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赣州市妇幼保健院,作者夏兰周小梅
赣州市妇幼保健院
线上就医服务,传递医疗资讯
这里,有最娇弱的新生命,更有最坚强的守护;这里,有冰冷的仪器,也有温暖的关爱。在这里,80名医护人员怀着对生命的敬畏,日夜守护,挽救了3万多例新生命。这里就是我市率先成立的新生儿重症监护科——赣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科(NICU)。
去年,赣州市妇幼保健院被省卫健委确定为江西省级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成为江西省地市级妇幼保健院中唯一获批为省级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的医疗单位。这是荣誉,更是责任,该院副院长李兵飞表示,该院NICU全体医务人员将继续竭尽全力,对标国家级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部分技术指标,将危重新生儿救治能力推上一个新的台阶,在新的起点上用爱和责任托起新的希望。
儿科大楼
奖牌
实力担当守护新生命
年6月22日晚,一辆急救车呼啸着驶入市妇保院,出生仅一天的小雅(化名)通过转运车载呼吸医院转入赣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小雅因出生后出现反应差、皮肤发紫、呼吸呻吟、在输氧情况下口唇颜面发绀,血氧饱和度低等情况,病情危重被转运至该院。接到求救电话之后,市妇保院NICU立即启动新生儿急救转运系统,连夜出发顺利地将孩子转运过来。孩子入院诊断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并呼吸衰竭,经过系统治疗,孩子痊愈出院。
新生儿病情瞬息万变,生命及其娇弱,新生儿急救转运对于成人的急救队伍来说无疑是难以穿越的“生命禁区”。就这样,一辆急救转运车,一套专业新生儿急救技术和设备,一支不知疲倦敬业有爱的医疗队伍,在公里半径的辐射圈内,他们一次次勇闯“生命禁区”,一回回组织“生死营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多少个不眠之夜,他们冲破夜幕、百里奔袭,围绕在暖箱前、病床旁,守护那些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小天使。他们最大的慰藉就是将孩子们平平安安地送回到父母的怀抱。
年1月17日,该院NICU收治了一个孕25周、出生体重仅克的“袖珍宝宝”,孩子连早产儿的标准也未能达到,只能属于有生机儿,也叫流产婴儿。医院时全身青紫,皮肤呈冻胶状,自主呼吸极微弱,各器官发育都极不成熟,生命力非常低下,生命危在旦夕。为全力救治该患儿,该院立即成立了一支以副院长李兵飞、时任儿科主任的郑瑞庆为首的医疗小组,制定了周密的救治方案,历经98个日夜救治和守护,最终让宝宝痊愈出院,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这次抢救创造了省内成功救治新生儿中体重最轻、孕周最小的纪录。孩子目前12岁,生长情况与同龄人无异。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克宝宝救治成功,再破低出生体重儿救治纪录;两例四胞胎健康出院,多项技术创全省第一;孕25周新生儿实现追赶性生长,新生儿低孕周的底线一再突破……
一个个奇迹的发生并非偶然——它们,全靠实力写就。
医护人员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医院新生儿科进修学习与深造;持续开展危重新生儿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NO吸入、静脉高营养、外周血管同步换血术、脐静脉置管术、PICC、无创血气分析,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筛查等项目,使新生儿救治质量持续改进;率先推进高危新生儿系统随访等工作……他们用日复一日的实践和钻研锻造出的过硬技术,点燃了新生命的曙光。
肩负重任砥砺再起航
秋日的阳光静静地洒向赣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科,在这平方米的空间内,孩子们得到了精心的救治和父母般的关爱,这些人当中有一半以上是早产儿,早产儿中极低体重儿、超低体重儿也不在少数,他们往往一出生就被转运到NICU。
据了解,以往,由于没有专业的救护团队和医用设备,很多新生儿因抢救不及时而早早夭折。面对新生儿领域的一片空白,市妇保院敢于挑战,敢为人先,责无旁贷地扛起这个责任——年,该院在儿内科组建“科内科”新生儿重症监护科;年,组建了一支的新生儿科医护队伍;年,该院NICU作为一级学科成为赣州市最早的新生儿重症监护科;年下半年,该院NICU率先建立配备有车载呼吸机的集转运和急救于一体的新生儿转运体系,转运半径达公里,能够很好地满足赣南及周边地区危重新生儿的转运需求。
自成立以来17年间,赣州妇幼保健院NICU医务人员都深深地懂得,当家长把脆弱的新生命交到自己手中时,那是生命的托付。正是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励他们用爱与责任铸起强有力的守护生命之墙,与时间赛跑、向“死神”宣战,不负重托、不辱使命。
如今,市妇保院NICU已发展为我市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条件最好的NICU,是江西省中南部的危重症新生儿诊疗中心,医疗救治医院前列、省内领先水平:编制床位85张,常年病人数超过90个,最高达个;平均每年治愈出院的危重新生儿达余例,每年抢救成活克以下早产儿余例,抢救成活克以下的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60余例;危重新生儿转运体系每年转运重度窒息、缺血缺氧性脑病、颅内出血、严重新生儿感染、休克、早产儿、肺炎等危重新生儿余例,转运途中无1例死亡。
获批为省级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是赣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科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事件,标志着赣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科的学术地位和危急重症新生儿的救治能力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这是NICU组建以来17年不懈奋进的重要成果,更承载着赣南及省内周边地区群众对我们的期盼和信赖,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更是我们工作的不竭动力,我们只有倍加努力,才能不负众望。未来,我们将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为救治更多的新生命做出贡献。”李兵飞说。
原标题:《18年,超过3万例危重新生儿的生死营救,这家NICU到底有多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