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迎接宝宝新生儿期的护理
TUhjnbcbe - 2020/10/26 16:27:00
环孢素软胶囊价格 http://m.39.net/pf/a_6997142.html
新生儿期是从胎儿出生后断脐到满28日的一段时间。

1.体温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皮下脂肪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肤表皮角化层差,易散热,因此体温易随外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波动。

2.皮肤黏膜新生儿出生时体表覆盖一层白色乳酪状胎脂,具有保护皮肤、减少散热的作用。新生儿皮肤薄嫩,易受损伤而发生感染。新生儿口腔黏膜血管丰富,两面颊部有较厚的脂肪层,称颊脂体,可帮助吸吮;硬腭中线两旁有*白色小点称上皮珠,齿龈上有白色韧性小颗粒称牙龈粟粒点。(上皮珠和牙龈粟粒点是上皮细胞堆积或黏液腺分泌物蓄积形成,出生后数周自然消失,切勿挑破以防感染。)

3.呼吸系统新生儿出生后约10秒钟出现呼吸运动,因其肋间肌薄弱,呼吸主要靠膈肌的升降,呈现腹式呼吸;新生儿呼吸浅而快40~0次/分,2日后降至每分钟20~40次/分;可有呼吸节律不齐。

4.循环系统新生儿耗氧量大,故心率较快,睡眠时平均心率为次/分,清醒时可增至~次/分,且易受啼哭、吸乳等因素影响,波动范围为90~次/分。新生儿血流多集中分布于躯干及内脏,因此,可触及肝脾,四肢容易发冷、发绀;新生儿红细胞、白细胞计数较高,以后逐渐下降至婴儿正常值。

5.消化系统新生儿胃容量较小,肠道容量相对较大,胃肠蠕动较快以适应流质食物的消化;新生儿吞咽功能完善,胃呈水平位,胃贲门括约肌不发达,哺乳后易发生溢乳;新生儿消化道可分泌消化酶(除胰淀粉酶外),因此,新生儿消化蛋白质的能力较强,消化淀粉的能力相对较差。

6.泌尿系统新生儿肾单位数量与成人相似,肾小球滤过、浓缩功能较成人低,容易发生水电解质紊乱;输尿管较长,弯曲度大,容易受压或扭转,发生尿潴留或泌尿道感染。

7.神经系统新生儿大脑皮层及锥体束尚未发育成熟,故新生儿动作慢而不协调,肌张力稍高,哭闹时可有肌强直;大脑皮层兴奋性低,睡眠时间长;眼肌活动不协调,对明暗有感觉,具在凝视和追视能力,有角膜反射及视听反射;味觉触觉、温觉较灵敏,痛觉、嗅觉、听觉较迟钝;有吸吮、吞咽、觅食、握持、拥抱等先天性反射活动。

8.免疫系统新生儿在胎儿期从母体获得多种免疫球蛋白,主要是IgG、gM、lgA,故出生后6个月内具有抗传染病的免疫力,如麻疹、风疹、白喉等;之后通过母乳喂养可以补充宝宝免疫球蛋白,提高免疫力。

1.体温改变正常腋下体温为36~37.2℃,体温超过37.5℃者见室温高、保温过度或脱水;体温低于36℃者见于室温较低、早产儿或感染等。

2.皮肤、巩膜发*足月新生儿出生后2~3日出现皮肤巩膜发*称生理性*疸,持续4~10日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病理性*疸的原因是新生儿出生后体内红细胞破坏增加,产生大量间接胆红素,而肝脏内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不足,不能使间接胆红全部结合成直接胆红素,从而导致高胆红素血症。)

3.体重减轻新生儿出生后2~4日体重下降,下降范围一般不超过10%,4日后回升,日恢复到出生时水平,属生理现象。主要和摄入少,皮肤及肺部排出的水分相对较多有关。4.乳腺肿大及假月经由于胎儿在母体内受胎盘分泌的雌孕激素影响,新生儿出生后3~4日可出现乳腺肿胀,2~3周后自行消失;女婴出生后1周内,阴道可有白带及少量血性分泌物,持续1~2日后自然消失。

新生儿的护理主要是维持新生儿正常生理状态,满足生理需求,防止合并症的发生。

(1)环境:新生儿居室的温度与湿度应随气候温度变化调节,房间宜向阳,光线充足、空气流通,室温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在50%~60%为宜;一张母亲床加一张婴儿床所占面积不少于6m2。

(2)生命体征:定时测新生儿体温,体温过低者加强保暖,过高者采取降温措施。观察呼吸道通畅情况,保持新生儿取侧卧体位,预防窒息。

(3)安全措施:新生儿床应配有床围,床上不放危险物品,如锐角玩具、过烫的热水袋等。

(4)预防感染:房间内应配有手消*液,接触新生儿前消*双手用。人员必须身体健康,定期体检。若患有呼吸道、皮肤黏膜、肠道传染性疾病,应避免接触新生儿。

2.喂养护理新生儿喂养方法有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和混合喂养。

(1)母乳喂养:母乳喂养方法见“文章:母乳喂养”的内容。

母乳喂养措施包括:①早吸吮:正常分娩、母婴健康状况良好时,生后半小时即可哺乳②母婴同室:让母亲与婴儿一日24小时在一起。③按需哺乳:哺乳的次数、间隔和持续时间由母子双方的需要决定,以婴儿吃饱为度。90%以上健康婴儿生后1个月可建立自己的进食规律。一般开始时1~2小时哺乳1次,以后2~3小时喂1次,逐渐延长到3~4小时1次。

(2)人工喂养:由于各种原因不能进行母乳喂养,而选用配方奶或其他乳制品,如牛奶、羊奶和马奶等喂哺新生儿,称为人工喂养。一般人工喂养首选配方奶。配方奶是以牛奶为基础的改造奶制品,使营养素成分尽量“接近”人乳,更适合新生儿的消化能力和肾功能。无条件选用配方奶时可选择羊奶等喂养,但是必须经过加热加糖、加水等改造后才可以喂养新生儿。新生儿人工喂养也要掌握正确的喂养技巧,如喂养姿势、新生儿的觉醒状态,选择适宜的奶瓶和奶嘴、奶液的温度、喂哺时奶瓶的位置等。

(1)沐浴:包括淋浴、盆浴,其目的是清洁皮肤、促进舒适。沐浴时室温控制在26~28℃,水温控制在38~42℃(用手腕测试较暖即可)为宜。沐浴前不要喂奶。新生儿体温未稳定者不宜沐浴。每个婴儿用一套沐浴用品,所有用物在婴儿沐浴后用消*液浸泡消*,以预防感染。动作宜轻而敏捷,沐浴过程中手始终接触并保护婴儿。

(2)脐部护理:保持脐部清洁干燥。每次沐浴后用75%6乙醇消*脐带残端及脐轮周围,然后用无菌纱布覆盖包扎。脐带脱落处如有红色肉芽组织增生,轻者可用乙醇局部擦拭,重者可用硝酸银烧灼局部。如脐部有分泌物则用乙醇消*后涂2.5%6碘酊使其干燥。使用尿布时,注意勿超过脐部,以防尿粪污染脐部。

(3)臀部护理:尿布或纸尿裤要松紧适中,及时更换。大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揩干后涂上软膏,预防红臀、皮疹或溃疡。红臀可用红外线照射,每次10~20分钟,每日2~3次。皮肤糜烂可用植物油或鱼肝油纱布敷于患处。

4·免疫接种

(1)卡介苗:足月正常新生儿出生后12~24小时,难产或异常儿出生后3日,无异常时可接种卡介苗。禁忌证:①体温高于37.5℃;②早产儿;③低体重儿;④产伤或其他疾病者。

(2)乙肝疫苗:正常新生儿出生后1日、1个月、6个月各注射乙肝疫苗1次。

附婴儿抚触

婴儿抚触是抚触者用双手有技巧地对婴儿皮肤各部位进行的有序抚摸,其目的是:①促进胃液的释放,加快婴儿对食物的消化、吸收;②促进婴儿神经系统的发育;③增加和改善婴儿的睡眠;④促进婴儿血液循环及皮肤的新陈代谢;⑤促进婴儿免疫系统的完善,提高免疫力;⑥促进母子感情交流。

抚触的准备:婴儿润肤油、毛巾、尿布、衣服等。

抚触手法包括:①头面部:两拇指指腹从新生儿眉间向两侧推;两拇指从下颌部中央向两侧以上滑行,让上下唇形成微笑状;一手托头,用另一手的指腹从前额发际抚向脑后,最后示、中指分别在耳后乳突部轻压一下;换手同法抚触另半部。②胸部:两手分别从新生儿胸部的外下方(两侧肋下缘)向对侧上方交叉推进至两侧肩部,在胸部划一个大的交叉,避开新生儿的乳腺。③腹部:示、中指依次从新生儿的右下腹至上腹向下腹移动,呈顺时针方向划半圆,避开新生儿的脐部和膀胱。④四肢:两手交替抓住新生儿的一侧上肢从上臂至手腕轻轻滑行,然后在滑行的过程中从近端向远端分段轻轻挤捏。对侧及双下肢方法相同。⑤手和足:用拇指指腹从婴儿掌面/脚跟向手指/脚趾方向推进,并抚触每个手指/脚趾。⑥背部:以脊椎为中分线,双手分别平行放在新生儿脊椎两侧,往相反方向重复移动双手;从背部上端开始逐步向下渐至臀部,最后由头顶沿脊椎摸至骶部、臀部。

抚触的注意事项:抚触在出生后24小时开始,时间选择在沐浴后及哺乳间为宜。每次抚触10~15分钟,每日2~3次。室温应在28℃以上,全裸时可使用调温的操作台,温度为36℃左右。抚触者操作前要洗净双手,用婴儿润肤油揉搓双手至温暖后,再进行抚触。抚触时可播放柔和的音乐,抚触过程中要与婴儿进行语言和情感交流。抚触时要注意观察婴儿的反应,若有哭闹,肌张力提高,神经质,活动兴奋性增加,肤色出现变化或呕吐等,应立即停止对该部位的抚触,如持续1分钟以上,应完全停止抚触。

产二科徐钊

1
查看完整版本: 迎接宝宝新生儿期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