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月嫂”的话题,在这个行业诞生并迅速扩张之后,引发过市场上观点巨大的争论:月嫂们究竟有没有存在的必要?行业的工资会不会太高?月嫂技能专业不专业?直至今天,这样的PK战也没能结束。
“月嫂”观PK战
支持派:存在即合理,月嫂是适应当下城市家庭照顾新生儿这块缺口应运而生的。
反对派:可以请有带娃经验的亲戚来帮忙,没必要非要花高价去请个外人来。
这个PK战孰是孰非,我们在这里就先不站队了。毕竟……两种观点各有各的道理,没办法一刀切的。不过,现在市面上的“月嫂”现象,不得不用“鱼龙混杂”来形容!前几天,小编就在湖南经视民生栏目组《钟山说事》看到了一起所谓的“金牌月嫂”惹出的烦心事:
▲《钟山说事》新闻截图
这不是个别事件,关于“月嫂们”惹出的祸事,网上一搜,件件都让人不省心▼
所以,本期话题我们重新正一下视角,好好聊一聊“月嫂”这个群体。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我们对葛优在《天下无贼》中的这句经典台词早已耳熟能详。什么是人才?具备了专业知识或专业技能的人都能称为人才,这样的人才如果还特别稀缺,那么身价上涨就是必然了。而月嫂正是这类有专业技能的稀缺型人才。
请注意,真正的月嫂应该具备三个关键词:专业技能、稀缺型、人才。
在长沙,初级月嫂的工资在元左右,中级月嫂的工资在元至元,而高级月嫂的工资可达近万元。每年寒暑假和过年期间都会出现季节性的月嫂荒。
——数据来源:新华社
月嫂行业最初的兴起,的确是顺应了城市化家庭新生儿板块的育儿需求。尤其是80后、90后头胎家庭,夫妻俩有文化,讲究科学育儿,不愿意让家里的老人用传统的方法来带娃,就会寻求专业的新生儿护理人士,以雇佣的形式来完成新生儿护理阶段的过渡,同时也能从专业人士的身上学习到如何正确科学的护理新生儿的常识。
毋庸置疑,月嫂的出现,极大缓和了科学育儿与传统育儿之间的矛盾和摩擦,也缓解了新手爸妈不会带娃的尴尬。尤其随着二胎政策的全面开放,月嫂市场供不应求,价格也是一路水涨船高。尽管贵得令人咋舌,月嫂依然是新生宝贝家庭的重要选择,市场究竟有多火爆,可以参考下面一段调查报告:
“来自长沙多家家政服务公司的年统计数据显示,与往年相比,二孩家庭成为月嫂热的重要驱动之一,近5成预订月嫂家庭为二孩家庭。而在供需两旺的月嫂市场中,素质高、资历高的月嫂成“香饽饽”,预订最火的月嫂,其档期甚至已经排到了今年年底。
内容来源:长沙晚报
因为
市场关键词:有技能、被需要、工资高
现象关键词:需求火爆、供不应求
所以
机构瞄准了培训市场:我来办个培训班,肯定有人来报名,有钱可赚!
个人瞄准了需求市场:我要成为高等级月嫂,肯定有人出高价雇佣我!
去年底,来自东江、柘溪、五强溪等14个库区的35名移民及移民子女来到(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接受半个月的免费月嫂培训,这批学员都是70后、80后的年轻女性。与之前月嫂年龄普遍偏大、文化层次较低相比,如今的月嫂行业逐渐‘年轻化’,70后80后甚至部分90后也加入了这一行列。尤其是近年来,来自高校护理专业或营养专业的毕业生也加入了月嫂大军,这些文化层次较高的月嫂,在市场上格外吃香。
内容来源:长沙晚报
需求决定市场,市场拉动经济,经济推进技能,技能缓解需求。本来是个良性循环,参与任何一个环节的人都能通过自身的努力,正大光明地赚钱,受利……但偏偏有人动了歪脑筋,堂而皇之走捷径,昧着良心赚黑钱!(脏话我就不吐了,毕竟我们是个正经的育儿平台啊!)
譬如,月嫂基本都要“持证上岗”,包括健康证、职业资格证等,然而庞大市场需求的背后,利益链暗潮涌动,由此催生的一系列从培训、拿证,再到上户服务的黑色产业链。
“来学都能拿证”
在备受消费者注目的晚会上,央视曝光了多家家政公司花钱买月嫂上岗证的行业乱象。其中一家月嫂公司工作人员对于“拿证”是这样介绍的:
《央视财经》采访实录
咱们这个月嫂级别从一星到金牌(的月薪),一星元,二星元,三星元,四星元,五星元,金牌元,将来你定级越高,拿的工资越高,那你直接的证书的培训一定要多,因为这定级跟证书的多少有直接关系。
图片来源:央视财经▲
另外一家家政服务公司的负责人表示,他们公司提供的月嫂培训课程随到随学,包推荐就业,培训周期15天,考试时间自由安排,凡参加培训并经考核合格者,统一颁发妇婴护理专项能力证书,证书全国通用,终生有效。
《央视财经》采访实录
考证难度有多大,负责人说:“很简单,来学都能拿证,来我们这考试的,没一个人考不过的。”只要实操就没有什么问题就行,笔试是几个学员坐在一张桌子上,遇到不会的题目还可以“看看隔壁的”。
如果仅仅是正规的考证掺了水,把服务市场搅乱了,有关部门狠抓“考证风纪”就可以过滤掉一大批浑水摸鱼的“水货”,然而“聪(黑)明(心)的(机)人(构)”永远会创造机会,怎么创造?开发出一堆莫名其妙的“证”,让人来考!毕竟普通家庭不会对证件的真伪进行核实,也不会专门查询证书的标准和要求。
“月嫂证”颁发机构五花八门
目前,各类家政公司、培训学校、协会及以协会为名的公司作为发证单位,为月嫂办理五花八门的证书、证件,声称证书具有权威性、全国通用。实际上,有的证件是出自其他省市的家政服务培训证书,或培训机构自行颁发的。
湖南省人社区的职业技能鉴定专家明确表示,月嫂并不是正规称呼,正规称为育婴师或者育婴员。此职业看三证:身份证、健康证和职业资格证。而其中的核心部门就是最后一项,职业资格证。此证归国家人社局颁发,属于官方认可的,正规月嫂应持有的。据人社局统计,长沙市至今已有7万人考取了育婴师资格证。
职业资格证书(育婴师)内部▲
职业资格证书(育婴师)外部▲
特别提醒
中央视实地拍摄了几个制作山寨母婴护理师证书的骗子机构:
全国科技人才培养工程管理中心
国际母婴健康保健协会
母婴服务协会
家长在查看证书的时候,一定要当心这三家机构颁发的证件,假的!假的!假的!
年2月1日全国正式实施的《家政服务母婴生活护理服务质量规范》表明,月嫂年龄应为18岁到55岁,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女性,具备与等级相适应的服务技能,上岗服务时应着统一工作服,定期参加职业培训,无刑事犯罪记录,无精神病史和传染病等。
最高级别的“金牌月嫂”门槛包括取得高级家政服务员、高级育婴师、中级营养配餐员资格证书,具备48个月以上的母婴生活护理服务工作经历,至少累计48个月客户满意无投诉,可以对产妇进行心理疏导等。
但实际生活中,月嫂资质很难鉴定,月嫂所持各类证件的权威性也无从考证,监管部门不明确。所以,天价的月嫂费用花出去了,究竟在家帮着带娃的是“月嫂”还是“水货”,真没人可以保证!
所以,作为急需月嫂的宝贝家庭来说,不要死认一个“证件”,更不要随随便便靠着一个不知道哪儿冒出来的“这证那证”就轻易地认可眼前这个自称“月嫂”的人。
因为,“月嫂”是被需要的:被新生儿需要、被新手爸妈需要、被社会需要!她们的出现,对家庭的帮助能起到转折性的重要作用,月嫂凭本事吃饭、赚钱,理应获得服务家庭和社会人士的尊敬。但,如果请了个“假月嫂”……后果就不仅仅是花冤枉钱这么简单了。
月嫂是个有意义的职业
希望不要被坏人毁了高尚
也不要坑害了孩子与家庭
(参考来源:新华社、央视财经、长沙晚报、湖南经视《钟山说事》)
更多精彩内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