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
一条微博热搜让人十分心痛
刚满月的女婴甜甜(化名)
在家人监护下游泳窒息身亡
婴儿戴脖圈游泳缺氧时间过长
造成不可逆严重脑损伤
据媒体报道,女婴当时是在外婆和母亲的监护下带脖圈游泳的,但大人并没有发现异常。“当时孩子游泳的时候,是睡着的状态,所以家里人也没有引起重视。大概游了十来分钟,然后把游泳圈解开发现,她的脖子上是有勒痕的。但是孩子当时也没有什么反应,家长也没有发现,不觉得她有异常,以为孩子在睡觉。”医院重症监护室一科医师宋宇雷说。
直到女婴父亲回家时,发现孩子脸色苍白、不哭不动,家人这才觉察异常,将孩子紧急送医。女婴多项指征异常,因缺氧时间过长,造成不可逆的严重脑损伤,女婴最终不幸离世。
宋宇雷医生表示,不建议让一个月大的婴儿戴脖圈游泳。“特别容易勒到脖子;另外,婴儿的重量下压时可能会引起窒息。”
对于这起悲剧,网友纷纷表示痛心:
随之而来的,还有对婴儿游泳这一“网红项目”的质疑。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大量商家和育儿资讯号等开始热衷于鼓吹让小宝宝下水扑腾对早期发育的各种好处。各种婴儿游泳场在城市里遍地开花,商家还冠以婴儿早教、母婴SPA这样的诱人招牌。
网上也有大量的家用婴儿游泳池产品、婴儿游泳脖圈之类的产品出售给父母。
这起意外的悲剧,到底能不能给“婴儿游泳”下一个结论——它到底是促进宝宝早期发育的法宝,还是危险的杀手?
今天小康妹儿就请成医院儿童康复科的*彦臻医生,来给大家讲讲对于婴幼儿、特别是新生儿阶段的宝宝,爸爸妈妈到底应该选择怎样的运动,来帮孩子促进身心发育。
01
4岁以下儿童学游泳?
不推荐!
先说第一个问题:婴儿能不能游泳?对于婴儿游泳课,美国儿科学会一直以来态度明确:不推荐。
1岁以下的孩子,虽然在身体进入水中后会出现伸展身体、手舞足蹈的“游泳反射”,但其实还不能充分抬起头来呼吸,一旦溺水,完全无法自救。
戴上脖圈、腋圈也不安全,这些只是帮助孩子暂时浮在水面的辅助工具,当水流发生变化,或孩子自己没有抓住时,就可能发生溺水。
何况小宝宝骨骼发育不完善,颈椎还很脆弱。戴上这种脖圈,太紧了,会压迫拉伸宝宝的颈椎,或导致宝宝窒息(就像新闻里死亡的女婴);太松了,又起不到固定保护宝宝的作用。
实在想带宝宝玩水,美国儿科学会建议:家长们还自己抱着娃玩吧!
那么什么时候带宝宝学游泳比较合适?美国儿科学会认为,4岁以上的学龄前儿童,身体条件合适,可以开始学习游泳。
02
婴儿游泳有没有好处?
有,但并非优越到不可替代
为什么近年来,婴儿“水育”成为一种时尚?商家宣传的好处很多——既能增强宝宝免疫力,又能增加食欲,刺激大脑发育,提高睡眠质量,提高身体协调能力……造成一种不游泳,宝宝就会输在人生起跑线上的错觉。
这些宣传的好处是真的吗?倒也不算假,但是本质上,这都是运动带来的好处,并不是“游泳”所独有的。
*彦臻医生介绍,其实家长只需要足不出户,就能够通过以下几种与宝宝简单的互动,来促进宝宝的神经运动发育——
喂奶后竖抱宝宝使其靠在妈妈的肩上拍嗝以防止吐奶,不扶头部让其头部自然立直片刻,每日4-5次;
宝宝仰卧于床面,在距其双眼20cm左右处用一颜色鲜艳的玩具球,吸引宝宝双眼注意后向上下左右缓慢移动玩具,观察宝宝的眼睛动作;
同样是仰卧位时,在宝宝左/右侧20cm摇晃铃铛或拨浪鼓等,观察宝宝的表情变化或/和头的转向;
爸爸妈妈可以轻轻触摸刺激宝宝全身皮肤,特别是手掌和足底,可2~3次/日,约5~10min/次;
让宝宝在仰卧位自由“舞动”,爸爸妈妈可轻轻按摩宝宝的双手,并选择不同质地小玩具置于宝宝手中;
03
婴儿期“肚肚时间”别错过
还有一种婴儿运动是美国儿科学会推荐的,它提出了让婴儿“Backtosleep,Tummytoplay”(躺着睡,趴着玩)的口号,这就是“Tummytime”的由来。
“Tummytime”直译过来是“肚肚时间”,意思就是让婴儿“趴着玩”。在宝宝清醒的时候,多让Ta趴着,肚皮着地活动,这样对宝宝来说好处多多。
为什么趴着对婴儿来说就是一种很好的运动?因为婴儿在趴玩的过程中,都会自然的尝试抬头,肩颈部肌肉能够得到充分有效的锻炼,对于接下来要学习的翻身、爬行和手臂支撑上半身的动作来说都有促进作用。
趴玩还能促进脊椎发育,让孩子将来可以拥有良好身姿。
而且“趴玩”对于小宝宝来说要调动全身肌肉,玩一会儿可能就会一头汗,体能也得到了锻炼。而且趴着玩,如果宝宝累了就可以休息,不像游泳那样去强迫宝宝不停的运动,运动强度上也比较自由。
宝宝趴玩安全吗?
只要在柔软安全的环境中进行,宝宝趴玩的安全指数是很高的。注意不要在刚喝完奶时让宝宝趴玩就行,最佳时机是刚换完尿布或者从小睡中醒来时。
一次趴玩多久合适?
每次趴玩可持续3-5分钟,每天2-3次,如果孩子喜欢,时间可以适当延长。
如果孩子趴在地上不爱抬头,那么“趴玩”就失去了大半的意义,父母可以让娃趴在自己的肚皮上,然后跟娃互动、说话,吸引娃抬头,慢慢的孩子就会习惯“趴着抬头”了。
综合:成都商报、医学界儿科频道图片来源:RF
编辑: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