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布提记得女儿喝完奶,基本上每次都会吐,而且还是从鼻孔喷出来那种,那时候没带孩子的经验,看到孩子吐奶我也跟着担心,孩子的奶奶还跑去问亲戚,有没有什么“止吐”的办法。
当然,即使拿回来“止吐”的方法我也不会用的,小婴儿吐奶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主要是:
①宝宝的胃容量非常小,仅仅在30-毫升,不管是母乳还是奶粉都不能及时消化。
②大脑皮层控制呕吐反射的能力还不完善,想吐就吐了。
③新生儿的胃是横位,胃入口处的肌肉发育不成熟,没有能力把”胃门“给关闭,再加上喝奶的时候吸入不少的空气,所以肠道里的奶就回流吐出来了。
至于说从鼻孔里喷出来,估计是小婴儿吃得太饱了或者吸入的空气比较多,一般的小婴儿只是吐,个别就会喷出来,我女儿就属于喷出来那种。
关于小婴儿吐奶,老一辈的人不懂地拍嗝,医院那几天,护士都会过来教爸爸妈妈怎么拍嗝。
看着护士一拳一拳捶在小宝宝的后背,有些妈妈怜惜地说“吐就吐吧,这么大力捶下去,孩子会很痛的。”
其实,拍嗝时所握起的小半拳头是空心的,捶到宝宝背上不会有什么影响,妈妈们别担心。
阿布提其实也有给孩子拍嗝,但感觉效果不是很明显,有时候拍了确实不吐,有时候拍了就吐了,有时候拍完没多久直接从鼻孔里喷出来。
后来才知道,是我拍嗝的方式不对,并不是说拍了就有把空气排出来。拍嗝成功时,宝宝会打一个饱嗝,这一点新手爸妈要明白。
还有一点需要爸爸妈妈知道,喝完奶之后不用着急抱起宝宝拍嗝,有时候不动宝宝比拍嗝好用。
在《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中也提到过,预防孩子吐奶,可以在喂奶过程中,至少隔3-5分钟拍嗝。
阿布提在哺乳二宝时,好多次都是喂完奶一动不动,过个30分钟左右也没见宝宝吐奶,如果是躺着喂奶,那更加不用抱起来拍嗝了,宝宝侧身躺着就好,顶多就是溢奶。
溢奶跟吐奶不同,溢奶是多余的奶水从嘴角流出来,这个量是很少的;吐奶是从肠道里反流出来,量比较多。
怎么拍嗝呢?
坐着拍
让宝宝坐在大人的腿上,身体略向前倾斜;
大人的一只手托住宝宝手臂,让宝宝靠在手肘上,这样宝宝不会往一边倒;
大人的另外一只手打开手掌,然后轻轻拍宝宝后背,不用太大力,多拍几次就行。
抱着拍
在大人后背上垫块毛巾,以防吐奶到身上;
抱直宝宝,让宝宝的下巴靠在大人肩膀上;
大人的一只手抱住宝宝腰部以下,呈托举状态;
另外一只手握拳,然后从上到下、从下到上循坏拍着宝宝背部,直到宝宝打嗝。
从图片上看,还有第三种拍嗝方法,那就是趴着拍,但这个我不建议,因为本来就是动了孩子才吐奶的,而很多新手爸妈不知道轻重,估计还没拍嗝,就在让孩子趴下过程就已经弄孩子吐奶了。
预防吐奶,除了正确拍嗝,也要避开这几点
第一、不要在宝宝太饿的情况下喂奶
当宝宝感觉到很饿的时候,他们就会大声哭闹,这时候就已经吸入大量的空气了,而妈妈们这时候开始喂奶,宝宝就会大口大口地吸入,又把空气大量吸入,一旦吸入过多的空气就很容易吐奶了。
第二、喝完不要直接放平孩子
有些妈妈因为听说竖抱对小宝宝脊柱发育不好,所以不敢在宝宝喝完奶之后竖抱孩子,想着动作轻柔些放平孩子躺着应该没事。
实际上,就拍嗝的这点时间并不会对宝宝脊柱造成什么影响。
第三、奶粉喂养要注意奶嘴孔径
新手爸妈对奶瓶的理解比较单纯,觉得宝宝喝进去牛奶就可以了。其实,奶瓶的使用也是有讲究的,就拿奶嘴来说,每个阶段的宝宝使用的奶嘴孔径是不同的。
所以,在更换奶嘴时,一定要注意孔径,适合多大宝宝的都会有标明。
如果随便给孩子使用奶嘴,有可能会因为孔径太大而让孩子来不及吞咽,然后就大量吸入空气;如果孔径太小,宝宝喝奶就比较吃力,可能会发脾气或者一身汗。
第四、喝完奶别逗孩子
小宝宝都是家里的开心果,一些长辈看到宝宝喝完奶挺”无聊“的,就会过来逗逗孩子,甚至还摇晃孩子。
其实,这么做是不对的,哪怕拍了隔也不要逗孩子或者摇晃孩子,前面我们说了,新生儿的胃是横位,即使没吸入空气也容易因为摇晃而吐奶。
宝宝多大不用拍嗝呢?
一般是在4-6个月的时候就不需要拍嗝了,这时候宝宝的发育逐渐完善,6个月之后,宝宝的胃逐渐变成倾斜状态,所以就不会那么容易吐奶了。
当然,每个孩子的发育情况不同,孩子有吐奶就尽量帮他们拍嗝。
最后
拍嗝也不是完全保证宝宝就不会吐奶,因为拍嗝是为了排出空气,所以即使拍嗝成功,有时候宝宝吃得太饱或者生理原因,一样会吐奶的。
也正因为如此,妈妈们帮宝宝拍出嗝也别着急放下宝宝,最好能隔个5分钟左右再让宝宝躺着。
文:阿布提说育儿
关于母乳喂养方面,妈妈们可以看看以下文章
为啥说“秋天是断奶好时机”?给宝宝断奶,选对时机只是事半功倍
影响母乳不足的原因有哪些?新妈妈避开这几点,争取全母乳喂养
月子里不够奶水喂宝宝?了解泌乳过程,科学追奶,母乳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