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大便带血不可忽视,常见原因以及灸法 [复制链接]

1#

dvdf

作者:王彦平

便血是婴幼儿常见病,病因比较复杂,以消化道局部病变为主,而由全身性疾病诱发的消化道出血次之。

出血部位包括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轻则引起小儿贫血,重则引发出血性休克,给患儿的健康成长带来严重影响,常见病因有以下几种:

1.牛奶蛋白过敏。

这是一种由摄入外源性蛋白引起的、免疫介导反应导致的以直肠、结肠炎性改变为特征的一种疾病,多发生在l岁以内的婴幼儿,病程持续至3岁左右。主要的食物过敏原为牛奶、大豆、谷类等,轻者表现为便血、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严重者可发生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贫血等,少数发展为炎症性肠病、肠源性败血症。新生儿肠壁结构松弛,肠道黏膜细胞间渗透性高,容易漏过食物抗原,加之肠腔内无菌,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因此易发生大分子食物过敏。该病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食物回避及食物激发试验等确诊,而食物回避是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患儿乳母需回避高风险食物,如牛奶、鸡蛋等。对于不能保证母乳者则用水解蛋白或氨基酸配方奶粉替代。如果补充益生菌,可以改变肠道优势菌群,加强对肠粘膜的屏障性保护。补锌能加速肠粘膜再生,提高肠道功能。

2.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该病主要症状为腹胀、呕吐、便血,腹部X线平片以部分肠壁囊样积气为特征,病理有回肠远端和结肠近端的坏死。该病好发于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已成为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早产儿易发病的原因可能是:抵抗力低,易发生肠道感染;肠蠕动差,食物停留时间长,造成细菌定植的适宜环境;出生时由于发生窒息造成肠壁缺氧损伤,使细菌有机会侵入。该病的轻、中度患儿药物治疗有效,重度患儿需要手术治疗。

3.结肠息肉。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黏液性血便、腹痛、腹泻,便血严重者可发生贫血。黏液性血便的原因是息肉可分泌黏液,在受到粪块的摩擦后表面发生破溃引起出血。较大息肉可引起肠套叠,甚至导致急性肠梗阻。息肉可分布在患儿结、直肠全程,部分患儿的息肉可自行离断脱落,随大便排出。结肠镜检查可以直接诊断和治疗结肠息肉,并对炎症性肠病等疾病起到协助诊断的作用。

4.肠套叠。

肠套叠是指一部分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管腔内,是婴幼儿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也是引起婴幼儿肠梗阻的常见病因,多发生在2岁以下,男孩多于女孩。其临床症状以腹痛、便血、呕吐、腹部包块为主。大部分肠套叠为回结型肠套叠,即回肠末端套入结肠,因连同附着的肠系膜一起套入,故易使回结肠动脉受压导致套入的肠管发生血运障碍,时间过长可发生肠坏死。在治疗方面,空气灌肠操作简便,复位率可达80%以上,如不能成功,则需要手术。

5.消化性溃疡。

随着人们对消化性溃疡认识的不断提高及内镜在儿科的普及,其发病率不断上升,男孩多于女孩,但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儿童判断表述能力差等原因,漏诊、误诊时有发生,因此鉴别诊断尤其重要。该病多数以腹痛、呕吐、便血为主要表现,但腹痛部位不一,程度、发作方式、规律性也无明显特征,压痛部位不固定或不明显,需与腹痛型过敏性紫癜、急性胃肠炎、肠结核、美克尔憩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肠息肉、食管下段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晚发性维生素K1依赖因子缺乏症等相鉴别。儿童发生原因不明的呕血或便血时需警惕消化性溃疡,及时行内镜检查,并注意结合临床表现与相似疾病鉴别。

小儿便血原因复杂,并且儿童组织器官尚未发育成熟,循环血量少,如果失血量大,对患儿健康的损害将远高于成人。家长应密切

分享 转发
TOP
2#

??▼

每晚9点与你聊艾灸|与你说晚安

网友提问:

冯名雨老师,请问大便带血怎么办呢?

大便带血的问题,现实中比较常见,但是牵涉到的原因特别多,出血的脏器以及部位不同,我们选择的调节方法,也是不一样的

仅仅从出血颜色来看,就有鲜红色,暗红色,甚至黑色。便血颜色黯红,或黑而量多,与大便混杂而下,其病位多在胃及小肠;便血颜色鲜红,或大便中带有血液,其病位多在大肠、直肠。

之前也遇到过一个晚期肝腹水的患者,一旦吃饭吃的不是流食,或者吃的食物较硬,就容易出现胃出血的问题。直接表现出来的就是黑色便血

除了脾胃肠道出血之外,常见的还有痔疮导致的便血问题。这种情况一般血液是附着在大便表面居多,或者在大便之后手纸擦拭的时候回有略微带血的情况。

所以,只是单纯讲便血的问题,意义不大,毕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出血。所以大家下次咨询一定把情况,症状描述情况,甚至把舌苔正反面拍照我看看

针对这个情况呢,我把我常用的调节此类情况的两个穴位,和大家分享下:

1

大肠俞穴

位置:

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找法:

两侧骨盆最高点(髂嵴最高点)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点处,为第4腰椎棘突,然后旁开1.5寸即可此穴

释义:

大肠俞穴可以调节大肠的功能,是大肠的背俞穴,同时肠道出血在生活中比较多,所以选择这个穴位疏通肠胃,调节出血问题。

2

隐白穴

位置:

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

找法:

在足大趾内侧,由足大趾趾甲内侧缘与指甲下缘各作一垂线,两条线的交点处,即为本穴

释义:

此穴归属于脾经,是脾经的井穴,主要作用就是治疗各种各样的出血问题。比如流鼻血,尿血,便血,女性月经量多,崩漏等都可以用

中医认为:脾主统血。

就是统摄血液的意思,而隐白穴为脾经的井穴,脾经之气从此发出,刺激此穴有补脾固本、益气摄血之功。

艾灸隐白穴之后脾气充足,对于血液的固涩能力增加,自然可以起到止血的作用

·END·

冯名雨艾灸推荐阅读谈一谈甲状腺结节的思路和艾灸舌边缘齿痕严重,如何有效调节?神经衰弱常见表现,以及扣刺艾灸调理法下肢无力,特别瞌睡的艾灸调理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跳转到冯名雨淘宝商城

1、如需转载请给编辑留言,并标明出处。禁做商用。

2、文章由冯名雨艾灸整理,图片参考:超简单取穴不出错。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3、本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