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爱你在心,口难开三联生活周刊
TUhjnbcbe - 2024/9/17 15:05:00

对于做了六年妈妈的陈洁来说,第一次的母亲节在年冬天,那时宝宝临近三岁,开口讲出了他人生的第一个单词,妈妈。

年,同所有孕育十个月期待的妈妈一样,在艰难的几个小时后,韩小洋呱呱坠地。意外的是,孩子没有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陈洁怀着忐忑经历了一次次检查,六个月后,小洋被确诊为先天性极重度听障,一级残疾。不幸就这样毫无保留地降临在陈洁的生活里,与其他同类妈妈的失声痛哭不同,陈洁坦言,“我觉得我儿子没医生说的那么糟糕。”

医生给出的建议是进行人工耳蜗手术,但手术的风险让本来就谨慎又排斥的小洋父亲和家里长辈望而却步。“我们就好生待他,让他这辈子衣食无忧。你们趁年轻,赶紧考虑二胎的事吧。”这是陈洁妥协前一直不变的答复。最后,小洋戴上了助听器,开始了漫漫学习之路。

《漂亮妈妈》剧照

“自从得知小洋的病,我就从没考虑过二胎的事”,面对政策的开放,朋友一家四口的甜蜜,家人的劝诱,陈洁对这个决定始终坚定,“虽然二胎有二胎的好处,但我一方面不想分担我能为小洋付出的精力,另一方面我也抱有一点私心,想等小洋顺利融入集体后再出去工作。”

陈洁和爱人家境普通,两人从农村一路打拼,最终在南京落了户。“我们的父母都还在老家工作,精力、经济上没有什么能帮得上我们的”。以前自由自在的日子离陈洁远去了,回想起之前下班后和同事逛街,周末和朋友聚会的日子,陈洁的语气显得怀念又羡慕,“我还是想着有一天能重新工作,不仅是为了把我这六年来的所学学以致用,还是希望我儿子长大以后不会嫌我什么都不懂,思想与社会脱节”。谈及将来想从事的行业,陈洁想选择特殊儿童教育行业,“这几年我考下了幼师资格证,与特殊儿童专业的老师相比,我觉得我更能体会那些父母的心理”。

除了普通家庭都有的经济压力,陈洁还担负着教会儿子开口说话的艰难任务。“哑巴说话,铁树开花,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嘛,十聋九哑,你不要在这种事情上浪费精力了。”从孩子出生到第一次开口说话的两年半里,陈洁每天都被家人的话轮流打击。更遗憾的是,陈洁的丈夫没有站在她身边,而是选择了在孩子未满一岁时外出工作,孤身面对空荡荡的家和不会说话的孩子,陈洁没有表现出任何脆弱,“我能理解我爱人,他一直接受不了小洋的事,外出工作也是为了减轻一点经济负担。用他的话说,这儿就是我们娘俩儿的战场。”

一个人带着孩子生活,对普通母亲来说都是极其艰难的事,何况是肩负“不可能任务”的陈洁。在起初的两年多里,为了让孩子开口说话,陈洁试了各种各样的办法,从参加聋儿康复训练,到在家自学全套特殊儿童教育为小洋安排课程,陈洁一刻都不敢松懈,也从未想过放弃。“我始终觉得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么小的孩子,你不去帮他,他又有什么能力改变人生呢?”时间一点一滴过去,眼看就要过了3岁前语言教育的黄金期,陈洁开始越来越害怕,“因为我知道,如果过了三岁,甚至到了四五岁还没开口说话,以后真的就很难了。”

小洋两岁到三岁那一年陈洁过得尤为艰难,晚上整夜睡不着觉,医生建议她将心里的事放下,调节心态,“但是马上就要到三岁了,我怎么能放下呢。”

虽然不幸一开始就降临在这个家庭头上,但命运还是向这位坚强的母亲屈服了。年冬天,陈洁正教小洋认知苹果,起身去拿东西的她突然听到“妈妈,妈妈”的声音,“我还想着这声音从哪出来的”,一转身她便看见坐在地上玩苹果的小洋边玩边喊妈妈,这让这个曾经听到噩耗都没有流泪的陈洁一下哭了出来。形容到此景,陈洁欢快的语调突然没了声音,顿了一秒,又接着形容道“真的是个终身难忘的情景。”

即便如此,小洋依旧没让陈洁松懈下来,教会小洋正常说话并按时入园成了她下一个目标。“真的非常幸运,除了听力弱,小洋其他方面的认知都能跟在点儿上,学的也很快。”很顺利,小洋同普通小朋友一样,进入了一所不错的幼儿园学习,直到这里,陈洁才松了口气,“让他按时进入一个普通幼儿园,真的真的对我有里程碑的意义”。

如今六岁的小洋同其他小朋友一样,课余生活十分丰富,搭乐高,学画画,架子鼓,下象棋,一样不落,比起同龄孩子也丝毫不逊色。提到培养小洋兴趣爱好的想法,陈洁说,“我知道他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遭遇歧视与不公,日后他长大了也许不愿和我多说,希望有个爱好能成为他宣泄的窗口”。

提到最近新的忧虑,陈洁说眼看就要入学,不知能否真正融入集体。虽然已经被一所优秀的民办学校录用,但回想起当时一波三折的入学经历,陈洁还是放心不下。“孩子面试通过后家长会和校方单独面谈,我把小洋的情况和校方说完,便被要求要增加一场单独面试”。面对这些有先天不足的孩子,社会一方面呼吁对他们多些关怀,一方面又不自觉地对他们更加苛刻。“现在是我替他面对这些,以后就是他自己面对了。”

谈及母亲节,陈洁回忆,除了幼儿园组织的活动,还没过过有“仪式感”的母亲节,“不过他反正也是个男生,难免粗枝大叶,我也不会在意”。

也许,四年前那一声妈妈,便是陈洁一生所有节日加起来都及不上的难忘记忆。

作为一名自学了很多幼儿教育的母亲,陈洁最近在听曲韵老师的课堂,“我曾经无意中看到曲老师的《读懂童年》,读着读着就觉得这本书是我看过的所有的育儿书籍中的一股清流。”说到被“圈粉”的原因,她觉得,曲老师的课让人“安神醒脑”,缓解了被各种“育儿技巧”束缚的焦虑。

当然,世间没有一个孩子是相同的,每一位母亲都各有难处。有的母亲不知道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自主入眠;有些母亲的孩子有同伴交往的困扰;有的母亲不知怎样算是适当的性教育;有的母亲越听育儿知识越困惑:孩子被欺负,会不会留下心理阴影?昨天爸爸吼孩子,会不会对孩子造成创伤?这些正常或非正常的反应让家长难以分辨,总是深陷“常态”与“变态”的迷雾。

不像市面上绝大多数的“育儿课程”,曲老师没有过多的实操技巧,这点也成为了很多订阅家长最深的感触。

一位刚刚生完二胎的“新妈妈”说:“现在朋友圈里各种信息让我焦虑越来越多。那些课程和案例让你觉得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怎么好,如何教育便多么多么优秀,但那些方法你学回来到自己的孩子身上却根本没有用。这种差异曾经让我对我和孩子越来越失去信心。”

提到曲老师,她说:“曲老师的课化繁为简,她会让你觉得自己的孩子也是非常优秀的。让家长明白自己的方法很正常,让我放心地教孩子,不再害怕给孩子留下阴影。”

随着八零,九零后母亲的增多,遇到新事物认真学习的个性也延伸到育儿领域。一位母亲曾说:“孩子出生前,出于对未知领域的迷茫和害怕,整个孕期都在不停地学习教育理念、方法、父母定位”。自身基础的薄弱加上触手可及的“育儿宝典”,让科学的信息逐渐失衡。“关键期”、“黄金点”让很多妈妈开始变得谨慎,敏感,焦虑。就像上文家长所说,学越多,就越畏手畏脚。学习育儿知识已经成为如今家长不可逆的现象,但如何“降焦”选择却不多。不如从母亲节开始,走进曲韵老师的课堂,让自己真正减少焦虑,重新开始一场育儿修行。

▲点击上图,试听

《曲韵·好爸爸好妈妈方法论》专栏

曲韵老师将在一年的时间内,用期的课程,回答和解释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对孩子常见的行为、情绪、心理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指导,使你在众说纷纭的育儿理论中找到正确的方向。你还可以加入“中读·曲韵家长会”

1
查看完整版本: 爱你在心,口难开三联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