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 [复制链接]

1#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

由于出生早期胆红素产生过多,新生儿肝脏未成熟,处理胆红素的能力有限。使得血清未结合胆红素过多,透过血脑屏障,形成胆红素脑病。

以未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十分常见的临床问题,胆红素脑病在我国也并非罕见。高胆红素血症的监测、高危因素的评估以及正确及时的处理对于预防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和胆红素脑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出生后的胆红素水平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因此在诊断高胆红素血症时需考虑其胎龄.日龄和是否存在高危因素。对于胎龄≥35周的新生儿,目前多采用美国Bhutani等所制作的新生儿小时胆红素列线图或AAP推荐的光疗参考曲线作为诊断或干预标准参考(图1)。根据不同的胆红素水平升高程度,胎龄≥35周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还可以分为:重度高胆红素血症:血清总胆红素(TSB)峰值超过μmol/L(20mg/dl);极重度高胆红素血症:TSB峰值超过μmol/L(25mg/dl);危险性高胆红素血症:TSB峰值超过μmol/L(30mg/dl)。

图1

严重的病理性*疸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早产儿更易发生,多于生后4-7天出现症状。

胆红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性作用取决于/p>

1.中枢神经系统的胆红素浓度。

2.高浓度胆红素持续存在时间。

3.新生儿自身体质状况:如出生体重、感染、酸中*、低血糖、低体温、高温、低蛋白血症等。

临床特点

*疸多较严重,全身皮肤粘膜严重*染。

胆红素脑病临床分4期,第1~3期出现在新生儿早期,第4期在新生儿期以后出现。

(一)警告期:表现为嗜睡、吸吮反射减弱和肌张力减退。大多数*疸突然明显加深。历时12~24小时。

(二)痉挛期:出现抽搐,角弓反张和发热,轻者仅有双眼凝视,重者出现肌张力增高,呼吸暂停,双手紧握。

(三)恢复期:大都于第1周末,首先吸吮力和对外界的反应逐渐恢复,继而痉挛逐渐减轻、消失。历时2周左右。

(四)后遗症期:常出现于生后2个月或更晚。表现为手足徐动、眼球运动障碍、耳聋、智力障碍或牙釉质发育不良。此外,还可留有脑瘫、智能落后、抽搐、抬头无力、和流涎等。

检查

1、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增高,以未结合胆红素为主。

2、脑干听力诱发电位异常。

3、头颅MIR可显示基底神经节、丘脑和内囊的影像学异常。

治疗

1、换血疗法换出过多的胆红素和至敏的红细胞。

2、蓝光治疗改变胆红素的结构,使胆红素更易排出。

3、药物治疗补充白蛋白等。

4、治疗原发病和合并症。

5、对症治疗。

并发症

后遗症期常出现于生后2个月或更晚。表现为手足徐动、眼球运动障碍、耳聋、智力障碍或牙釉质发育不良等。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预防

高危因素的评估:每个新生儿出生后都应进行高胆红素血症高危因素的评估,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新生儿,住院期间应注意监测胆红素水平,常见的高危因素包括:出生后24h内出现*疸,ABO血型不合或RH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症以及其他溶血(如G6PD缺陷),胎龄37周以下的早产儿,头颅血肿或明显淤斑,单纯母乳喂养且因喂养不当导致体重丢失过多等。如前一胎新生儿*疸程度较重,应检查病因,以便对下一胎提供保护措施。

新生儿*疸高峰期出现在生后4~6天,出院后随访观察很重要,需继续监测胆红素水平的变化情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