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到一则新闻,一个2个月大的男婴因为父母处理不当,差点窒息而死。读到这个消息真的很心碎。新生儿常见问题及护理,家长一定要知道!
新手父母刚开始带孩子,遇到问题不知道怎么处理。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新生儿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不可避免的胃食管反流(吐奶)
胃食管反流是指胃中的食物和胃酸反流到食道或口腔。小儿胃食管反流的主要表现是吐奶。为什么会这样?由于宝宝食道下括约肌尚未发育完全,新生儿在头六个月经常吐奶。
当孩子吐奶时,奶会从孩子的嘴和鼻子里溢出来。如果孩子精神很好,没有异常情况,也不用担心,这是正常现象,大多数孩子在12~14个月时会消失。如果没有消失,可能是胃食管反流病,需要寻求医生的帮助。
那么,新手妈妈应该如何减少宝宝吐奶呢?
1.少量多次喂奶
2.喂奶中途给孩子拍嗝
3.喂奶后垂直抱孩子半小时左右,给孩子拍嗝
4.喂奶时尽量减少孩子吸入过多气体
5.在安静、轻松的环境下喂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二、常见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由于新生儿体内胆红素升高而引起的。大多数婴儿会在出生后的第一周遇到。新生儿黄疸分为两类,一类是生理性黄疸,一类是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多发生在宝宝出生后2~3天,并在2周左右消退,早产儿一般在4周左右消退。在此期间,多给宝宝哺乳,多吃多拉可以有效缓解。
生理性黄疸一般在家就可以护理,仔细观察,不用太担心。不过,如果孩子四肢发黄,尤其是手掌和脚发黄,家长就要小心了,医院就诊。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有一种黄疸叫母乳性黄疸,属于生理性黄疸。对于这类黄疸,可暂停母乳3天,观察黄疸是否减轻,减轻了基本可以确定母乳性黄疸。如果确定为“母乳性黄疸”,没有其他疾病,可以继续母乳喂养。
一般的母乳性黄疸大多会在6~12周消退,但如果宝宝被医生判断为重度母乳性黄疸,一定要遵医嘱及时治疗,防止宝宝受到伤害。
病理性黄疸在出生24小时内出现,起病早,加深快,持续时间长,并可能反复。对于这种类型的黄疸,家长要小心,早发现,早治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三、有一种不明原因的哭闹叫“肠绞痛”
“天惶惶地惶惶,我家有个夜啼郎”。对父母来说,最让人崩溃的是孩子哭了,而你却找不到原因。常在黄昏时分出现的肠绞痛,在孩子出生后2周至3个月内出现,目前尚未找到确切病因。
但随着肠道的成熟,大部分孩子的肠绞痛会在五个月后自行消失,目前还没有发现对孩子发育有影响。当孩子绞痛时,我们如何安抚他?飞机抱、按摩、遵医嘱服药等都是缓解儿童肠绞痛的有效方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四、饭后“肠胀气”
在宝宝两个月左右的时候,如果宝宝出现脸通红、全身发硬、腿乱蹬、哭闹等情况,那么孩子可能出现了肠胀气。为什么会出现胀气?如果是母乳喂养,可能与母亲吃的食物有关。如黄豆、萝卜等容易产气的食物。
如果用奶粉喂养,可能是对奶粉的反应,食物不耐受。最常见的原因是喂食时吸入了大量空气。此外,孩子哭闹时,常吸入气体,引起肠胀气。
如何减少肠胀气的发生?
1.哺乳时少吃或不吃易产气的食物;如含酸食品、乳制品、豆制品等;
2.尽量减少孩子喝奶时吸入的气体。哺乳时,要让乳房与孩子的嘴贴合,不留空隙。瓶喂时,瓶体倾斜放置,呈30~40度角倾斜并排出多余气体;
3.给孩子喂奶时,让孩子头部高于腹部,然后通过给孩子打嗝的方式排出气体;
4.孩子吃完奶后,让孩子趴着或给孩子飞机抱等姿势,排出多余气体;
5.排气操。宝宝胀气后,给他来套排气操是非常有效的方法,还能增加亲子互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新生儿的护理真的需要谨慎再谨慎,提前学习一些护理知识,照顾起宝宝来才能更得心应手哦!关于新生儿的另3个护理知识,我们将在下篇为您揭晓,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