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不是“长得慢”,可以参考数据判断,光靠臆想是没用的。
执笔:张大猫
编辑:张大猫
定稿:欧阳比文
作为父母,几乎没人不希望自家的娃能长“大高个”,我们都知道,体重的变化很容易,但身高,一旦错过了最佳的生长期,想再长可就难了。
家长们每天看着自己的娃,都在琢磨着孩子什么时候能长起来,可看看墙上身高表标记着的冰冷数字,似乎娃也没啥变化。
还有些家长不光担心娃长得不高,还觉得孩子长得慢,担心是不是存在发育迟缓的问题。甚至疑惑需不需要去看看大夫。
当孩子“年增长”不足这些数的时候,真就需要咨询医生了
如今这个年代,家长“恐矮”确实可以理解,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在乎宝宝的身高问题了。但这也不意味着你觉得“孩子长得慢”孩子真就是长得慢,这其中是存在一定的标准的。
并且有时候孩子长得稍慢也并不意味着就是发育迟缓,到底用不用看医生,还是要根据标准来大致判断。
婴儿时期是孩子生长最快的阶段,这时候也确实需要父母注意观察孩子的生长规律。0~3岁的生长规律大约如下:
0~3个月:3.5cm/月;4~6个月:2cm/月;7~9个月:1.5cm/月;10~12个月:1cm/月;1~2岁,10~11cm/年;大于2岁,4~7cm/年。
一般来说,3岁以下孩子每年身高增长大概在7cm,3岁以后一直到孩子的青春期(13岁)之前,每年身高增长大约在4~5cm,而青春期(13~19岁)之内每年大约增长5.5~6cm。
当然,以上数据都是平均数据,不需要强行对比,仅为参考,并且男孩和女孩的发育节奏也有不同,会存在一定的差异,父母要注意一下。
但如果整体水平差的太多,比如生长的数据和生长的节奏都存在很大偏差,那孩子可能真的是存在生长迟缓的问题,医院看看。
孩子身高不符合期望,能靠着“生长激素”或者保健品增高吗?
首先要说明的是,截至目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从未审批过任何带有“增高”功能的产品。
但有些无良商家为了达到短期内能让孩子增高的目的,会在一些产品里添加“性激素”,这确实可以让娃在短期内长高些,但代价也很大——加速骨愈合,反而影响孩子最终身高。
而至于“生长激素”,这是为了治疗确诊存在“矮小”疾病的一种手段,但不是为了给娃增高就可以使用的,它存在一定的适应症,并非人人可用。
类似的还有“断骨增高”法,也是一种治疗手段,并不适用普通人长个增高,家长千万别因小失大,为了几厘米最后导致孩子落下终身顽疾,得不偿失。
想让娃长高个,家长要做好这3点
我们都知道,孩子的身高是“七分天注定,三分靠打拼”,遗传占了绝大部分的比例,但我们仍然有30%的机会可以努力,让娃长成理想身高。
1)确保营养均衡
孩子从出生开始,家长就应该注意娃的营养均衡问题,多数娃生长迟缓都和营养有关,孩子越小的时候,营养对于身高的重要性越大。
摄食不当、喂养不足从最开始就会影响娃的体重增长,久而久之也会影响身高的发育。因此建议宝妈注意一下喂养问题。
纯母乳喂养一定要坚持到6个月,之后及时添加辅食,1岁后以辅食为主,哺乳为辅;辅食添加的原则要由少到多、从细到粗、从稀到稠、从一种到多种,注意营养均衡全面;喂养的原则是定时、定量、定点,这样能从小培养孩子规律又良好的饮食习惯;饭菜尽量多样化,色香味均要顾及到,以便刺激娃的食欲。2)带娃合理运动
科学合理的运动可以平衡娃全身的钙、磷代谢,进而加速矿物质在骨头内的沉积,并且还能刺激生长激素的分泌,甚至可以说,运动是能使孩子生长潜力得到最大发挥的最佳手段。
1岁以内的娃建议尝试抬头、爬行、翻身等动作,更小的娃可以尝试“TummyTime”;2~3岁的娃可以尝试一些提高运动协调性的活动,比如爬行、快走、拍球等等;孩子再大些,就可以帮他养成一些长期的运动习惯了,比如篮球、跳绳、骑车等等。3)确保充足睡眠
睡眠是影响娃身高的另一个原因,因为睡眠会对孩子的生长激素分泌产生很大的影响,生长激素在白天分泌的很少,主要在娃睡后1-2小时内分泌,所以说,睡眠多少会影响身高。
因此,保证孩子的充足睡眠,也就确保了生长激素的分泌不会少,孩子自然有机会长得更高。
一般来说,2月内的新生儿每天要睡21~22个小时,2月到周岁内的孩子每天要睡14~16个小时,2~3岁的要睡12~14个小时,4~6岁的需要11~12个小时。
锦鲤妈咪有话说
孩子的身高永远是家长们讨论不完的话题,也是家长们最敏感的话题之一,但家长一定要尊重事实,做好自己的该做的,不要太过紧张焦虑,只要做到位,孩子的身高终究不会太矮。
便宜好用的儿童身高墙贴淘宝月销量旗舰店¥12.8¥36购买已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