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TUhjnbcbe - 2024/4/28 16:50:00

摘要:目的:对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以不断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方法:选择我院年02月~年02月收治的50例新生儿作为实验对象,数字奇偶法分组后探究每组护理效果。对照组(25例):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25例):应用常规护理+优质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护理效果、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为92%(23/25),高于对照组(68%,17/25),临床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为(9.06±2.16)d,比对照组短,临床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实验组发生红疹、皮肤感染、高胆红素血症几率分别为4%(1/25)、0%(0/25)、8%(2/25),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针对新生儿实施护理期间,以常规护理为基础,联合优质护理管理,使新生儿不良反应减少、住院时间缩短,且增强了临床护理效果。

关键词:优质护理管理;新生儿;护理;应用效果

新生儿在与母体脱离后,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薄弱,且其各项生理机能正在发育,很容易出现高胆红素血症以及皮肤感染等问题[1]。在这种情况下,护理工作人员必须要有效采取干预措施,改善新生儿的出生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长期临床研究中,优质护理管理干预措施的针对性,可确保新生儿的健康成长,且护理程度更加规范,直接提高了护理工作的质量。基于此,文章将新生儿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阐述优质护理管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希望有所帮助。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自年02月~年02月期间收治的新生儿50例,利用奇偶数分组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男14例,女11例,平均年龄(10.93±2.54)d;实验组男16例,女9例,平均年龄(10.75±2.62)d。两组新生儿在临床资料方面数据经比较差异不显著,视为可比。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对新生儿的呼吸与心跳等多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并实施喂养与体位护理等工作过,对病房内部环境进行清理。

实验组应用常规护理+优质护理管理,常规护理方法同对照组,以此为基础行优质护理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其一,体位管理。对新生儿体位进行调整,也可借助对母体子宫形状类似的婴儿支架,以免其长时间姿势不改变而损伤皮肤。对新生儿的腹部要定期按摩,并详细记录其胎便的颜色与频率,对床单进行定期更换,确保床单的干净且无菌。

其二,亲自护理。护理工作人员要对家长进行指导,进而和新生儿进行互动,确保家长能够正确触摸并拥抱新生儿,保证两者更加亲密,改善新生儿呼吸功能以及消化功能[2]。

其三,饮食护理。护理工作人员需针对新生儿实施饮食指导,使家属了解母乳喂养优势,并指导产妇掌握正确的喂养姿势。在喂养期间,护理工作人员与家长都必须对指甲进行修剪,并佩戴棉质的手套。

其四,疾病管理。对于新生儿而言,黄疸与湿疹的发生率较高,所以此类疾病的预防也十分关键。若新生儿已经患病,需接受蓝光照射的治疗方式,对其衣物进行定期更换,结合医嘱实施针对护理。

1.3评价指标

对实验组、对照组临床护理效果、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等多项临床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对于两组新生儿临床护理结果,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展开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临床护理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计量资料(住院时间)各选用n(%)、

表示,行X2检验、t检验,如果P0.05,即可代表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2.1比较两组新生儿临床护理效果

实验组显效18例、有效5例、无效2例,临床护理总有效率为92%(23/25);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2例、无效8例,临床护理总有效率为68%(17/25),前者比后者高,X2=4.,P=0.,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实验组、对照组住院时间分析

前者住院时间为(9.06±2.16)d,后者住院时间为(15.54±2.43)d,前者临床指标数值比后者低,t=9.,p=0.,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

2.3两组新生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红疹、皮肤感染、高胆红素血症发生几率分别为4%(1/25)、0%(0/25)、8%(2/25),对照组红疹、皮肤感染、高胆红素血症发生几率分别为32%(8/25)、24%(6/25)、36%(9/25),各项指标比较,前者比后者低,X2=6.、6.、5.,P=0.、0.、0.,差异具备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

3、讨论

近年来,基于医疗护理要求的提高,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应运而生,强调基础护理和细节护理的重要性,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护理服务的质量。而新生儿属于特殊性群体,借助优质护理管理方式能够全面提升护理工作的质量。其中,体位管理可降低皮肤疾病发生率,而通过对产妇的合理化指导,使其能够正确认知母乳喂养的优势,并在短时间内适应身份的变化。护理期间,饮食干预也能够确保新生儿获得充足营养,更好地预防疾病的发生[3]。

在以上研究中,实验组应用常规护理+优质护理管理,各项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临床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由此证实,在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引入优质护理管理模式,价值突出且效果可观,推广可行性显著。

综上所述,新生儿接受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管理,使其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护理工作效果显著增强,住院时间缩短,在短时间内适应外界环境,一定程度上改进了护理工作的流程,护理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翠,朱涛,戈桂琼.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健康必读,(32):.

[2]职晨阳,许斯,王敏.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杂志(电子版),,6(26):,.

[3]戚蒙蒙.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有效性分析[J].母婴世界,(17):.

(医院四川遂宁)

投稿邮箱:xfdk

.
1
查看完整版本: 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