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母婴皮肤接触持续时间对新生儿影响
TUhjnbcbe - 2024/9/14 16:24:00

根据WHO以及我国《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技术的临床实施建议》的推荐,评价出生后立即母婴皮肤接触持续90min对新生儿体温、安全感及母乳喂养的影响,为我国制订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指南提供科学依据。

新生儿出生后1h内进行30min母婴皮肤接触

新生儿出生后1h内进行30min母婴医院的常规操作,近年来有研究认为30min的母婴皮肤接触时长不足,新生儿第1次觅食反射出现在出生后20~40min,新生儿还未进行母乳喂养就离开母亲,不利于早吸吮、早开奶,影响产妇乳汁的分泌。新生儿离开母亲后,被放置在婴儿床上,体温在36.5℃以下,处于低体温状态,易对新生儿造成生理上的伤害。离开母体的新生儿缺乏安全感,表现状态为啼哭。WHO和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积极推广新生儿出生后立即皮肤接触持续90min、延迟脐带结扎、袋鼠式护理等干预措施。WHO预测,如果在分娩过程中和出生后立即进行这些基本的、低成本的新生儿保健服务,可以降低约22%的新生儿死亡,减少新生儿低体温、新生儿窒息等的发生,降低新生儿住院率。母婴皮肤接触优于其他新生儿保暖措施,而且更自然、更经济。目前,国外已普遍开展新生儿出生后立即进行90min的持续皮肤接触,医院仍然实施30min的皮肤接触,医院将皮肤接触时间延长至60min。

母婴皮肤接触优于其他新生儿保暖措施

WHO预测,如果在分娩过程中和出生后立即进行这些基本的、低成本的新生儿保健服务,可以降低约22%的新生儿死亡,减少新生儿低体温、新生儿窒息等的发生,降低新生儿住院率。母婴皮肤接触优于其他新生儿保暖措施,而且更自然、更经济。目前,国外已普遍开展新生儿出生后立即进行90min的持续皮肤接触,医院仍然实施30min的皮肤接触,医院将皮肤接触时间延长至60min。

新生儿刚娩出的瞬间即应重视保暖

宫腔内的温度为37.5~37.9℃,产房室温为25~28℃,胎儿娩出是从一个温暖潮湿的环境进入一个较寒冷干燥的环境,分娩室的温度相对于新生儿体温明显偏低,温差将近10℃。当环境温度低于人的表层体温时,大部分体热可以通过皮肤的辐射、传导、对流、水分蒸发等方式流失,使新生儿的体温降低,因此在新生儿刚娩出的瞬间即应重视保暖。常规方法处理脐带平均需要5~6min,由于新生儿身体和头部湿润及其自身解剖特点,如皮下脂肪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易于散热,加上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体温调节能力差,易出现体温降低。低体温可致新生儿细胞代谢增加,耗氧量增加,出现低血糖、酸中毒甚至发生新生儿硬肿症及其他严重并发症。

分娩后立即进行皮肤接触,母婴皮肤接触开始越早越能维持新生儿体温。产妇的身体是一个恒温箱,供新生儿取暖,减少了新生儿的传导散热,迅速擦干身体、戴帽子及盖好包被能减少新生儿皮肤和头发的蒸发散热,新生儿头部占全身面积的1/4,头部的保暖十分重要。新生儿出生后立即进行母婴皮肤接触,脐带搏动停止后在母亲腹部进行一次断脐有利于新生儿保暖。

保持新生儿的体温稳定

在产后与母亲皮肤接触90min的新生儿平均腋温高于放在产床旁的婴儿车中的新生儿的平均腋温,延长母婴皮肤接触时间,可以保持新生儿的体温稳定。持续皮肤接触通过多感官刺激,如触觉、气味,强烈地刺激产妇的迷走神经,可以诱发催产素分泌,使产妇乳房的皮肤温度升高,为新生儿带来温暖。通过皮肤接触,还可使新生儿放松,并激活新生儿的感觉神经,降低交感神经兴奋,使皮肤血管扩张,有利于新生儿维持正常体温。另外,阴道分娩时,由于产妇第二产程用力可产生热量,体表温度上升1℃,使母体成为新生儿天然的保暖场所。

新生儿第1次觅食反射出现在出生后20~40min,目前常规皮肤接触持续时间只有30min,一些新生儿还未进行早吸吮和早开奶,皮肤接触就结束了。新生儿在母亲乳房上持续吸吮45min,有利于增加乳汁的分泌,出生后尽早吸吮母亲乳房,刺激母亲脑垂体产生泌乳素及催产素,有利于早开奶。大多数孕妇到了妊娠后期挤压乳房时会有少量的乳汁,新生儿持续皮肤接触90min,产妇及助产士观察到新生儿觅食反射征象后将新生儿俯卧,立即进行早吸吮。90min的皮肤接触不但使新生儿吃到奶,而且时间能够满足新生儿吸吮妈妈两侧乳房,在此期间不干扰新生儿,一切新生儿常规护理操作在皮肤接触90min后进行,有利于母乳喂养的开展。

1
查看完整版本: 母婴皮肤接触持续时间对新生儿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