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贝贝豆(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去探望刚刚分娩的闺蜜,遇到几个产妇在一起聊天,谈到胎儿大小的问题,大家都说自家孩子出生卡片上,写的身长都是50厘米左右。
有人就提出了质疑:“为什么宝宝的体重会有差异性,而身高身长的差异性却很小呢?基本都是50CM左右?”
孩子出生后,父母就开始操心孩子的身高、体重,这很常见。但其实,孩子的身高与体重,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有一个比较合理的范围,可能体重因为胖瘦的不同会有区别,而身高则受限于宫内空间,所以50CM左右是正常范围值,不必过多忧心,也有医生针对新手妈妈的疑问,做出了详细的解读。
宝宝出生时的身长,基本在50厘米左右
初生儿是不用身高这个词的,医生通常用身长来描述,有过生娃经验的都知道,在医院的登记表上,几乎所有孩子的身长都在50厘米左右,这并非医生懒得测,自己乱写,而是孩子确实都这么长。
“那未来长得高的,也是50厘米吗?他们不会从小就表现得天赋异禀吗?”有人会产生这样的质疑。
其实并不会,很简单的道理,如果一个孩子长到一米九,他的母亲就一定比那些孩子身高只有一米六的妈妈更大块头吗?很显然,这不可能。通常情况下,孩子在孕妈的腹中,平均每个月长5厘米,十个月刚好50厘米,这是人类若干年进化后的结果。
女性平均身高在1.62米,子宫的膨胀极限为35厘米,太大的婴儿没有位置发育,古代的条件也不允许剖腹产,久而久之,婴儿长得太长的族群,都被淘汰了。
孩子未来的身高,只跟两个因素有关
正如所有的鸡蛋都差不多大,但是未来的鸡却有大有小,孩子虽然生下来差不多,可是未来到底能长多高,与下面这两个因素有关。
1、父母身高
父母个子都高,孩子很大概率未来也高,哪怕是刚出生,他们也会有一点点不一样,比如往往超过50厘米,而不是低于50厘米。如果基因太强,也可可能导致新生儿长得更长。
2、外界环境
唯有充足的营养物质,才能确保孩子健康成长,尤其是构成骨骼的钙质,缺钙意味着骨骼难以完美发育,自然长不高。
孩子并非越重越好,太重反而是问题
很多老一辈,都希望看到自己的孙子“肥头大耳”,能吃、长得胖,那就是好。在还没出生的时候,如果感觉胎儿不够重,也会催促儿媳多吃,要把孩子养得胖胖的。
其实这并不正确,儿科专家表示,新生儿体重健康标准在6-7.5斤之间,数据显示,这个标准范围内的孩子,更不容易生病、智商也更高。
而低于5斤的孩子,属于“严重营养不良”,是早产儿的一种,感冒、发烧是家常便饭,未来个子也长不大,最让人担心的是,他们的内脏有可能没有完全发育,存在病变的可能。
当然,超过8斤也不行,那就属于“巨型儿”,这样的孩子,几乎难以顺产,危险系数太大,医生都会劝孕妈进行剖腹。
不管是早产儿还是巨型儿,基本都跟孕妈在怀孕期间的饮食有直接关系,不当的食谱,导致孩子汲取营养异常,最终变成这样。其实这种情况完全是可以避免的,如果孕中期发现孩子不对,及时就医,调整食谱,有很大概率将孩子“变回去”。
总而言之,孩子在妈妈肚子里,除了不能太小,超出合理范围也不行,只要在正常范围内,哪怕没有别人家孩子大,家人也不需要担心。
孩子未来体重与身高,一切都没有定下来,后天培养更加重要。你们的孩子刚生下来,有多长多重呢?分享你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