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常识以下的治理kvewl4or
TUhjnbcbe - 2020/7/1 13:27:00
白驳风专家在线

常识以下的治理


学生在课堂上打架,老师该不该管?千万别拿这个问题去问别人,当心挨揍——你当我弱智啊?对这个常识问题,甚至是常识以下的问题,有两个回答,一个说“有力气下了课到操场上去打”,那就是安徽长丰县吴店中学的杨经贵老师,人称“杨不管”;还有一个说要管——合肥准备要制订地方法规,“其中部分条文将有助于堵住''范跑跑''、''杨不管''现象的出现(7月14日《新安晚报》)。 按理说,不该打架,是幼儿园孩子都知道的道理。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管学生打架,属于“育人”的范畴。这样一个不言而喻的事情,也要出台地方法规,说明我们的管理已经在常识水准以下进行了。 比如学生不能抽烟,当然更不能在课堂上抽,但肯定有学生在课堂上抽过烟,也肯定有老师看见了没管——类似的现象不胜枚举,我们是不是也没完没了地出台一个个常识以下的法规来“堵”呢——一个“堵”字,已经显出管理者的技穷了。 “杨不管”现象的出现,是因为没有相应的法规条文,还是因为老师批评学生要冒手指被斩(杨经贵老师的同事有此教训)、或被家长殴打的危险?制订几条法规条文能回答现实问题吗?有助于”矛盾的化解吗?唯一的作用,恐怕就是一个表态作用,表明一种“*治正确”——我已经管过了,以后再出事,就把条文拿出来,喏…… 那么,这个常识问题,为什么到了现实生活中就成了一个难题?答案很简单,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教育的畸形发展。在老师中流传着一句话:重教不尊师。尊师重教本来是连在一起的,怎么分得开呢?其实也不难理解。社会(家长)向学校要的是升学率,当然最好是“重点率”、“名牌率”,分数是才是硬道理。在一些学校、一些老师那里,甚至出现了央求学生好好学的苗头或心理。教师已经异化成分数的孵化器,“育人”的只能已经被淡化、边缘化了。当然相关文件上,首长的报告里,“育人”的职责还是要提的。对那些不能为升学率作贡献的学生,即“差生”,为升学率做分母的学生,只要对付过去就行了。“普通班”、“非重点班”的师资配备和“重点班”、“实验班”都是不一样的。但“对付”也是有底线的:不能出事。 如果教师被看重,更多地是因为他是升学率的生产工具;那么工具只有价值高低之分,与尊重无关。所以有的报纸上会出现“''杨不管''被逐出教师队伍”这样正确而冷血的标题。这是在提醒老师,以后千万要记得说一句“打架是不对的”,表态比什么都重要,而且省力。 理论与实际分裂,“教书”与“育人”分裂,社会要求与人格自我期许的分裂——长期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大致有3种结局:人格分裂,并在分裂中坚持,或者自己把自己逐出教师队伍,或者像杨经贵老师那样麻木、冷漠下去,混口饭吃,直到混不下去为止(我不相信杨经贵老师从来就是这样的。否则也不会教到今天)。 就在前几天,听朋友说,杭州一所非常热门的、家长趋之若骛的、进了该校就等于一条腿跨进了重点大学的中学里,一位非常优秀的年轻语文老师离职转投别的行业了。我买过他出的一本书,里面是他的教案、课堂教学实录,他和同行之间关于语文教学的业务探讨;字里行间,是他对教育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是他的炽热的人文理想……读他的书的时候,闪过一个念头:这样的教育环境,他……?没想到,这么快,疑惑就有了答案。

1
查看完整版本: 常识以下的治理kvewl4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