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铁岭召开这十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
TUhjnbcbe - 2025/5/10 8:59:00
白癜风的治疗偏方 https://m.39.net/pf/a_4480900.html

为全面展示铁岭市十年来的变革发展,全面展现全市上下昂扬奋斗的精神风貌和新时代铁岭振兴发展的举措成果,10月21日下午,铁岭市委宣传部召开第六场“铁岭这十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发布铁岭市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事业持续发展情况。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仲崇艳,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晓飞,市卫健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王长军,市医疗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任久艳介绍有关情况。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周野主持。中国经济新闻联播网、辽宁日报、铁岭日报、铁岭广播电视台、二三里资讯等媒体参加了会议。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仲崇艳

作新闻发布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人社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论述,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新工作思路,主动担当作为,持续强化就业优先战略,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全市人民。

这十年,我们坚持就业优先,着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通过减负稳岗扩就业、技能培训促就业、创新创业带就业、兜底安置保就业等一系列措施,以就业之稳促经济之稳、人心之稳,有力支撑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就业局势总体平稳。城镇新增就业稳步提升,累计达到26.3万人;千方百计帮助企业稳定岗位,失业水平保持低位,城镇登记失业率总体低于预期控制目标。就业结构更加优化。大力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劳动者就业能力大幅提升。针对企业职工、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大规模开展有针对性的免费类职业技能培训,累计培训近27万人次。第三产业吸纳就业能力不断增强,截至目前,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在城镇新增就业人员中占比39.9%。重点群体就业稳定。充分运用企业吸纳、青年见习、事业单位招聘、名校优生等政策,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每年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85%以上,已脱贫、边缘易致贫家庭高校毕业生动态就业率均达到%。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帮扶,累计帮助3.28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和7.3万名失业人员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年均28.4万人,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全力做好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扶持创业带头人余人,目前全市正在运营的创业孵化基地共有5家,市创业孵化示范园获得国家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称号,银州区居然社区被评为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年、年,我市落实就业创业政策措施和重点群体就业创业任务工作,在省政府重大政策真抓实干激励考核中分别位列第三名、第二名。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推进公共就业服务向基层延伸,公共就业服务专线覆盖至全市个乡镇(街道)。持续开展公共就业服务活动,企业免费用工发布、直播带岗、“送岗位下乡”等就业特色服务活动成效明显。人力资源服务业快速发展,目前全市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共有27家。零工市场信息化、规范化建设程度稳步提高,灵活就业人员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这十年,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是民生安全网、社会稳定器。我们着力于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基本建立了覆盖全市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人民群众老有所养、失有所助、伤有所保。制度改革稳步推进。顺利完成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失业保险省级统筹,统筹层次全面提高。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并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按新办法计发率提升至98%。覆盖范围持续扩大。社会保险扩面平稳增长,企业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66.2万、12.4万、92.8万、26万和19.4万人。社保卡持卡人数达.8万人。待遇水平稳步提高。养老金实现连续上涨,十年间,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从元提高至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月基础养老金从55元提高至元,失业保险金月人均发放标准从元提高至元。保障能力明显提升。通过扩面征缴、断保人员贴息贷款、向上争取支持等方式,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确保了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企业养老保险收支规模由十年前的35亿元增加到92.4亿元。加强社保基金监管,大力开展打击欺诈骗保专项行动、社保基金管理风险排查等工作,坚决防止基金跑冒漏滴。近几年累计核查疑点数据7万余条,追缴基金余万元。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将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标最高、聚焦最好、锚定最优,扎实做好扩就业、惠民生、促改革、防风险各项工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人社力量。

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晓飞

作新闻发布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教育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质量显著提升,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人民满意度显著提高,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已基本建设完成。

目前,我市各级各类学校所,在校生24万余人,教职员工近2.5万;幼儿园所,在园幼儿4.7万余人,年,我市全域实现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总体发展水平向优质均衡迈进。

学前教育实现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毛入园率达90%,实现了学前教育三年基本普及。其中普惠性幼儿园由年的75%提高到89.53%,公办园幼儿占比达到50.73%,基本解决“入公办园难”、“入优质园贵”问题。

义务教育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巩固基本均衡成果,科学规划和推动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98%,实现了小学辍学率为0。城乡办学条件差距明显缩小,义务教育阶段集团化办学覆盖率95.7%。

普通高中教育实现多元特色发展,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优质学位比例扩大,省优质、特色普通高中在校生占比达到65%。全市普通高中积极开展科技、人文、外语、艺术、体育、劳动教育,形成各自特色,学校特色项目覆盖率达到%。

职业教育实现实用高效发展,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布局结构调整,优化专业设置,铁岭信息工程学校、昌图县职教中心被确定为省双优中职校立项建设单位,全市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保持在00人左右,中职对口升高职专科升学率达到80%以上。

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成功申报获批辽宁省高等职业教育兴辽卓越院校。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学前教育等三个专业群和铁岭卫生职业学院的护理等三个专业群被确定为兴辽卓越专业群立项建设项目。铁岭卫生职业学院牵头成立铁岭市卫生健康职业教育集团。辽宁工程职业学院成为世界技能大赛工业控制项目实训基地。

这十年,我市德育教育机制进一步完善。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开展“先进文化进校园”活动。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充分发挥思政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建立了家长学校,形成了“政府主导、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教育关工委主抓、中小学校主办”的“四主式”家长学校工作管理机制,实现了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德育工作体系,我市在全国教育系统关工委家长学校经验交流会上介绍经验,市级单位只此一家。

这十年,我市教育教学行为进一步规范。深入实施教育“双减”,实现学生课业负担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作业时间、作业总量达标率均为%。课后服务“5+2”实现全覆盖,有效解决了学生放学早、家长下班晚的“三点半难题”。强化了校外培训机构的专项整治和规范管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等多家中央媒体和行业报多维度对我市“双减”工作“加减乘除”制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经验做法进行了宣传报道。

这十年,我市教师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持续开展“师德建设年”活动。评选师德标兵余名、师德建设示范学校余所,树立了一批爱岗敬业、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优秀教师和成绩卓著的先进集体。加严、加细、加实对在职教师教育“三乱”行为及违反职业道德行为的处理力度,形成重拳出击、猛药治疴的高压态势,净化教育不正之风,打造风清气正教育环境。

回首十年,铁岭教育成绩显著,面向未来,铁岭教育任重道远。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上持续用力,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为铁岭快速发展贡献力量!

市卫健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王长军

作新闻发布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健康中国战略实施以来,我们坚持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全市卫生健康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这十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重大疾病防治成效显著。一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广泛普及。目前,全市已完成签约.66万人,签约率达到70%以上。其中,肺结核患者签约率达到90%以上;0-6岁儿童签约率达到85%以上;孕产妇签约率达到85%以上。二是医疗服务基层能力有效提升。各乡镇卫生院配备了DR、彩超、生化分析仪、血球分析仪、尿液分析仪、心电图机等数字化设备,实现了远程医疗、远程影像、远程心电等服务。三是妇女儿童的健康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落实出生缺陷三级干预措施,控制和减少出生缺陷发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孕产妇保健管理率达到90.25%,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达到94.13%。四是重点疾病防控开展有力。十年间,全市无霍乱和鼠疫甲类传染病发生。开展了以学校为重点的结核病防治工作,患者成功治疗率及规范管理率均达到了90%,积极推进新生入学结核病筛查工作,有效阻止了校园结核病聚集性疫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常态化疫情防控应急处置能力和精准防控水平不断提升。五是免疫规划与预防接种实现精细化管理。持续保持全市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高接种率,乙肝疫苗、脊灰疫苗等11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均达到90%以上。强化了疫苗冷链系统建设,启动了数字化建设工程,全市共91家预防接种单位开展了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取消村级接种点家,全部实现了乡镇集中接种。

这十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一是医疗救治能力显著提高。医院(医院)、医院为依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为支点的医疗救治体系。进一步完善了半径为5公里的城市急救网络。坚持平战结合,既在设施、设备、条件等方面保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救治能力,又能适应日常的医疗服务需要。医院住院床位利用率达到88.5%,医院医师日均负担诊疗人数上升到5.4人次。二是市级五大医疗中心建设完成。我市着力加强了市级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创伤中心、高危孕产妇救治中心、高危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等“五大”中心建设,医院、医院、医院通过了国家胸痛中心验收,年底前达到“五大”中心市县两级全覆盖。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有效提升。铁岭县、昌图县两个医院组建紧密型医共体,初步实现县乡一体化管理。目前,医院和医院均医院综合能力推荐标准要求,医院医院强行列。四是分级诊疗医联体建设有序推进。全市共组建医联体10个。医院医院组建了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医院为龙头组建县域医共体6个,覆盖15个中心乡镇卫生院、个村卫生室。铁岭县、昌图县均制定出台了实施县域综合医改暨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不断推进县域综合医改工作向纵深发展。

这十年,中医药服务能力和健康服务产业发展稳步提升。一是中医药服务体系初步形成。构医院为龙头,医院为主体,医院中医科(康复科)为骨干,医院为辅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为基础的分工合理、功能明确、层次清晰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其中,医院康复科正在积极创建省级中医特色专科。二是健康养老服务工作蓬勃开展。全市93%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创建了中医馆或国医堂,充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和养生保健优势,广泛为基层老年人健康服务。全市完成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签约服务81对,建设医养结合机构8家,其中2家医养结合机构(医院医院)先后被命名为“第二批辽宁省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示范单位”和“第三批辽宁省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示范单位”,带动我市中医药健康养老事业发展。我市26家医疗卫生机构被评为“辽宁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三是社会办医得到大力扶持。通过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依法举办医疗卫生机构,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截至目前,全市社会办医疗机构占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34%。全市社会办医疗机构共有住院床位张,占全市总床位数的30.65%。

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论述,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统筹抓好疫情防控与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构建大卫生大健康格局,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改革获得感、就医安全感、健康幸福感,为建设健康铁岭作出新的贡献!

市医疗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任久艳

作新闻发布

医疗保障工作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是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助推器,铁岭市医疗保障局建局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医疗保障局的精心指导下,扎实做好各项医疗保障工作。目前,我市基本医保覆盖人群万人以上,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基金支付比例分别稳定在80%左右和70%左右,全市已初步形成病有所医、医有所保的全民医保新格局。

保障力度稳步提升。建成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保障体系;职工医保待遇稳步提升,职工医保和生育保险合并实施,年起,我市职工生育保险开始实施减半征收,目前费率全省最低;实现医保基金市级统筹,基金市级统一拨付,不再对定点医药机构产生新的拖欠;打破“同城异地”壁垒,市域内执行无异地政策,报销比例不降低;基本医保、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职工大额补充保险、医疗救助等各项基金本地和异地实现“一站式”,实现了五种门诊慢特病病种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提升异地就医便利性;建立健全“两病”门诊用药保障,取消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简化认定流程,实现认定应纳尽纳,待遇应享尽享,今年我市被国家医保局确定为辽宁省唯一的“两病”门诊用药保障专项行动示范城市,同时被列为市政府重点民生实事之一。

药品耗材价格大幅降低。截至目前,我市已开展药品集中带量采购10批,共种药品纳入范围,价格平均降幅超54%;开展医用耗材带量采购10批,平均降幅超74%。

牢筑基金监管安全防线。深入推进医保执法体制改革,在省内率先设立市县级医保行政执法专职机构,基金监管能力建设持续增强。整治医保领域违法违规行为,打击欺诈骗保成效显著,挽回医保基金损失超过1亿元,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秩序愈加规范。

战“疫”推出硬核举措。阶段性减征企业基本医疗保险费万元;全面取消风险调剂金政策,惠及多家企业,每年减征约1.28亿元;出台政策,年7-9月,允许中小微企业阶段性缓缴基本医疗保险费;为医疗机构预付医疗保险资金,确保新冠肺炎患者不因费用问题影响就医,医院不因疫情影响医治。

扶贫济困走好精准之路。通过优化调整脱贫人口医疗救助资助参保政策,健全防范化解因病返贫致贫长效机制,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统筹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制度常态化保障平稳过渡,拖底脱贫人口不再因病返贫。

推进医保信息化建设,就医保障更加便利。积极推广医保电子凭证,打通医保无卡就医新渠道,依托国家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将“线上”、“线下”服务方式有机整合,实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网上可通办”,参保人门诊及住院报销结算响应速度从平均2秒缩短到0.8秒,每天可办理5万笔医药结算,极大缩短了参保人和定点机构业务办理时间。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实际行动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就医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医疗保障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市委宣传部在近期召开了共计六场的“铁岭这十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二三里资讯全程参与并发布相关信息,感谢大家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铁岭召开这十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