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命的第一声啼哭,为家庭带来巨大的喜悦,是代表新生儿开始自主呼吸的最重要生命指征之一。我国有5%的新生儿在生命伊始无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规律呼吸,新生儿窒息是威胁新生儿生存及远期神经系统发育的重要疾病,如何在窒息的第一时间抓住*金几分钟,及时、规范、准确地进行复苏是提高新生儿存活率和远期预后的关键,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我们的产科、新生儿科医护人员一直在为生命争分夺秒。
为进一步促进医护人员熟练评估并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技术水平,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病率和死亡率,6月3日,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组织举办了“海淀区年新生儿窒息复苏骨干训练营”。来自我区23家助产机构的40名产科、儿科医生、助产士参加了此次训练营。
区妇幼保健院保健部主任赵温主持开幕式,强调了加强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对降低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重要性;指出此次培训班为精品培训班、由国家级及省级精品师资授课,授课内容为最新版,即年新生儿窒息复苏指南,机会实属难得,学员们要珍惜机会,认真学习。她还提出此次培训只是起点,培训的骨干学员还要承担本机构所有产科、儿科的复苏培训任务,并于8月底完成院级覆盖式培训,让每个产科、儿科大夫、助产士都能学会规范的复苏技能,为新生命保驾护航。
此次培训就形式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尝试,培训前要求学员自学“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及临床实践教程”,在“新生儿复苏网”进行在线考试。考试通过方能参加实地培训。
6月3日,实地培训分为两部分,上午以理论授课演示。此次新生儿复苏训练营医院的大力支持,提供了训练场地和训练设备。医院国家级教员儿科主任医师朴梅花、省级教员儿科主任医师韩彤妍,海淀区妇幼保健院省级教员儿科主任雷燕喆、中国医院省级教员新生儿科副主任医师刘卫鹏,以项目标准授课及技能培训方式进行规范化培训。四位教师为大家分享了《年版新生儿复苏标准课件》,从新生儿“复苏前的准备”、“初步复苏”、“正压通气”、“气管插管和喉罩气道”、“胸外按压”、“药物”、“复苏后的处理”等到近年来国内外新生儿复苏的新进展进行了详细阐述,“干货”满满。四位专家图文并茂的讲授,并结合自身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为大家带来了耳目一新的知识提升。
下午分组进行操作演练,以团队配合操作,参与式反馈教学模式,四位教师分别带教10人小组,分情景演练新生儿复苏的物品准备、初步复苏、正压通气、胸外按压、气管插管、药物使用及早产儿复苏的操作要点。全部学员以3~4人1小组进行团队配合操作练习,专家们手把手、一对一指导操作演练,由老师督导指出并纠正操作中的误区。最后由各组培训老师进行考核、点评、指导。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同步结合,实现让每一位学员熟练掌握规范的新生儿复苏技能,最后达到提高新生儿复苏成功率,降低脑损伤发生率的目标。
此次培训得到了学员们的一致好评,大家不仅更新并学习了新生儿复苏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复苏中每个环节的评估及操作要点,锻炼了团队配合。学员们均表示,此种模式培训,不论是对开展本单位的新生儿复苏培训,还是临床工作的开展,都有很大益处。
撰稿:儿童保健科沈芳
摄影:沈芳
编辑:沈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