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产妇分娩,有危险的不仅仅是产妇,宝宝也可能存在危险。当然,这其中的危险,可能是自身疾病带来的,也有一些,则可能是“物理伤害”。
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当出现婴儿卡在产道,且产妇不能将孩子自主排出时。医生通常会决定使用“产钳”来帮助分娩。而产钳属于医疗器械,刚出生的孩子,身体较为脆弱,一旦医生操作不当,就可能造成损伤!
前两个月,去朋友家看望对方,这还是朋友孩子出生以后第一次去看她。因为一直被工作耽搁着,再加上还是异地,好不容易对上了时间。
一晃眼,宝宝都5个月了。可当我看到孩子的第一眼时,有些心疼与不解,孩子脸上为什么多了个五、六厘米左右的长印子?还明晃晃地呈现在脸旁!
询问过后才知道,生产过程出了点“意外”。当时,分娩过程中,孩子头部较大,还没把孩子生下来,朋友已经快没力气了。医生当即决定使用产钳,结果就留下了印子。
孩子奶奶看到孩子的第一眼就急坏了,怒气冲冲地找医生理论,没想到被医生的几句话就给说羞愧了。
“你儿媳分娩过程中有难产迹象,而且我当时是经过产妇同意才使用的,也告诉了风险。”
“再者,如果当时不进行助产,孩子可能会窒息,产妇也可能休克,这么危险的情况,你现在责备我们医生使用产钳,事后问责不应该!”
“比起孩子的健康,脸上多个长印已经是较好的结果了,而且这印子时间长了,还是有自动消掉的可能性!”
关于“产钳印”,可能大家了解的不多,毕竟整体发生率还是比较低的。全国各地区产科中进行的产钳术每年约为二三十例左右,但我们不能因为发生率低而视而不见。
要知道,产钳印一定是因为使用了产钳类的医疗器械才可能出现。而能够使用上产钳的情况一般只有两种:
1、胎儿与产妇其中一方或双方出现分娩并发症,而这时,为了确保胎宝宝与产妇的安全,医生在经过综合判断以后,通常会先借用产钳,看看能不能帮助分娩,如若不能,再考虑其他方式,包括顺转剖。
2、胎儿在入盆时,胎头朝向较下,且自己在“挣扎”出宫的过程中,难以调整方向与位置,亦或者胎儿的头部较大,与产妇骨盆不相匹配,这时均需产钳介入帮助。
那医生在使用产钳的过程中,除了可能造成“产钳印”之外,还可能造成哪些危险呢?
胎儿方面:
之前,我征集宝妈们的经历时,一位宝妈告诉我,她家儿子刚出生那段时间,小脸一直是肿的,四、五天左右才消了下去,也是因为医生使用了产钳的原因。
确实,由于医生都是将产钳放在胎儿头部两旁来引导宝宝滑出产道,这个过程中,如果操作不顺,或是胎儿在产道中不安分,则可能给宝宝的头部或是耳部带来损伤,包括留印记、水肿等。
产妇方面:
使用产钳给新妈妈们带来的损伤也不小,不仅可能造成产道撕裂,还可能因此而感染上妇科炎症。当然,更多新妈妈将表现出阴部水肿或血肿等状态。
看完这些,可能会有孕妈妈问我类似于这样的问题,“那我该如何做好前期准备,才能避免分娩中使用上产钳呢?又或者出现产钳伤后该如何护理呢?”
其实并不难,首先最重要的就是遵从医嘱。倘若医生建议孕妈妈们采用剖腹产方式,孕妈妈们最好听从医生的建议,否则执意选择顺产,到时候不仅可能要用上产钳。严重时,还可能顺转剖,遭受两重罪!
其次,建议孕妈妈们在孕期内去学习专业的孕妇瑜伽,瑜伽动作中,老师们一般会教一些锻炼盆底肌的动作,这类动作能够激活盆底肌,且分娩过程中不易因产钳刺激而出现撕扯等症状。
最后,产后护理需要确保不恶化症状,对于宝宝,不要一直去摸孩子脸上或耳朵的疤痕,按照医生给出的建议护理。对于新妈妈,适当地休息与后期锻炼能够加快恢复。
我们自然是不希望孩子刚出生就被打下了“烙印”,但很多时候,医生也是迫不得已的,没有到危及情况,他们也不会随意使用产钳,毕竟作为医生,他们对于可能带来的损伤再清楚不过!如若真被“烙印”,先看看时间会不会“眷顾”孩子,替他拂去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