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布林编辑丨木鱼出品丨壹览商业
字数丨阅读时间丨8分钟
在5月12日股价来到了历史最低点的6.77港元/股之后,飞鹤的投资价值终于触底反弹。6.77港元/股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作为国内奶粉龙头的飞鹤,市值仅为亿港元,甚至与其年11月上市时7.5港元/股的发行价相比,都有了将近10%的折损。
年初,当飞鹤股价突破25港元/股时,市场最关心的是飞鹤的增长性问题。结果年下半年,飞鹤在营收增速、毛利增速、毛利率、净利增速、净利率等几个关键性指标上都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
如今飞鹤股价行至历史低处,市场最关心的,就变成了飞鹤的护城河问题。
为了反内卷,飞鹤选择卷飞行业
新生儿出生率的不断下降,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逐渐萎缩,导致各大奶粉品牌在存量竞争中陷入到价格内卷,尤其是从年下半年开始。
对比年下半年和年下半年,伊利的奶粉及奶制品业务的毛利率从39.69%下降至35.64%,澳优的自有品牌配方奶粉产品的毛利率从58.40%下降至58.06%。飞鹤也难以独善其身,其婴幼儿配方奶粉产品的毛利率从全年的74.11%下降至年全年的72.45%。
行业价格战的出现导致了奶粉品牌各自的经销商内部出现了串货行为,而这对于高度依赖经销商体系且对经销商强控制的飞鹤来说是危险信号。为此,飞鹤花了两年的时间研发,推出了专利技术罐内码。
飞鹤的专利罐内码设置在易撕盖D形区区域,因此在奶粉开启使用前被破坏的可能性极低,一方面可以有效规避经销商为了串货而恶意“刮码”的行为,另一方面还能提升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
如果说罐内码技术是出于防范自身供应商体系的内耗,那么飞鹤真正的杀手锏则是“新鲜战略”。
在3月底的业绩说明会上,飞鹤总裁蔡方良表示,年飞鹤会实施“新鲜战略”,即除了遵守以“新鲜生牛乳一次成粉”为核心的生产标准,货架产品日期也要新鲜。为了保证后续上架产品的新鲜度,飞鹤从今年上半年开始会大幅度降低经销商的库存水平,甚至4-5月份,不再给业务及经销商目标压力。
“新鲜战略”,对于飞鹤可谓一举三得:一来通过降低经销商库存可以防止串货,减小经销商的资金压力;二来营销噱头在“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基础上增加了“新鲜”这一最大卖点,飞鹤有了提价的理由,可以恢复甚至提高毛利率;三来迫使其他奶粉品牌被动跟进,“卷飞”行业,进一步挤压其他奶粉品牌的市场空间,毕竟进口奶粉在新鲜度上不占优势,国产奶粉品牌也不是都具备及时跟进的能力。
只有飞鹤有卷飞行业的资本
作为奶粉行业龙头,飞鹤的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其任何战略举动都会受到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