,收入曲线就被拉平了。

提前为自己存一笔养老金,在养老退休以后,作为社保的补充,以安享晚年。

年金险最大的特色,在于能够定时、定量、稳定得拿一笔钱。

自保险合同签下以后,每年能拿多少钱,什么时候能拿钱,都是白纸黑字确定下来的。

年金险属于人寿保单,受“保险保障基金”保护,即便保险公司破产,也会依法转移到其他的保险公司,效力依然有效,丝毫不会受损。

从本金到收益,均有保障。

现金流稳定,极低风险,再加上如果本身约定得收益可观,

那么年金险是可以重点考虑的。

首先,预定利率4.%的年金险已经目前是能给出最高的预定利率。

在经历过九十年代的高预定利率时代后,中国的保险业进入了严监管模式,预定利率持续在低位运行,长达十几年。

直到年,才有所松绑,年金险法定评估利率上升至3.5%,10年及以上的年金险,可上浮15%,也就是4.%。

可监管层评估下来发现,4.%还是风险过高。

于是19年9月,下发通知不再备案4.%的年金产品。

而且从此以后,极大概率不会再出现预定利率4.%的产品了。

只有存量,没有增量,下架一款少一款。

其次,从19年年底开始,预定利率4.%的产品开始逐步下架。

为了让下架有序推进,银保监会特意约谈了各家保司的总精算师。

然后在19年底,预定利率4.%几乎被一网打尽了。

只剩了几款漏网之鱼,但也几乎在下架路上。

在此之中,就包括招商信诺自在人生A这款,也即将下架。

公子本人挺烦炒停售的,

但因为离开保司几年,对产品的消息比较滞后。

有些人忽悠公子,想利用我,好几次跟我说:

这产品可是最后一款4.%了!

我笑笑也就过去了。

但这款招商信诺自在人生A,在仅有的几款里是相对不错的。

据说只剩了不到万的额度了,如果有需求,真的是需要靠抢了。

简单介绍一下这款产品:

年轻的时候交钱,可以选择10年、15年或者20年交。

到了约定的年龄(55/60/65岁),按年领钱,只要活着就可以领,领到去世为止。如果中间需要钱,可以通过退保拿回现金价值。

而这款产品在目前在售的产品中,具有两大优势:

1、每年领取的钱特别高

我们以30岁男为例,每年交5万,缴费10年,60岁开始领钱,

每年可以领,一直领到去世。

在相同条件下,这是目前每年领取额最高的养老金之一。

不是说别的产品不如它好,

而是因为对于年金险,能拿回的钱包括两部分:

一个是每年固定能拿到的钱,另一个是死亡或退保能拿到的钱(现金价值)。前者高有利于被保人,后者高有利于继承人。

自在人生A就属于有利于被保人这一挂。

公子本人会倾向于自在人生这种,这份养老金是买给我自己的,自己用得了,子孙自有子孙福。

相比于死后,或者退保才能拿回一大笔钱。

这么做对被保人来说,每年能拿到的钱更多,会更加实用。

2、真实收益率高

预定利率4.%,并不意味这实际的收益能到4.%。

对于很多的年金险来说,注水挺严重的。

而这款自在人生A,实际收益挺不错。

30岁投保,60岁开始拿,

70岁实际的irr是3.79%;

80岁实际的irr是4.05%;

90岁实际的irr是4.33%。

在同类产品真的是佼佼者了。

而且这款产品的承保公司也挺牛X的。

招商信诺由信诺北美人寿和招商银行共同出资组建,这两家公司都是世界五百强企业。

招商银行大家比较熟,

而信诺北美人寿是美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公司,在全球三十多家国家开展保险业务,拥有八千多万客户。

总而言之,这么一款又安全,收益又不错的年金险,真的是不多了。

于此同时,还剩两千多万的额度,估计撑不了几天,卖光就会停售。

大家可以私信我,帮大家尽量抢。

但是!但是!这真不是最后一款预定利率4.%的产品,目前在售的产品中,也有其他选择。

大家理性购买,但也别让自己后悔。

保险信息不对称非常严重,十买九坑,买保险前仔细阅读下面的攻略可以让你少花几万块冤枉钱。

保险购买攻略:

看过了上万个家庭的保单才知道为什么说保险是骗人的!

打破信息不对称,保险产品底价大揭秘!买保险如何能省一半钱?

一看保单,就知道你保险被坑了!重疾保险怎么选?教你这10点

全网高性价比保险产品测评+全网最全保险选购攻略:别滑了,只要5分钟,读懂如何买保险(附年产品推荐)

保险避坑指南:今天,我把少儿平安福的底裤扒下来了

保险信息不对称非常严重,十买九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