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竹黄的种类简介和性状鉴别4368
TUhjnbcbe - 2020/6/13 11:45:00

竹*的种类简介和性状鉴别


竹*: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等因被寄生的竹*蜂咬洞后,而于竹节间贮积的伤流液,经干涸凝结而成的块状物质。冬季采收,砍取竹秆,剖取竹*,晾干。本品自然产出者很少,大多采用火烧竹林的方法,使竹受暴热后,竹沥溢在节间凝固而成,然后剖取晾干。主产云南、广东、广西等地。具有祛风除湿,活血舒经,止咳的功效。用于风湿痹痛,四肢麻木,小儿百日咳,白带过多。有谓尚可治胃病。


入药竹*有两种,传统药用正品竹*,又名天竹*、竹糖、竹膏、天竺*。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或华思劳竹等杆内的分泌液干燥后的块状物。药材呈不规则的片块或 颗粒,大小不一。表面灰蓝色、灰*色或象牙色,有的洁白色,半透明,略带光泽。质硬而脆,易破碎,断面灰白色。无臭、味淡。舐之粘舌,置水中产生气泡,由 象牙色渐变为淡绿色或天蓝色,加酚酞试液不变色。以片大、色灰白、质细、体轻、吸水性强者为佳。


1.性状鉴别:子座瘤状,略呈椭圆形或纺锤形,长1-4c


竹*m,直径1-2cm。背部隆起,有不规则的横沟,基部凹陷,常有竹的残留枝竿。表面粉红色,有细密纹理及针尖大小的灰色斑点。质疏松,易折断。横断面略呈扇形,外层粉红色,内层及基部色浅,可见竹的枝竿断面。气特异,味淡。


2.显微鉴别:子座横切面:表层为无色菌丝,其内侧为含有红色色素的菌丝层,并埋生单列或偶为2列的子囊壳。子囊壳椭圆形、类圆形或梨形,直径400-600 m,内有多数子囊和侧丝。子囊长250-350 m,直径20-30 m,顶端圆钝,基部具细长柄,


含子囊孢子6-8个,单列。子囊孢子纺锤形,长30-60 m,直径13-25 m,两端略尖,有墙砖状的纵横分隔。侧丝线形,略长于子囊。红色菌丝层以内为由基部向四周放射排列的无色至浅红色菌丝。子座基部常见被菌丝包埋的竹枝竿,有时可见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形状与子囊孢子相似,长50-80 m,直径20-30 m。


粉末特征:粉红色。水装片可见菌丝多数粘结成团,直径4-7 m,横壁可见,分枝少,菌丝含细小油滴,遇苏丹Ⅲ试液显橙红色。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众多。


(1)本品遇碱变为翠绿色,滴加三氯化铁试液显紫红色。(检查竹红菌素A)


(2)子座切面在紫外灯下观察,红色菌丝显亮红色荧光,如滴加稀碱液,即转为翠绿色,荧光消失。


(3)本品乙醇浸出液呈鲜红色,在465nm处有最大吸收峰,滴加FeCl3试液转为紫红色。


(4)取本品粗粉4g,加水2ml,温浸,滤壶,滤液作供试液;另取丙氨酸、谷氨酸及 -氨基丁酸为对照品。分别点样于同一滤纸上,以正丁醇-冰醋酸-乙醇-水(4:1:1:2)展开,喷以0.2%茚三酮忆醇液,加热显色。供试液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紫红色斑点。

1
查看完整版本: 竹黄的种类简介和性状鉴别4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