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困扰2800万人的听力障碍,是如何影响孩
TUhjnbcbe - 2024/5/10 16:23:00

有人爱听甜言蜜语,有人倾向逆耳忠言,有人欣赏古典交响,有人偏爱流行摇滚。对于人类来说,世界的各种声音特色不同,有的喜欢听音乐,有的就喜欢听相声。无论哪种是心头好,都离不开一对健康的耳朵。

人类是视听结合的动物,我们已经习惯用耳朵来倾听和感受世界,耳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据世卫组织统计,全球百分之五的人口患有中度及以上听力障碍,光是我国就有万听障患者,其中6岁及以下的儿童就有13.7万人。当然,这个数字还在每年呈上升趋势增加。

对于新手爸妈来说,也许是听力障碍的发生率太低,也许是经验不足考虑不周全,宝宝的听力状况好像总被他们忽略。有人认为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正常就意味着孩子听力不会出问题,我们的学督老师表示其实不然,不少婴幼儿的听力障碍都是因为后天因素导致的。

听力如何影响孩子语言?

儿童语言的发展和听力密切相关,听觉器官承担着接收语言信息输入的功能。外界声音信息通过耳朵进入大脑,在语言皮质中枢加工处理,进行存储、分析和再创造。如果没有听觉,就没有语言信息的输入,也就没有后续的模仿和使用了。

我们总说“十聋九哑”,其本意并不是指绝大多数听力障碍患者都不会说话,而是指他们的语言功能不完整,在正常人听来就如同哑巴一样。如果耳朵仅能听到一部分不完整的语言信息,那么听障患者所使用的语言自然也就不完整,并不能算是对语言能力的完全掌握。

听力对人类来说极其重要,是我们不能丢失的一项功能。一般人总以为婴儿在出生之后才能听到声音,其实他们在妊娠期六个月时就能隔着肚皮听到外界的声音了。对于他们来说,最熟悉的莫过于妈妈的心跳声了。

对于正常人来说,我们根本无从知晓听障孩子听到的声音和我们有什么不同,也就不能设身处地担心听力缺失给予语言的危害。听力损失导致孩子发音不准、口齿不清的构音障碍是最常见的,加上很多语前聋儿童的语言发育迟缓,让听力恢复和语言矫正工作迫在眉睫。

助听仪器是基础语言矫正是手段

首先我们要确定一个观念:听力障碍是分等级的,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所采用的治疗和矫正方法也是不同的。国际卫生组织根据Hz、Hz、Hz和Hz的平均听力损失将听损程度分级如下:

轻度:平均听阈26-40dBHL,听悄悄话有困难

中度:平均听阈41-60dBHL,噪声环境下听说话有困难

重度:平均听阈61-80dBHL,大声说话才能听到

极重度:平均听阈81dBHL,听大声说话有困难

一般来说,轻中度听力障碍并没有佩戴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的必要,采用以药物为主的保守治疗,然后再根据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语言矫正即可。比如常见的传导性耳聋,各种炎症导致的可以保守治疗,外、中耳畸形、耳外伤等可以进行手术。

根据我们多年语言矫正的经验,凡是前来参加矫正课程的听力障碍宝宝绝大多数是重度及以上等级的。中度听障也有,只是所占比例很小。网络上的一些文章过度强调轻度听力障碍的危害,把轻度听障比喻成洪水猛兽,其实并没有必要。

轻度听力障碍的隐蔽性确实很高,有些连新生儿听力筛查都无法检查出来,但这并不代表罹患轻度听障的孩子就一定有构音障碍和语言发育迟缓问题。即使有也是个别发音,家长可以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纠正过来的。即使需要上语言矫正课程也属于最轻微的发音问题。

无需在这个问题上纠结,值得我们

1
查看完整版本: 困扰2800万人的听力障碍,是如何影响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