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终于告别了纸尿裤,终于可以在想尿尿的时候及时地告诉父母的时候,有一些父母却因为孩子总是憋屎而犯了难。
明明孩子已经在「啊啊啊」地叫着了,明明孩子已经在「小步原地跑」了,可是当父母赶紧带孩子去坐马桶的时候,他们却屁股一紧,说不想拉了。
有时更让父母头疼的是,孩子这样一憋就会憋上几天,憋成了便秘。时间长了,他们甚至可能会突然憋不住拉到小内裤里了。
这是怎么一回事啊?这样憋着大便会「憋坏」吗?父母该怎么做呢?
一在五个孩子当中,就有一个会自愿憋屎!
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常见的情况。根据布鲁斯·陶布曼(BruceTaubman)在年公布的统计数据来看,在大约五个孩子当中就有一个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之所以会这样,其实跟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Freud)所谓的「肛欲期」并没有太大的关系。通常来说,孩子之所以会自愿地憋屎,是因为自己之前有过痛苦地排便的经验。
也就是说,孩子可能会因为曾经肛裂过、肛周瘙痒过、有过痔疮、或者曾经被性侵过的原因而留下了排便疼痛的阴影继而拒绝排便。这将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因为粪便会继续积聚在直肠中,而且会逐渐地变硬,进而引起更大的排便疼痛。
除此之外,孩子还可能因为在心理上害怕自己掉进马桶里,因为太贪玩,因为拒绝在幼儿园排便,因为在旅游的过程中无法及时地排便,或者因为在如厕训练过程中太过于强迫孩子,使得孩子压力过大,因此会靠着自己的意志力去憋屎,结果在直肠中的大便越积越大,直肠可能就会被撑大了,产生不了足够的压力来推动粪便,继而想拉也拉不出来了。
所以,不论孩子是因为什么原因憋屎的,这个行为必须及时地解决掉,否则问题将会更难解决。
二那父母可以做一些什么呢?
既然孩子已经在憋屎了,我们的首要目标就是帮助孩子先把已经憋住的大便排出来。这应该分成两个步骤:
第一,父母应该先给孩子提供一个舒适的排便环境。
这意味着,父母可以给孩子单独提供属于他们的儿童坐便器,或者在家里的每个卫生间里准备着可以装在成人坐便器上的婴儿马桶垫。
这样做,孩子就能得到一个适合自己坐着排便的环境,而且还能避免让孩子觉得自己会不小心陷进马桶里。
使用婴儿马桶垫的时候,父母应该给孩子配备一个高度合适的小凳子来让孩子的脚得到支撑,使得孩子的膝盖稍微高于臀部,进而帮助孩子放松排便所需要的肌肉。
最后,在孩子坐在坐便器的时候,父母不应该给孩子施加压力,也不要讨论排便的问题。父母可以放一些舒缓的音乐,或者进行一些轻松的对话,让孩子能够坐在坐便器上10到15分钟。
这里要注意不要给孩子玩电子设备或者看动画片,因为这样一来这些娱乐项目会使得孩子过于分心,使得孩子不能够正常排便;而且,在卫生间里使用电子设备并不是一个好习惯,所以不利于孩子的习惯培养。
接下来第二个步骤就是,软化直肠中的大便。
通常来说,父母可以在正规药店里购买「聚乙二醇散」然后按照说明书调好后每天给孩子喝,或者购买「乳果糖口服溶液」给孩子喝。
(注1:根据国外的指南,孩子应该服用「聚乙二醇散」,可是在国内的药店里无法购买到。如果父母想根据指南给孩子服药,可以在某宝里通过海淘买MiraLAX或者ClearLAX,或者在某东里的海外官方旗舰店里买这些产品。)(注2:其实,「聚乙二醇散」和「聚乙二醇散」的区别在于分子质量。根据国外的研究对比,这两款在效果上和安全性上没有区别。)
「聚乙二醇散」的调法通常是10克一袋放在毫升的水里,根据孩子的体重每公斤服用0.4克,每天服用一次。
举个例子,如果孩子现在13公斤了,那这个孩子一次需要服用5.2克,大约半杯水的量。
而「乳果糖口服溶液」,应该根据孩子的体重每公斤服用1毫升,每天服用一两次。举同样个例子,13公斤的宝宝应该每天喝13毫升。
这两种药的说明书上虽然没有写关于孩子的使用情况,但是国外已经有大量的研究证明对孩子来说都是安全的,所以放心地使用吧!
这时候你也许会问,可以用开塞露吗?其实,开塞露的主要机制是通过刺激直肠来产生一种反射性排便,长期使用的话可能会让孩子形成依赖,所以在这里就不建议使用开塞露了。当然,如果买不到上面的药,偶尔用一次也无妨。
回到主题,前面这两种药大概会自从喝了后的第24小时开始就能看到效果了,所以父母一定要提前给孩子准备好之前说到的舒适的排便环境。并且,如果孩子仍然有肛裂,那应该提前在孩子的肛门附近涂好凡士林(矿脂)。
当这两步都做好了,那父母就可以开始着手给孩子预防便秘的情况了。
这意味着,父母应该多给孩子摄入纤维含量比较高的蔬菜水果,比如梨、桃、苹果、西梅;同时补充足够的水分,并控制牛奶的摄入小于毫升。
由于这些预防措施通常都需要执行一段时间后才能见效,所以这最后一步更多是为了长期的考虑,而不是短期的「急救」。一旦大便变软了,孩子就会难以憋住大便,情况继而会能够得到改善了。
最后,父母平时可以在孩子做出进步时给予行为支持,多给孩子读相关的绘本,并注意不要给孩子灌输关于大便的负面想法
也就是说,即使孩子在坐便器上坐了10分钟但是没有排便,父母也仍然可以表扬一下,告诉孩子「你能够在坐便器上坐上10分钟了!这对于你这个年龄来说可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如果自己记得去坐在坐便器上了,父母也可以说「你不用我提醒就记住要坐在坐便器上了!看来你真的对这件事情很上心!」。
除此之外,父母平时也可以给孩子读跟排便相关的绘本,比如《好习惯绘本:拉臭臭》、《我的神奇马桶》、《ItHurtsWhenIPoop!AStoryforChildrenWhoAreScaredtoUsethePotty》等等,让孩子对自主排便感兴趣,并理解大便是身体正常的排泄物,进而愿意在坐便器上排便。
对应的,不要提醒孩子「大便真臭啊」或者说「大便是身体上的脏东西」,也不要因为孩子不小心拉到裤子上而抱怨或者惩罚孩子。
总之,这时候孩子最需要的,不是父母的唠叨,而是耐心、鼓励和帮助。
总结
有一些孩子从如厕训练后就会自愿地憋屎了。这通常是因为有过痛苦的排便的经历,或者因为最近心理上的顾虑、环境的变化或者如厕训练过程中的负面感受导致的。
这种情况必须尽快解决,因为憋住的大便即会积攒,也会变硬,使得排便过程变得更加痛苦。
解决方案在于四方面:
改善排便环境:给孩子专门的坐便器,使用小凳子来支撑双脚,不施加压力,不讨论排便,尽量使得过程轻松而不分心。
使用药物来软化粪便:主要以「聚乙二醇散」和「乳果糖口服溶液」为主。
预防便秘:多摄入蔬菜水果,保证足够的水分,控制牛奶的摄入。
行为支持,读绘本,并减少负面评价。
-参考文献-
TaubmanB.Toilettrainingandtoiletingrefusalforstoolonly:aprospectivestudy.Pediatrics.Jan;99(1):54-8.doi:10./peds.99.1.54.PMID:.
DiLorenzoC.Childhoodconstipation
inallysomeharddataabouthardstools!JPediatr.0Jan;(1):4-7.doi:10./s-(00)-8.PMID:.
TabbersMM,DiLorenzoC,BergerMY,FaureC,LangendamMW,NurkoS,StaianoA,VandenplasY,BenningaMA;EuropeanSocietyforPediatricGastroenterology,Hepatology,andNutrition;NorthAmericanSocietyforPediatricGastroenterology.Evaluationandtreatmentoffunctionalconstipationininfantsandchildren:evidence-based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