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看到了一则让人痛心的新闻。
在福建宁德一中学,一名初中女生经历了校园暴力。
视频中,被欺凌的女生蜷缩在一角,旁边的人对她拳打脚踢,还叫骂着“你没有妈”。
周围还有十几人在围观,却无一人制止,甚至还一边录视频,一边还在指导如何进一步侮辱被打女生。
在这段视频流传到网上后,当地警方迅速展开了调查。
调查结果表示,被欺凌的女孩今年初二,而被围殴的原因仅仅是因为被怀疑偷化妆品。
据女孩的父亲透露,医院接受治疗,症状为头晕眩及间接性失聪及脸部红肿。
而孩子的心理上受到的创伤更是一点不比身体上少。
的确,人民日报就曾发文描述过校园暴力的危害:除去身体上的伤害,欺凌首先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业。例如,经常被霸凌的孩子在学校里感觉难以融入的几率是其他学生的3倍,逃课的可能性则是2倍。除了学业影响,欺凌行为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和健康。受害者的感到孤独、夜不成眠甚至产生自杀念头的可能性是其他人的两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执行主任亨丽埃塔?福尔也曾说:校园欺凌在短期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状况,而长期持续则会导致抑郁、焦虑乃至自杀。马思纯就曾在综艺节目中提到过自己初中时被欺凌的经历:因为胖,每次跑步都要遭挤兑。自己的信件,被恶意拦截,并被同学当着所有人的面大声朗读出来。喝剩的可乐里,被人恶作剧地添加了各种:抹布水、粉笔灰、拖把水......这些年少时的经历一直到现在还在影响着她,甚至她还为此患上了抑郁症:“我就觉得,我没那么好。”“要不然,我就不会变得像现在这么软弱。”“我觉得她是让我不自信的开端吧,让我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是。”最后,她更是心酸地表示:不敢见她,也不敢问她,为什么欺负我?一方面,校园暴力对孩子的伤害如此之大,另一方面,它发生的频率之高也是我们很多人无法想象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数字背后:结束校园暴力和欺凌》研究报告显示:全世界每3个学生中就有一个曾遭受过欺凌。报告中还提到,很多青少年最近一个月至少受到过一次欺凌。校园暴力和欺凌大多由同龄人造成,但在某些案例中,教师和其他学校职员也会参与其中。而与这样的频率形成对比的,则是家长的重视程度。NVEEE曾在其网站上公布了一组数据:平均每7分钟就有一个孩子被欺凌,每天约有16万孩子因害怕被其他学生攻击和恐吓而不敢上学。然而,欺凌发生时,却只有4%的情况有大人介入帮助,11%有同龄人介入,高达85%的情况没有人出面劝阻和帮助!而造成大人介入如此之少的原因,也无外乎两点。一是孩子害怕,不敢告诉父母,这点需要我们给予孩子安全感,获得他的信任。另外一点就是,很多父母对校园暴力的不看重。很多父母都会有这样的想法:这不就是孩子之间的小打小闹吗?可是,很多时候,校园暴力就是由这种“小打小闹”发展来的。之前,在云南,就有两个孩子遭受了校园暴力,他们被扒开裤子浇开水,遭大面积烫伤。然而,在接受采访时,该校校长却表示:“哪有什么起因?3年级的小娃娃能有多大仇恨,就是闹着玩。”不寒而栗。而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常见的想法,就是“受害者有罪论”——为什么人家打你不打别人?是不是你做了什么?然而,经过综合考察研究发现,校园暴力的起因都不是什么原则性问题,很多是小摩擦导致,甚至有的根本没有原因。穿了一条裙子、拿错了同学的水杯、长得太高、长得太矮,甚至只是被怀疑偷东西……这些都能成为被欺凌的理由。所以,不要再把怀疑的目光投向孩子了,更何况,就算孩子真的做错了事,又要有多么严重,才能让他被如此对待呢?当然,也有家长会问,为什么会有校园暴力的产生?施暴者为什么会施暴呢?其实,这个问题很复杂,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因素、孩子本身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在一些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家庭,孩子遇事会很容易采取暴力行为解决。比如,有的孩子成绩较差,且得不到老师、家长的肯定,很容易产生自卑感、挫折感。从心理学的挫折攻击理论来看,当受到挫折时,很容易就会产生攻击行为。比如,有的孩子好奇心强,但缺乏评价能力,很容易模仿一些影视作品中的暴力行为。正如宁蓬老师所说:校园欺凌的产生绝不是简单的某一两个因素,而是有非常复杂的社会背景原因。而我们能做的,一是教育孩子不要暴力行事,成为施暴者;二就是保护好自己的孩子,不要让他成为受害者。所以,在平时建立和孩子的信任是十分重要的,这样孩子遇到事情才能够及时告诉我们。而另一方面,家长也要多多注意孩子的行为是否有异常:比如,身体无故出现伤痕;个人物品经常受损或丢失;如厕行为改变;情绪低落甚至有自我伤害倾向;不愿上学也不愿谈学校的事情;出现睡眠问题等等。当察觉孩子出现这些问题时,可以试着和孩子聊聊,比如问他:“你在班上呆得怎么样?”“老师同学好相处吗?”等等,从侧面切入慢慢判断孩子是否受到欺凌。也可以和其他同学、老师了解情况。而一旦确认孩子受到欺凌,一定不要指责孩子,而要告诉他“被欺凌不是你的错,爸爸妈妈永远在你身后”。然后,再告知老师、学校,甚至报警,必要时也可以转学,为孩子换一个安全的环境。如果说,校园暴力是笼罩在孩子头顶的阴霾,那父母的重视,就是驱散阴霾的阳光。希望所有的孩子,背后都站着“护短”的父母,能够无条件地信任支持孩子,帮助他们走出阴霾。最后,不妨把文章分享出去吧,面对校园暴力,希望所有的父母都是孩子最坚强的后盾。——END——
你家孩子有没有以下现象:脾气暴躁,甚至会动手打人没有时间观念,总是拖拉散漫有些叛逆,让他往东,他偏要往西......其实,孩子错误行为的背后都是有原因的想要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和需求欢迎扫码+家长学习体验群群内有中科院育儿专家的指导(超过位妈妈加入)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