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分析
TUhjnbcbe - 2024/9/13 16:29:00

医院四川遂宁

摘要:目的:对新生儿黄疸患儿接受早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以尽快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方法:选择我院年04月~年04月收治的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实验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后探究各组护理效果。对照组(50例):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50例):应用早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治疗时间、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黄疸消退时间为(1.68±1.32)d、住院治疗时间为(4.66±1.92)d,各项指标数值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备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实验组家住护理总满意度为96%(48/50),比对照组高(82%,41/50),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患儿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使其黄疸的消退时间缩短,且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得到提升,疗效确切。

关键词:早期护理干预;新生儿;黄疸;临床效果

黄疸是新生儿疾病中最常发生的症状以及体征,以巩膜、黏膜和皮肤黄染等为主要表现。在确诊黄疸后,需立即采取临床治疗措施与干预,以免病情发展而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1]。基于此,文章将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阐述早期护理干预在其中的应用价值与效果,希望有所帮助。

1、资料和方法

1.1基础资料

选择我院自年04月~年04月期间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男33例,女17例,平均年龄(3.93±0.54)d;实验组患儿男32例,女18例,平均年龄(3.75±0.62)d。两组患儿在基础资料方面数据经比较差异性不明显,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即涵括日常生活的护理和常规性的黄疸护理指导。

实验组应用早期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①游泳干预。新生儿每天需游泳一次,并由护理工作人员对新生儿的肚脐进行防水保护处理,在佩戴颈部游泳圈后,将其放置于温度在37摄氏度的温水当中,使其能够在水中玩耍,经12分钟后抱起。

②抚触干预。于抚触台放置新生儿,安排专业抚触人员实施抚触治疗,应从头部轻柔抚触按摩,并在其前胸部位以画圈形式抚触和按摩,特别是腹部部位方向为顺时针,轻柔3-5分钟即可,确保新生儿的肠道有效蠕动。另外,要捋新生儿的手指,并在手心采用画圈形式轻推,握住其双手后,沿关节旋转的方向推动和旋转。在此基础上,需要抚触按摩新生儿的脚底脚背,捋其脚趾头,并将其脚掌与脚踝握住,向腹部的方向进行推进。在新生儿的双腿与身体处于蜷缩状态的时候,即可外开其双腿,并且缓慢拉伸直到恢复平躺体位,反复进行5-10次的操作[2]。

③喂养干预。护理工作人员需要对产妇进行指导,适当增加母乳喂养的次数,确保新生儿能够尽快排尿与排便,喂养的次数每天不允许低于10次。一旦新生儿发生了母乳性黄疸,需要立即停止母乳喂养,选择人工喂养方式替代,并于两天后继续进行母乳喂养。

④光照干预。将新生儿放置于光线充足房间,并于阳光条件下照射其头顶、屁股背和手脚等部位,以免对其眼睛直接照射,也要规避阳光的暴晒,照射时间要适中,尽量在上午和下午分别照射30分钟。在光照期间,要对新生儿的体位进行改变,以免出现晒伤的情况。

1.3评价指标

比较分析实验组、对照组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治疗时间、家属护理满意度等多项临床指标。

1.4统计学分析

对于两组新生儿黄疸患儿临床护理结果,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展开数据分析,计数资料(家属护理满意度)、计量资料(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治疗时间)分别采用n(%)、

的形式加以表示,并实施X2检验、t检验,当P0.05的时候,即可代表组间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验组、对照组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治疗时间分析

前者黄疸消退时间为(1.68±1.32)d、住院治疗时间为(4.66±1.92)d,后者黄疸消退时间为(3.38±2.88)d、住院治疗时间为(6.79±3.37)d,前者各项指标与后者相比差异明显,t值分别为3.、3.,p值分别为0.、0.,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对比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十分满意33例、满意15例、不满意2例,总满意度为96%(48/50);对照组十分满意25例、满意16例、不满意9例,总满意度为82%(41/50),前者比后者高,X2=5.,P=0.,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

3、讨论

针对新生儿黄疸患儿实施早期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改善临床疗效,同样也使得患儿更加适应外界环境,提升其自身的安全感以及舒适度。在具体干预期间,通过游泳干预的方式,使患儿在运动的过程中促进其胃肠道的蠕动,而水的刺激还能够增加分泌胃肠道激素的量,使新生儿的食欲得到改善,加速其机体内部的新陈代谢[3]。另外,抚触干预则在腹部抚触按摩的基础上,使得患儿的肠道得以蠕动,减少便秘发生率,优化其自身的消化功能,在短时间内排出胎便。而母乳喂养次数的增加,也可使胎便在短时间内转黄。在阳光照射的过程中,新生儿的黄疸指数会大幅度下降。所以说,早期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十分明显。

在以上研究中,实验组应用早期护理干预,各项临床指标与对照组相比,临床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由此可以说明,早期护理干预应用于新生儿黄疸护理工作中的价值与有效性被证实,推广可行性显著。

总体来讲,新生儿黄疸患儿行早期护理干预,使其胎便的排出时间缩短,黄疸临床症状显著改善,也加快其黄疸消退的速度,直接提升了临床护理工作的质量与效果,临床推广价值突出。

参考文献:

[1]杨敏.早期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28(24):.

[2]万丽,韩侠,彭佳佳.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临床效果[J].淮海医药,,37(6):-.

[3]张花.抚触护理结合综合护理干预在早期新生儿黄疸中的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4(40):10,36.

投稿邮箱:xfdk

.
1
查看完整版本: 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