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一出生,全家人都开始动起来了,面对看起来如此脆弱的小生命,稍微出现一点小状况,是不是很容易慌了神?
特别是妈妈,母子连心,情绪更容易紧张。宝妈们,放宽心,今天我们一起来提前了解月子内宝宝可能出现第一个小状况——黄疸。
母婴圈常常流传一句话,10个宝宝9个黄,真的是这样吗?
新生儿黄疸是因为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引起的皮肤或者是其它器官的黄染现象,我们正常的新生儿80%以上都会出现皮肤黄染。
其实宝宝出现黄疸是正常的,因为胎儿在宫内是一直处于低氧状态中,为了满足胎儿对氧气的需要,会产生大量的红细胞。新生儿出生之后,宝宝的肺部有了呼吸功能了,血红蛋白就不需要那么多了,随之而来,大量的血红蛋白就会被破坏,从而产生胆红素。胆红素需要在肝脏代谢,新生儿肝脏功能发育不成熟,胆红素代谢相关酶的量和活性都较低;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排泄能力减弱,而且胆红素被排泄进入肠道之后,可以经过肠肝循环再被我们人体重新吸收,从而造成新生儿黄疸。
怎样区分生理性,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的特点:
1、宝宝一般精神状况良好;
2、足月宝宝在出生后2-3天出现皮肤黄染,4-5天达到高峰,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早产宝宝多在生后3-5天出现,5-7天达高峰,7-9天消退,最长可延迟3-4周;
3、每天血清胆红素升高<85umol/L(5mg/dl)或每小时升高<8.5umol/L(0.5mg/dl)。
病理性黄疸是指宝宝血清胆红素水平的量和性质的改变,出现以下任意一种情况,新手父母们需要提高警惕。
病理性黄疸的特点:
1、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
2、胆红素每日上升超过85umol/L(5mg/dl)或每小时升高>8.5umol/L(0.5mg/dl);
3、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大于2周,早产儿大于4周;
4、黄疸退却后,反复出现;
5、血清结合胆红素>34umol/L(2mg/dl)。
病理性黄疸宝宝需要及时就医检查,这类宝宝可能会存在一些疾病,败血症、溶血、蚕豆病、地中海贫血、胆汗淤积综合征等。需要积极配合检查,治疗。
新生儿黄疸观察
新生儿如何用肉眼观察宝宝的黄疸呢?
最好是在自然的光线下,如果宝宝只是脸部的皮肤发黄,轻度黄疸;躯干部皮肤发黄,中度黄疸;宝宝的四肢和手足心都发黄了,则是重度黄疸,医院进行积极的检查,必要是给予相应的治疗。
如果宝宝在黄疸发烧后,出现精神萎靡,嗜睡,拒绝吃奶,吸吮无力,呕吐,尖叫等等症状,可能是胆红素脑病发生的前驱症状,新手爸妈,月嫂护理人员一定要格外注意,医院进行治疗。
宝宝生理性黄疸如何退呢?
1、生理性黄疸一般是不需要治疗的,宝宝出生后,要尽早开奶,最好是能够喂母乳;如果母乳不足或者其它原因不适合喂母乳,要及时的添加奶粉。
宝宝吃奶吃得好,那么TA大便就会排的通畅,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多吃多排”,这样可以减少肠肝循环,有利于黄疸的消退;除此之外,还可以给宝宝吃一些益生菌,建立肠道的正常菌群,这样对黄疸的消退也是有好处的。
2、蓝光照射,这是目前降低胆红素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方法,医院进行蓝光照射。
3、晒太阳,也可以退黄,但是暴露的面积要足够大,可能会因为暴露的面积不够大,时间长短,宝宝的保暖,紫外线会对宝宝的皮肤造成伤害等问题,这种方法效果甚微。
如果宝宝是病理性黄疸,医院进行治疗。
还有一类宝宝会有母乳性黄疸,该怎么办呢?
母乳性黄疸是指母乳喂养的宝宝,在出生后1-3个月仍然有黄疸,这类黄疸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的,停喂母乳24到48小时之后,换单会后明显的下降。一般来说是不需要停母乳的,但是黄疸水平达到了光疗标准,还是要给予相应的治疗。
关于宝宝黄疸的误区
母乳性黄疸不代表不能吃母乳,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先暂停几天母乳,待黄疸好转之后,再继续喂母乳;(遵照医嘱)
不要盲目用茵栀黄口服剂给宝宝退黄,因为茵栀黄除了有可能会导致宝宝腹泻,呕吐,皮疹等不良反应之外,有蚕豆病的宝宝吃了之后,可能会出现溶血,所以不建议常规用茵栀黄给宝宝退黄,特别是蚕豆病高发的地区。
黄疸是大多数新生儿宝宝都会经历的一个阶段,新手父母放宽心,正确看待,早了解,早知道,不要让焦虑代替了初为父母的喜悦。
从0到1个月,再到1岁,宝宝成长路上还有很多改变,等待我们去正确养育。
鲸婴月嫂是一家专注0-3岁月嫂育儿嫂专业母婴服务的公司,秉承有温度,有态度,有售后保障的服务体验,如果你的家人工作繁忙,月子期间无暇照料,可以选择我们,鲸婴月嫂和新手父母的目的都只有一个:让妈妈坐个好月子!让宝宝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