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福林妈咪
“你看你吃这么少,奶水能够孩子吃吗?”“你这胸,一看就没多少奶水……”
这样的话从婆婆嘴里说出来时,就像刀一样扎在心里。婆婆也是一番好意,担心孩子饿着,但是说多了自己都会怀疑自己。
“宝宝刚吃完没多久就又饿了,是不是奶水不够孩子吃?”
于是,有的宝妈就开始给孩子进行混合喂养,一餐或两餐奶粉才喂一餐母乳。
但是真如婆婆所说“胸小没奶”、“不好好吃没奶”,以及宝妈怀疑“孩子饿的快”,就能断定自己“母乳不足”吗?
答案当然不是。
因为关于胸大胸小这个已经讲过很多次了,因为奶水多少跟胸大小无关,而是跟乳腺管有关,大小只是跟脂肪多少有关,并不会对奶水有影响。
最形象的比喻就是包子,胸小有可能是“皮薄馅多”,胸大可能是“皮厚馅少”。
所以,绝不是宝妈靠直觉去感受的,而是应该看宝宝的表现。
母乳不足,宝宝会有什么表现?
学会“四看”
一看宝宝的体重
●看宝宝体重是否达标
可以参考下面这种表格,是根据卫生部《中国10岁以下儿童身高体重标准表》整理而成的。
●看宝宝体重增长是否正常
正常情况下,如果营养充足,宝宝在出生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体重会不断上涨。
不过要说的一点是新生儿出生后的3-4天,由于排出胎便,胎脂慢慢消失,宝宝丧失一些水分,再加上一开始宝宝吃奶少,所以会出现短暂的体重下降的情况,到宝宝出生的第3-4天时,体重可能会减轻初始体重的6%-9%,这属于正常现象。
但随着宝宝对外界的适应,体重会逐渐涨起来。如果第10天时,体重还没回升到初始体重,那么宝妈就需要咨询医生了,看看是不是奶水不足或喂养不当,再或者是宝宝生病了。
除此以外,一般宝宝到5-6个月的时候,正常发育的情况下,体重会是刚出生体重的两倍,但也不绝对,有的宝宝初始体重大,那么到五六个月的时候就不易达到2倍。
不过宝宝的体重增长还是有规律可循的。
一般来说,宝宝出生的前两个月,每个月平均增长0.5kg,10-12个月,每个月平均增长约0.3kg。这些数据仅供宝妈参考,毕竟有的宝宝增长可能慢,有的增长的快,但只要在标准范围内,都不用太担心。
结合两个标准来看,如果宝宝体重不达标、增长出现异常,就要考虑是否奶水不充足了,医院看一下。
通常儿保医生会建议孩子出生后的2、4、6、9、12个月的时候各称一次体重,1-3岁时每半年要称一次,然后将每次的体重数标注在生长图上,好观测孩子的生长曲线,这样更直观一些。
二看宝宝吃奶的状态
奶量充足的情况下,宝宝的吃饱后的表情是可以看出来的,通常会很满足。
而且有的宝宝一开始吃的时候狼吞虎咽,大口大口的,感觉真是使出浑身的劲儿在吃奶,但如果吃了一会儿,宝宝开始边吃边玩儿,那就可以说明母乳是够宝宝吃的,不用怀疑。
三看宝宝的排泄情况
通俗点说,宝宝一种“吃得多拉得多”的,宝宝的排泄情况也能反应出宝宝吃得是否正常。
奶水充足的情况下,宝宝每天的排泄量是固定的。
对于1个月内的宝宝来说,经常会出现黄绿色的大便,而且有的宝宝每次吃完奶都会大便,每天尿不湿被尿湿6-8次。这就是正常的情况,也能反应出宝妈奶水是否充足。
如果宝宝吃奶后很长时间才一次,并且大便形状异常,那么宝宝要么是消化系统出了问题,要么是奶水不足,这些都有可能。
四看自己的乳房状况
每次喂奶前都有乳房胀满的感觉,喂奶的时候能感觉到乳汁变少,胸变软,那就说明宝妈的奶水是基本足够宝宝吃的。
通常在宝宝吃奶的时候,母乳还可以一边吃一边分泌,真正的奶水不足其实很少见,多是被耽误被误解造成的。
①心情不好,奶水不足
心情会影响奶水量,这是一个事实,更何况,多数宝妈产后在一周内都会出现抑郁的情况,有的久一些可能一个月,这是受激素影响出现的情绪,而不是真正的产后抑郁症。
不过这时候更需要家人的理解和体谅,才好帮宝妈一起迈过这道负面情绪的槛,否则总是焦虑、生气、烦躁的话,奶水也会受影响。
②没有真正做到多吮吸
奶要多吸,多数是宝宝越吃越有的。但如果宝妈误以为自己奶水不够,给宝宝喂了奶粉,那么宝宝吃母乳的频率自然也就降低了,奶水也不容易再长上来了。
所以,从下了产床开始,就应该尽早让宝宝吸奶,并且要多吸,这样奶水才能尽快下来,宝宝越吃才能越多。
③“下奶”食谱变成了“堵奶”食谱
很多宝妈的下奶汤都是“荤汤”,老一辈人认为荤汤才有营养,奶水才能更充足。
但实际上,荤汤里的脂肪含量高,喝多了反而容易堵奶。
如果需要喝下奶汤,可以考虑喝些素的,或者荤素搭配着来。
而且有些奶水充足的宝妈如果还总喝下奶汤,那就容易涨奶,涨奶次数多了,奶水也会减少。
母乳喂养需要宝妈有信心,需要了解自己和宝宝的情况,而不是听别人怎么说,你跟孩子的步调是否一致,只有你自己最清楚。
如果奶水实在不够宝宝吃,也别太灰心丧气,毕竟衡量妈妈对宝宝的爱,不是母乳的多少,就算冲泡奶粉也是很耗费精力的。
最后,希望所有的宝妈在母乳喂养这条路上能够自信、坚持并且相信自己!
你哺乳期有没有回过奶?因为什么导致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