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7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发布,作出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重大决策,开启我国人口发展新阶段。与此同时,助产机构也迎来了更大的挑战。
妇女生殖、孕产妇、新生儿、儿童和青少年健康是下一代健康发展的基石,是未来人口和社会进步的动力。11月10日,《健康报》刊发文章,对潍坊市妇幼保健院节节相连、环环相扣,做强做精做细孕、产、育生育线,扣紧儿童“健康链”,不断提升全生命周期医疗保健服务水平进行了深入报道。
多年来,潍坊市妇幼保健院秉承妇幼卫生工作方针,做强做精做细孕、产、育生育线,不断提升全生命周期医疗保健服务水平。
医院积极做好全市公共妇幼项目管理和指导,充分发挥龙头引领作用,带动全市妇幼保健工作协同发展,全市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出生缺陷发生率等关键性指标连续多年均低于全省平均值。
特别是在保障儿童健康安全方面,医院以出生缺陷防治为抓手,以妊娠风险防范、新生儿安全、儿童健康促进为主线,多项惠民政策层层保障,多方布阵,节节相连,环环相扣,全力护航儿童健康安全生命链,赢得了老百姓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加强妊娠风险防范
防患于未然
优生优育,母婴健康安全,是每个家庭的共同期望,也是助产机构的重要职责。妊娠风险防范,是降低出生缺陷、促进儿童健康安全生命链中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医院从婚前体检、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指导、遗传咨询、补服叶酸等环节,进行孕前及孕早期阶段综合干预,避免神经管缺陷及不良妊娠等风险。
孕期开展规范的孕期监测、健康教育与指导、胎儿健康的监护与评估、孕期营养与体重管理、用药指导等。实行五色分级管理,进行妊娠风险分级、孕期动态评估,对妊娠风险分级为“橙色”“红色”“紫色”的孕产妇作为重点人群纳入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设立高危妊娠管理平台,实行远程胎心监护,实时监测胎儿状况,由专业医生解读结果、给予指导,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孕妇门诊就诊、住院治疗,保障母婴安全。
通过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识别胎儿先天缺陷,尽早采取措施,以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出生。凡在定点医疗保健机构进行产前筛查的孕妇,夫妇双方或一方为潍坊户籍者,均可免费享受产前筛查服务。
医院遗传科是全市产前遗传性疾病诊断特色专科,开展多项产前筛查及诊断技术,承担着围生期优生咨询、部分遗传性疾病的临床遗传咨询、诊断、产前诊断及再发风险评估等工作,担负着全市免费唐氏综合征筛查、免费无创DNA产前筛查等职能,实现了产前筛查及诊断“一站式服务”,为全市孕产妇提供了便利、优质的保健服务。
该院围产保健专业是“省级重点学科”,产科是“市级重点学科”“市优秀医学学术品牌”,同时也是“潍坊市孕产妇危急重症救治中心”“市产科质量控制中心”,承担着全市高危孕产妇转诊及救治工作。医院成立院级急救小组,产科成立重点专病医疗组(抢救小组),对接诊危重孕产妇实行急救转诊绿色通道,保证急、危重症的抢救工作及时、准确、高效地进行。
筑起层层屏障
呵护新生儿健康安全
宝宝的降生,承载着家庭和社会的希望。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听力筛查、眼筛查,筑起层层屏障,呵护新生儿健康安全。
作为“医院”,医院从各个环节、采取多种措施保障母乳喂养有效实施,同时开展新生儿洗澡、抚触、预防接种等系列规范服务,为新生命筑起一道健康安全的防线。
多年来,潍坊市多项惠民政策一直走在全省前列——父母一方为潍坊户籍的新生儿,可享受免费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四病”筛查;年开始,医院对0-6岁苯丙酮尿症患儿实施院级免费特食救助;潍坊市从年开始,在全国首家实施6-18岁市级财政苯丙酮尿症患儿每人每年2万元的特食补助政策,年实施苯丙酮尿症省级医疗保障救助政策,救助额度领先全省。
同时,该院也是国家出生缺陷救助试点项目的遗传代谢病救助实施单位,对符合条件的贫困遗传代谢性疾病患者进行病种审核,申报国家基金补助。
在多项民生政策的推助下,潍坊市的新生儿疾病筛查等工作一直走在同行业前列。
作为潍坊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该院为山东半岛儿童罕见病联盟单位,配有进口GPS全自动荧光分析仪、美国进口串联质谱筛查系统及其他配套设施,以技术力量为支撑基础,负责潍坊地区50多种遗传代谢病筛查与诊治工作。
20年来,确诊各类罕见病总计多例,非罕见病病种多例,在治多名患者,终身管理多名患者。除本地新生儿筛查确诊患儿之外,尚有来自北京上海的病患,同时还有省内、市内其他医疗机构与专业科室如新生儿科、康复科、儿科以及成人神经内科等转诊的患者,年龄最小1周,最大33岁,大部分患者经过补充治疗和健康指导,病情稳定。
该院是“潍坊市听力筛查技术指导中心”,引领全市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初次听力筛查未通过、42天左右复查仍未通过者,在3个月左右进行听力诊断性检查,对确诊为听损伤的患儿及时进行相应的医学干预。医院年平均听力筛查12万余人,年平均确诊听障人数人。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对绝大多数听损伤患儿尽可能地减低不良影响,使他们尽可能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医院使用国际先进的新生儿数字化广域眼底成像系统,对新生儿进行眼部疾病筛查。筛查内容包括外眼检查、对光反应、红光反射、散瞳眼底检查等。平均每年眼筛近人次,年发现异常人数例。通过早期发现,尽早治疗,提高了疾病的治愈率,避免和降低了儿童盲或视力低下等严重后果。
医院新生儿科是山东省首批“省级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拥有百人医护团队,总面积平米,开放床位张,配备价值多万元的新生儿救治设备,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经外周动静脉换血治疗、急性肾损伤的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及早产儿尤其是超早产儿、超低出生体重儿的综合管理等方面达国内先进水平。
科室实施精准医疗,无缝衔接产前诊断中心,接收产前异常信息,联合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进行快速串联质谱分析、基因检测,为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疾病等疑难杂症的诊断提供充分保障,为治疗提供早期依据,提高救治成功率并改善预后,提高了出生人口素质,为众多家庭延续了希望与梦想。
为进一步方便群众,医院联合潍城区医疗保障局,开通医院设立的新生儿参保窗口,包括外院出生的新生儿也可以来潍坊市妇幼保健院办理新生儿参保。新生儿出生以后,可以在潍坊市妇幼保健院享受分娩信息直报、出生医学证明办理、新生儿参保“一站式”服务,提供了便捷的服务,解了住院患儿的燃眉之急,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
全方位布阵,
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该院是山东省首批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从生长发育、营养、发育行为、矮小、性早熟等方面,对儿童生长发育各个阶段进行监测指导,为孩子的身体心理智力发育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干预,全面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
同时,医院设有儿童早期综合发展中心,对3岁以下儿童精细动作、大运动、语言表达、认知、心理保健等综合能力进行跟踪指导,促进儿童潜能发育,提高综合能力;设有高危儿门诊,为有高危因素的儿童发育提供指导方向,配合智能发育评估中心,对儿童进行专业、精准评估,为临床医师诊断及早期干预、康复训练指导提供专业支持。
该院是全国首批健康口腔推广基地之一,作为潍坊市牙病防治中心,在全市率先开展“儿童全麻补牙”、乳前牙预成冠美学修复等儿童舒适化口腔治疗。医院是“全市适龄儿童免费牙齿窝沟封闭防龋项目”医院,自年始,派出专业团队,以规范、高质、高效的服务,为4.2万适龄儿童进行了免费窝沟封闭,降低了全市儿童龋齿患病率。
自年开始,儿童青少年近视筛查工作被列入潍坊市十大民生工程。该院是“潍坊市儿童视力筛查技术指导中心”,是全市医院,至今已为全市11所学校的00余名在校生进行近视筛查。对视力及屈光度异常的学生,进行持续跟踪随访,提供康复指导服务。医护人员还为师生和家长进行保护视力的健康科普,提高了家庭、学校对青少年用眼卫生的重视程度,让大家认识到科学用眼以及良好用眼习惯的重要性,起到了早预防,早干预,早治疗的目的。
该院拥有潍坊市规模最大的儿科专业科室,是潍坊市医学重点学科,设有儿科重症监护室,逐步细化小儿呼吸、消化、肾脏内分泌、神经、心血管等亚专业发展,为全市儿童疾病诊治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小儿麻醉尤其是新生儿、早产儿麻醉技术支撑下,小儿外科在微创手术、新生儿及早产儿手术方面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被评为市级临床重点专科,潍坊市临床精品特色建设专科。
作为国家、省、市贫困残疾儿童救助工程定点康复机构、潍坊市级基础支撑学科和临床精品特色专科,儿童康复科每天承担着名残疾儿童的康复治疗。科室与新生儿科、儿童保健科、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科、遗传科等相关科室紧密协作,将儿童发育迟缓诊断、干预、治疗窗口前移,同儿科重症监护团队合作,在本地区率先开展床前早期康复介入,使患儿能够尽早康复治疗,降低致残程度。
医院重视医教结合,率先在本地区引入特殊教育,目前已有多名特殊儿童进入普校随班就读。注重高危儿的早期干预,率先在本地区开展全身运动质量评估,目前开展全身运动质量评估余人次,为高危儿早期干预提供了技术支持,极大地减轻了高危儿的致残程度。
医院多次联合当地政府部门,积极争取从国家救助到医保政策的支持。自年4月1日起,潍坊市残疾儿童康复治疗纳入慢性病医保统筹范围,将儿童康复的报销时间由6个月提高到10个月,极大地减轻了残疾儿童家庭经济负担,保证了残疾儿童持续有效地康复。
孩子是未来,是希望,呵护孩子健康成长,就是关爱我们的未来。
医院即将启用的新院区,开放床位0张,总建筑面积17.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位列全国妇幼保健机构前五名。届时,医院将充分发挥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的龙头作用,以省级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省级重点学科围产保健专业为引领,以全市规模最大的产科、儿科为后盾,以孕、产、育健康服务为主线,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妇幼保健技术特色优势,为潍坊妇儿带来更加优质、便捷的全生命周期精细化医疗保健服务,护航妇女儿童健康安全!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王冰
通讯员:张立敏陈宇韩莎莎
原标题:《节节相连环环相扣扣紧儿童“健康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