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当小儿惊厥从天而降,你能做些什么 [复制链接]

1#

对于没经历过的场面,你很难凭想象去感受它所带来的冲击。

双眼上翻

面色发绀

双手握拳

四肢肌张力升高

口中有呕吐物

呼之不应

这是我从病例里摘出的几句,随便一句,都是我前所未见的。

去年冬天的某一个晚上,一向好好睡觉的小鸡仔突然晚上开始闹腾,好几次说要拉臭臭,结果都是刚坐上尿盆就起来,应该是肚子不舒服。鸡仔妈竭力安抚终于将之哄睡,凌晨两点多,突然听到泉涌声,开灯发现是小鸡仔吐了一床。

清晨后就开启了吃饭吐饭,喝奶吐奶,补水吐水的模式,同时开始发烧,体温最高时39度。鸡仔妈看小鸡仔状态还可以,便没用退烧药,在家观察,并见缝插针给小鸡仔口服补液盐。

第二天体温逐渐下降至正常,呕吐次数减少,因为小鸡仔进食量明显减少,胃里没的可吐。下午去和睦家就诊(走保险),医生判断是病*感染,无大碍,嘱咐继续喝补液盐,等待自愈。

第三天排便一次,量非常少,医院化验,由于样本量不够,拒收了。

第四天吐了一次,但补液盐已经灌不进去,且饭也不怎么吃,医院(走保险),内科医生抽了指尖血,白细胞不高,诊断与和睦家一致:病*性感染。医生说孩子实在不喝就不要硬灌了,人体机能能够自我调节,缺水时自然会喝。

在医院折腾一两个小时后回到家,小鸡仔明显很疲惫了,这时候鸡仔妈为了让小鸡仔清醒时间多点好有机会进食进水,犯下第一个错误:没有让小鸡仔睡觉。傍晚小鸡仔哭闹着要喝奶,但由于喝奶用的吸管杯正在消*,鸡仔妈试图用水杯作为喝奶容器遭到小鸡仔拒绝后,犯下了第二个错误:没有妥协。

鸡仔妈抱着拒用水杯喝奶的小鸡仔,还在尝试各种安抚手段时,小鸡仔突然安静,脑袋靠在鸡仔妈胸口,第六感察觉到异常,低头看看小鸡仔,眼前便是文章开头病例描述的画面。通俗讲,就是目睹小鸡仔四肢僵硬眼球后移口角发青没有任何反应突然变成了一只冰鲜冷冻鸡。

当时脑袋完全顾不上处理任何情绪,也没想过去摸摸小鸡仔还有没有呼吸,医院医院。

首拨,当听到接线员冷静的问具体地址时,头脑迅速估算了下沟通时间以及救护车调度时间,当机立断说了声算了谢谢后,拿起小被子裹住小鸡仔,医院。走进楼道时小鸡仔突然解冻了,哭了两声,鸡仔妈皱成一团的心脏略微舒展些。可坐进车里还没出小区门,不知是小鸡仔以慢镜头方式睡着了还是又厥过去了,只见翻了个白眼就没反应了。

医院是最心安的去处,好在家附近一公医院,车开到一半时,路有些堵,没有医学背景的鸡仔妈能做的只有争分夺秒,于是在北京深冬的大马路上,一个穿着大花睡裤的姑娘,抱着她的宝贝,拼尽全力的奔跑着。

可能是用力过猛,也可能是紧张过度,明医院怎么就找不到大门了呢。用了五秒钟仔细观察下周围,发现跑过了,于是掉头折返,总算到了急诊室。

鸡仔妈对急诊室浅薄的认知基本都来自影视作品,医院会给小鸡仔进行各种检查或上抢救设备,至少得放在有轮子的床上推到哪去,最不济氛围也应该是紧张的。

可实际情况,nonono

急诊医生问了下大致情况,给小鸡仔量了个体温。让把孩子叫醒,小鸡仔被晃醒后哭着要睡觉,医生看了看,说现在看不出有什么问题,回家吧。

What?!!!

被如此简单的操作整懵圈的鸡仔妈惊讶的问道不用住院吗,万一回家出什么事怎么办。急诊医生很冷静的说现在也没神经内科的大夫,你回去吧,如果下次再抽过去,先录像,然后挂神内科,记得要先录像。鸡仔妈脑中蹦出十万个感叹号,内心得多强大,才能在面对冷冻鸡时淡定的掏出手机还能不手抖的录完全过程。

由于出门慌张,什么都没带,刚停好车的鸡仔爸又赶紧回家取衣服奶粉,姥姥和阿姨连忙出去买些吃的喝的(小鸡仔之前醒来时喊饿)。这个时候只有鸡仔妈一个人抱着医院走廊,胸口相贴,感受着她呼吸时一起一伏的胸腔,紧紧贴着,生怕起伏断了拍。一直没顾上处理情绪的鸡仔妈,沉浸在均匀呼吸所带来的幸福中,泪如雨下。

回到家后,不知所措的一家人开始电话咨询所有认识的儿科专家。在此鸡仔妈真诚的感谢每一位通过电话的叔叔阿姨。除了耐心的分析,鸡仔妈最最感谢的,是那一句句的没事,应该没什么事,肯定没什么事。疾病都讲概率,在医院医生是不会下百分之百的结论,且大多还会告知所有可能的病因,即便小概率,让人听着也会胆战心惊。所以电话那头的一句“没事”,是医生脱下白大褂,以我所关心你的身份,传达的温暖和力量。

当天晚上,全家人轮流睡觉,始终保证有人守在小鸡仔身边进行观察。

第二天一早,医院看小儿神内专家(医院工作二十余年),肖主任给小鸡仔做了基础检查后,开了血象、电解质、血糖、脑电图、心电图等一系列检查。做脑电图时,小鸡仔终于排便了。趁热乎赶紧取样送化验室,结果是轮状病*感染。初步诊断为肠胃炎伴良性惊厥。

接下来的六天,就是住院。补了三天液(成分应该就是些电解质),每天记录摄入食物和液体的量,护士会把用过的尿不湿拿走称重,对比摄入情况来判断是否还需要额外补液。除此之外,每天还会输营养心肌的药物,轮状病*的一个特征是容易侵犯心肌。

再之后就是痊愈的过程了。轮状病*来势凶猛,但走的也快,关键是当补液盐已经口服不进去时,医院通过输液补,防止电解质紊乱和脱水。如果发生惊厥,让孩子平躺侧卧,防止呕吐物倒流引起的窒息(至于是否需要撬开嘴把呕吐物抠出,有不同的声音,视情况而定吧),不需摇晃和大声呼唤孩子,对恢复意识并无帮助。一般一两分钟内孩子会自行恢复,惊厥后孩子会因消耗大量体力而表现出嗜睡。婴幼儿惊厥前的征兆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非常安静,一种是情绪突然烦躁难以安抚。一般高热引起的惊厥大多是良性的,良性惊厥基本不会对孩子造成什么影响,而正常体温下的惊厥建议一定医院做排查。

出院后的小鸡仔逐渐恢复到以往能吃能睡活蹦乱跳的状态,但鸡仔妈始终心有余悸,草木皆兵,面对阵势稍大些的哭闹就会火眼金睛盯着小鸡仔,生怕又要哭厥过去。而真正让鸡仔妈慢慢放下焦虑的,是在与同事、朋友的聊天中,得知的相似案例。

“我姑娘小时候惊厥过一次,口吐白沫,把我丈母娘吓死了”

“我弟小时候有一次玩着玩着突然就没意识了”

“我有个邻居,孩子只要发烧超过一定度数,就直接惊厥”

“我们家孩子小时候也抽过!也是轮状病*!”

“没事没事,我有个客户孩子小时候闹肠胃炎,在医院看病时突然惊厥了,现在都好多年了,可健康了”…

这些案例,都来自鸡仔妈身边的同事、朋友、同学,而案例中的小宝贝们有的已经上了大学,有的已经读了高中,每一个都健健康康的不受影响的成长着,其中还有两个是学霸级别的。

当小儿惊厥从天而降,鸡仔妈忘记人间还有更多疾苦。回归理性,由于婴幼儿神经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发生惊厥也很常见,只是你我不是医生,每天不会经手这么多鲜活案例,误以为自己是中彩票的那个,深陷孤独的黑暗。可当你把故事点亮,也许会发现黑暗中,其实还有很多拥有相似经历的人在向你靠近,给你带来感同身受的慰藉。

讲了一个这么长的故事,最想说的,便是希望你坚强。你的焦虑,你的紧张,你的彻夜无眠和你默默流下的泪,我都懂。

ps:如果你的宝宝也是鸡年出生,欢迎加入小鸡慢慢跑社群。你可以进来分享光,也可以到这来取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