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是如何发育的?无论对普通人,还是对科学家而言,这都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的奥秘,探索与解密大脑一直是美好的梦想。但由于大脑结构的复杂性,科学家花了很多时间才让研究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要说到脑力发育,就不得不从婴儿开始说起,因为人类大脑发育最快的阶段,就是孩子刚出生的那几年,因此脑发育还是要从儿时说起。
婴儿的一年等于十年?父母常与娃做有趣事情,孩子脑发育更好
日本儿童教育学家木村久一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儿童的能力可能遵循着“递减法则”,也就是说,如果孩子生下来的“潜在能力”是,那想要给他一个良好的教育,就要尽早开始,为何这样说呢?
因为如果家长从5岁开始引导孩子,即使教育得再正确,宝宝可能也只能达到能力的80%;如果你从孩子10岁开始教育,那可能只能实现60%的能力,这样依次递减,教育得越晚,大脑发育和能力实现的可能性就越小。
如果这么一算,单从大脑发育的角度来看,婴儿的一年等于十年,所以错过了他们最佳的大脑发育期,或许就很难补救了。
新生儿的大脑就像是一个城市的通信网络,每个社区模块之间的交通枢纽都存在联系,但想要这些居民联系得更加紧密,需要父母的正确教育和引导。而婴儿大脑中的连接需要按照独有的方式生长,才能实现个性化的成长。
那这个理论对孩子的意义是什么呢?这说明宝宝的学习其实从出生时,就已经开始了,孩子醒着的每一刻,父母的每一次呼唤,有趣的画面,都使得婴儿的神经连接在不断形成。
在婴儿的早期阶段,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数量就已经达到了数亿条,更重要的是,孩子在婴幼儿阶段,大脑有极快的适应能力,无论他们出生在什么样的环境和家庭,新生儿都可以将资源利用于最大化。
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婴儿的一年等于十年,婴儿时期孩子的大脑发育迅速,父母若能捉住机会,便是孩子最好的成长。
怎样抓住婴儿“一年等于十年”的机会?2岁是大脑发育的关键节点
婴儿在出生后的头两年,是他们脑髓鞘生长速度最快的时候,这个时候,宝宝的大脑会处理很多全新的基本信息,比如语言、色彩、声音、脸部识别等等,所以宝妈想要抓住婴儿“一年等于十年”的机会,从孩子2岁开始就要抓紧了。
日本京东大学的研究小组针对28名7个月大的婴儿进行了实验,边触摸宝宝的身体,边和婴儿说话会是怎样的一种效果。
最后研究人员发现,与不触摸婴儿的孩子相比,那些被触摸的宝宝在听到单词后,脑波会有更明显的波动,也就是说他们大脑的发育会更好。因此家长可以借助这个实验来教育孩子。
1)孩子听觉系统需要“启动”
对于新生儿来说,不需要经过训练,就可以轻松地获取周围的声音,但父母给孩子训练的目的在于,能够实现孩子“一对一”的定位。
2)宝宝的视觉系统需要进入“新世界”
新生儿的视力很敏锐,但由于他们是“近视眼”,所以他们需要和眼睛进行磨合,等到孩子渐渐适应之后,便可以激发孩子的视觉记忆能力,打开视觉的“新世界”。
3)婴儿的触觉系统需要更多“新事物”
除了眼睛和耳朵,人们所用到的更多感觉要属触觉了,对于刚出生的宝宝来说,更是如此,因为触摸既能给到婴儿安全感,也能刺激神经系统的发育,从而将刺激传递给大脑的突触,使大脑接触更多信息,让宝宝变得更聪明。
家长知道了孩子在2岁时就要开始锻炼“大脑”,但枯燥的学习是很难让婴儿产生兴趣的,所以父母常与娃做“有趣”事情,而有趣的事情需要物品来作为强有力的辅助。
这本《会说话的有声书》是专门针对2-5岁的宝宝设计的,主要是为了给宝宝大脑一个全新的认知和体验。里面有三个优势是其他书籍难以媲美的。
里面包含了个有声读物,内容涉及到生后的方方面面,从动物、人物、数字、笔画等17个方面的知识。每次孩子触摸书中的位置时,都有对应的声音发出,可以帮助宝宝实现声音“一对一”地找寻。当孩子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书中还设计了音乐电子琴的功能,让宝宝在学习之后,还能够获得更好地放松。
对于宝妈来说,婴儿从2岁开始,就要为他们大脑的发育做准备了,有一个好的帮手远比自己无助地奋斗来得更切合实际,也更加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