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看到一位网友留言,询问关于孩子身高的事:
“孩子从出生起,身高体重很正常,上了幼儿园后长得慢了,比他小的孩子都比他高半颗头了。很担心孩子身高,是不是营养没跟上?发育迟缓了?有没有长个的好办法?”
任何时候,身高总是家长关心的话题。
虽然孩子身高受遗传因素影响,但可以通过科学干预,而且有最佳干预阶段。
但是,如果错过了这个阶段,孩子的身高很难再长高了。
先看看孩子到底能长多高?
谈起孩子身高,家长首先会想到:“孩子目前的身高是否是正常的?孩子还能长多高?”
先看下面这张图:
所以,孩子从出生起,就需要每月测量了。
如果发现孩子身高增长缓慢,越早发现并科学干预效果越好。
如何测量孩子身高呢?
①孩子2岁前,测量卧位身高,2岁后测量立位身高。
②每次测量,应该在同一时间测量。因为孩子早上的身高可能会比晚上身高高一些。
那么,如何知道孩子在同一年龄段,身高处于什么水平?
首先要选择一个身高标准,目前常用标准有世界卫生组织0—18岁身高体重百分位表。
而我们建议使用根据自身特点而设定的身高、体重百分位表。
(0~18岁)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百分位数值表(男)
(0~18岁)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百分位数值表(女)
可以对照这张表,看孩子每个年龄段身高体重得多少分。
如果在3rd以下,身高可能偏低了,医院,明确造成的原因。
如果在3rd以上,说明孩子身高处于正常状态。
但我们遇到更多的问题是,身高矮的父母可能会更焦虑,担心孩子长不高。
那么,这里给大家一个“遗传身高”的计算公式:
单纯从遗传角度讲,可以根据父母的身高来推算孩子身高。计算公式为:
男孩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2)/2cm女孩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2)/2cm
当然,这只是一个参考,因为孩子身高是受多方面影响的。
比如,父母的身高不算高,但老一辈比较高,那么孩子还是有可能是高个子的。
世界成人身高百年变迁史证明,努力还能蹿一蹿
比如身高基础差的某些国家,在进行多方面干预后,近几年身高有很大增幅。
英帝国理工大学追踪到年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18岁人口平均身高变化趋势,发布了“百年成人身高变迁趋势”报告。
从图中可以了解,环境可以改变身高:
(左半边为男性身高变化,右半边为女性身高变化)
纵观中日韩百年身高变化,可以发现中国男女平均身高是中日韩三国中最高的,但不如日本和韩国“长得快”。
日韩“长得快”,是如何做到的?
日本非常注重青少年儿童身高,曾掀起“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的运动。在年出台《学校营养午餐法》,对所有中小学生施行统一配餐。
在韩国,妈妈生完孩子后,人手一本韩国营养科、骨科、运动医学科等专家共同编制的手册。内容则是教父母如何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变化最大的是美国人,在年排名中,美国身高排行位于第37位和第42位,这意味着美国人身高出现了负增长。
(当然,身高并非越高越好,此处只是列举事实)
对于我们而言,孩子身高虽然是“正常的”,但还是希望孩子再高一些,有没有一些办法呢?
可以从这睡眠、营养、运动等方面注意,虽然有些老生常谈,但或许会获得一些新知识,一定要看看:
睡眠:
我们知道,生长激素是促进孩子身高的主要激素,但生长激素呈脉冲式分泌。第一个分泌高峰在熟睡后1—2小时;第二个在熟睡后7—8小时出现。期间,还会有数个小高峰。
所以,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是长高个的“法宝”。
运动:
运动可以消耗孩子能量,让孩子睡的更香,除此外,还能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
相比爆发类运动,跳绳、踢毽子、游泳等运动,会有助于孩子长个。
情绪
良好的情绪,对孩子身高起到促进作用,有助于分泌生长激素。
营养
保证营养全面,增加蛋白质、钙、维生素D的摄入。
如何判断孩子身高是否还会成长呢?
怎么测量?有一医院,拍摄手部X光片。
医生可以通过X光片来判断孩子的骨龄。
一般情况下,男孩在16岁左右,女孩在14岁左右,骨骼成长板会接近闭合。
当骨骼闭合后,再长高的希望就不大了。
生物年龄(骨龄)-生活年龄的差值在±1岁以内的称为发育正常。生物年龄(骨龄)-生活年龄的差值1岁的称为发育提前。生物年龄(骨龄)-生活年龄的差值1岁的称为发育落后。
最后,个人对于孩子身高并无执着追求。
如果不是疾病因素造成的,无论高一些还是矮一些,只要孩子健康快乐就好了。
但文中提到的睡眠、运动、情绪、营养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