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儿科学总结遗传性疾病营养和营养障碍
TUhjnbcbe - 2020/12/17 19:45:00
预防疱疹性咽峡炎告家长书

徐望镇中心幼儿园

秋风萧瑟,天气微微转凉,手足口、疱疹性咽颊炎传染病也进入了高发期,孩子是这类传染病的易感人群,那么疱疹性咽颊炎是什么?和手足口病又有什么不同点和共同点呢?我们又该这么预防手足口、疱疹性咽颊炎呢?这成为父母最关心的问题。让我们来一起了解传染病的更多知识,预防从你我做起。

什么是小儿疱疹性咽颊炎?01定义

小儿疱疹性咽颊炎是柯萨奇A组病*所致,好发于秋季,它是常见的一种具有流行性的病*性咽炎。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并常有颈、腹和四肢疼痛。

02病程表现

①潜伏期2-7天,患儿没有任何症状,但体内病*在大量复制;②前驱期1-2天,突然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38℃-40℃,并伴有咽喉红肿、食欲不振等症状;③水疱期2-3天,除高烧外,口腔上颚黏膜出现水疱;④溃疡期,低烧或退烧,但也到了患儿最痛苦的时候,因为溃疡疼痛出现流口水甚至拒食的想象。

03温馨提示

患病期间,家长要随时监测孩子的体温情况,发热时可使用物理降温,有必要时使用退烧药降温,防止高热惊厥。

疱疹性咽颊炎是手足口病吗?01区别02会传染吗?

疱疹性咽颊炎是有肠道病*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颊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疾病,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感染性较强,传播快。

03注意隔离

患儿尽量待在家中休养,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最好是待体温正常、疱疹消退后再隔离一周,一般来说,共隔离2周时间,此病和手足口病的法定隔离时间是一样的,尤其是发病第一周内,传染性是最强的时候。此时不仅孩子要减少外出,家长也尽量少串门,因为家长经常接触患儿,可能也会成为疱疹性咽颊炎的传播媒介。

如何治疗、护理和预防?01怎么治疗?

由于咽颊部小泡破溃后形成溃,造成进食水困难,保证液体入量难度增加。补充液体的办法有:给孩子喝常温的奶或水,夏天可以和偏凉的液体,少量多次,预防脱水,帮助身体康复。若孩子频繁高烧、进食少、小便减少、烦躁、抽搐等症状说明容易出现并发症时(疱疹性咽颊炎绝大部分并发症少,单纯的高热也会引起抽搐哦)医院就诊。

温馨提示:应密切观测患儿的精神状态、有无肢体抖动、易惊、皮肤温度以及呼吸、心率、血压等,一旦出现危重信号,需及时就诊或复诊。

02怎么护理?

①降温处理:退热处理时为了增加宝宝的舒适度,可以温水擦浴,禁止酒精擦浴,不推荐冰水擦浴;38.5℃以上建议遵医嘱使用退烧药。

注意:疱疹性咽颊炎是病*所致,服用抗生素无效,所以不要滥用抗生素哦!

②口腔护理:可以用温凉开水或淡盐水漱口,溃疡处抹鱼肝油等有助于缓解疼痛。

③饮食护理:患病期间,孩子的消化功能减弱,饮食应以流质、易消化为主;2岁以下的宝宝以牛奶为主,注意牛奶不能太热,也不能太冰,防止刺激宝宝口腔,增加孩子痛苦;2岁以上宝宝以稀饭、米汤、面条为主,餐具要及时消*,可以漱口的孩子,可以每天用谈盐水漱。

03如何预防?

帮助孩子勤洗手、吃熟食、喝干净水,注意加强日常锻炼,居室勤通风、被褥晾晒、玩具多消*,公共场合尽量少去。

秋季是疱疹性咽颊炎的高发期,在此,徐望镇中心幼儿园教师们提醒家长要做好预防工作,如果发现孩子发烧不退的同时口腔里起水疱,医院进行治疗。同时,督促孩子加强锻炼,保持充足休息,以增强自身抵抗力。

审核/张蕾编辑/梁潇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TUhjnbcbe - 2020/12/17 19:45:00
青海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769973.html
遗传性疾病

第一节21-三体综合征

21-三体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常染色体病,母亲年龄愈大,本病发生率愈高。

一、临床表现

智能落后,体格发育迟缓:身材矮小,头围小,四肢短,骨龄落后,出牙延迟等。特殊面容:眼距宽,眼裂小,眼外侧上斜,鼻梁低平,伸舌流涎。肌张力低下:韧带松弛,关节可过度弯曲。

皮肤纹理特征

通贯手,atd角增大,第5指有的只有一条指褶纹。可伴有先天性心脏病。急性白血病的发生率高,易患感染,性发育延迟。

二、细胞遗传学诊断

(一)标准型

约占95%左右,核型为47,XY(或XX),21。

(二)易位型

占2.5-5%。

1.D/G易位

核型为46,XY,(或XX),-14,t(14q21q),约半数为遗传性,亲代核型为45,XX(或XY),-14,-21,t(14q21q)。

2.G/G易位

多数核型为46,XY(或XX),-21,t(21q21q)。

(三)嵌合体型

占2~4%。核型为46,XY(或XX)/47,XY(或XX)21。

三、鉴别诊断

与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鉴别:后者有皮肤粗糙、喂养困难、嗜睡、便秘腹胀等,可检测血清TSH↑、T4↓。

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

第一节营养基础

(一)能量(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供能)

1.基础代谢

婴幼儿基础代谢所需能量占总能量的50~60%,1岁以内婴儿约需55kcal/(kg.d)。

2.生长发育所需

小儿所特有。婴儿用于生长发育的能量为30~40kcal/(kg.d),占总能量的25~30%。增加1g

体重需能量5kcal。(特有)

3.食物特殊动力作用(SDA)

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可分别使代谢增加30%,4%和6%。婴儿此项能量所需占总能量7~8%。

4.活动所需

婴儿每日所需15~20kcal/kg。

5.排泄损失能量

婴幼儿这部分损失约占进食食物量的10%,每日损失能量8~11kcal/kg。

1岁以内婴儿总能量约需kcal/(kg.d),每三岁减去10kcal简单估计。12~15%来自蛋白质,30~35%来自脂肪,50~60%来自碳水化合物。

(二)蛋白质

乳类和蛋类蛋白质具有最适合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配比,其生理价值最高。

(三)脂肪

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是主要供能营养素,储能、保暖、隔热和保护脏器、关节等组织的功能。婴幼儿脂肪需要量4~6g/(kg.d)。

(四)碳水化合物

糖类所供给的的能量为总能量的45%(婴儿)~60%(年长儿),一般占50%。

(五)维生素与矿物质

脂溶性(维生素A、D、E、K)及水溶性(B族和C)。

(六)水

婴儿体内水分占体重的70~75%。内生水,混合膳食约kcal产生水12ml。

第二节婴儿喂养

(一)母乳喂养

1.母乳成分及量:

①初乳一般指产后4天内的乳汁:含球蛋白多,含脂肪较少。

②过渡乳是产后5~10天的乳汁:含脂肪最高。

③成熟乳为第11天~9个月的乳汁。

④晚乳指10个月以后的乳汁。

2.母乳喂养的优点

(1)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白蛋白多,不饱和脂肪酸多,乳糖多,微量元素较多,铁吸收率高,钙磷比例适宜。

(2)母乳缓冲力小,对胃酸中和作用弱,有利于消化。

(3)母乳含优质蛋白、必需氨基酸及乳糖较多,有利于婴儿脑的发育。

(4)母乳具有增进婴儿免疫力的作用。

(5)乳量,温度及泌乳速度也较合宜,几乎为无菌食品,简便又经济。

(6)母亲自己喂哺,有利于促进母子感情,密切观察小儿变化,随时照顾护理。

(7)产后哺乳可刺激子宫收缩,促使母亲早日恢复;推迟月经复潮,不易怀孕。

3.喂养方法

尽早开奶,按需哺乳,每2~4小时1次,每次哺乳15~20分钟

4.断奶

4~6个月起可添加一些辅助食品,12个月左右可完全断奶。

(二)人工喂养

牛乳为最常用者

1.牛奶

(1)牛奶成分

酪蛋白为主,不易消化。饱和脂肪酸多,乳糖少,加5~8%的糖。矿物质成分较高,不利于新生儿、早产儿及肾功能差的婴儿。牛奶含锌、铜较少,铁吸收率仅为人乳的1/5。

(2)牛奶制品

①全脂奶粉:重量1:8或体积1:4配制。

②蒸发乳:

③酸奶:

④婴儿配方奶粉:接近母乳。

⑤甜炼乳、麦乳精等不宜作为婴儿主食。

(3)牛乳量计算法(重点)

一般按每日能量需要计算:婴儿每日能量需要(~kcal)/kg,需水分ml/kg。ml含8%糖的牛乳约能供应kcal,故婴儿每日需加糖牛奶~ml/kg。例如一个3个月婴儿,体重5公斤,每日需喂8%糖牛奶量为ml,每日需水ml,除牛乳外尚需分次供水ml。全日奶量可分为5次喂哺。

2.羊奶

叶酸含量极低,维生素B12也少,可引起巨红细胞性贫血。

3.代乳品

以大豆为主的代乳品,可作为3~4个月以上婴儿的代乳品。

(三)辅助食品的添加

从少到多;由稀到稠;从细到粗;习惯一种食物后再加另一种;应在婴儿健康、消化功能正常时添加。

第三节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

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是因缺乏能量和(或)蛋白质所致的一种营养缺乏症,主要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

(一)病因

营养或饮食不当;疾病诱发。

(二)临床表现

体重不增是最先出现的症状,皮下脂肪减少或消失,首先为腹部,最后为面颊。Ⅰ度:体重低于15kg~25g,Ⅱ度:体重低于25kg~40kg,Ⅲ度:体重低于40kg以上。

(三)并发症

营养性贫血:最多见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各种维生素缺乏:常见者为维生素A缺乏。感染。自发性低血糖。

(四)治疗

去除病因;调整饮食及补充营养物质。

①轻度营养不良:热量自kcal/(kg.d),蛋白质自3g/(kg.d)开始。

②中度营养不良:热量自60kcal/(kg.d),蛋白质自2g/(kg.d),脂肪自1g/(kg.d)开始,逐渐增加。

③重度营养不良:热量自40kcal/(kg.d),蛋白质自1.3g/(kg.d),脂肪自0.4g/(kg.d)开始,首先满足患儿基础代谢需要,以后逐渐增加。

促进消化

各种消化酶,补充缺乏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肌注苯丙酸诺龙,食欲极差者可试用胰岛素葡萄糖疗法。处理并发症。

第四节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维生素D不足所致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症,主要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

(一)病因

日光照射不足;维生素D摄入不足;食物中钙、磷含量过低或比例不当;维生素D的需要量增加;疾病或药物影响。

(二)临床表现

好发于3月~2岁小儿

1.初期:

多见于6个月以内,特别<3个月的婴儿,主要表现为神经兴奋性增高;易激惹、烦躁、睡眠不安、夜惊、多汗、枕秃、Ⅹ线片检查多正常,或仅见临时钙化带稍模糊。血钙浓度正常或稍低,血磷浓度降低,钙磷乘积稍低(30~40),碱性磷酸酶增高或正常。

2.激期

除初期症状外,主要表现为骨骼改变和运动机能发育迟缓。骨骼改变

(1)头部:

①颅骨软化:多见于3~6个月婴儿。

②方颅:多见于8~9个月以上小儿

③前囟增大及闭合延迟。

④出牙延迟。

(2)胸廓

胸廓畸形多发于1岁左右小儿①肋骨串珠②肋膈沟(赫氏沟)③鸡胸或漏斗胸。

(3)四肢

①腕髁畸形:多见于6个月以上小儿,状似手镯或脚镯;

②下肢畸形:1岁左右站立行走后小儿,“O”型腿或“X”型腿。

(4)脊柱后突或侧弯,骨盆畸形。

血生化及骨骼X线改变:血清钙稍降低,血磷明显降低,钙磷乘积常低于30,碱性磷酸酶明显增高。X线检查干骺端临时钙化带模糊或消失,呈毛刷样,并有杯口状改变;骺软骨明显增宽,骨骺与骺端距离加大;骨质普遍稀疏,密度减低,可有骨干弯曲或骨折。

3.恢复期

患儿临床状减轻至消失。血清钙磷数天内恢复,碱性磷酸酶4~6周恢复,X线表现2~3周后恢复。

4.后遗症期

多见于3岁以后小儿。遗留骨骼畸形。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

血清25-(OH)D3(正常10~80μg/L)和1.25-(OH)2D3(正常0.03~0.06μg/L)水平在佝偻病初期就已明显降低,为可靠的早期诊断指标。

(四)预防和治疗

1.预防

自出生2周后即应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D每日生理需要量为~ⅠU。

2.治疗:

(1)一般治疗:

(2)维生素D制剂

①口服法

每日给维生素D0.2~0.4万ⅠU,或1,25-(OH)2D3(罗钙全)0.5~2μg,2~4周后改为预防量。

②突击疗法

肌注维生素D~30万ⅠU,1个月后随访若明显好转,改预防量口服。

第五节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维生素D缺乏致血清钙离子浓度降低,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引起,表现为全身惊厥、手足肌肉抽搐或喉痉挛等。多见于4个月~3岁的婴幼儿。

(一)临床表现

惊厥、手足搐搦、喉痉挛,无热惊厥最常见。面神经征;腓反射;陶瑟征。

(二)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

血清钙低于1.75~1.88mmol/L(7~7.5mg/dl),或离子钙低于1.0mmol/L(4mg/dl)。

2.鉴别诊断:

①低血糖症:血糖低于2.2mmol/L。

②低镁血症:血镁低于0.58mmol/L(1.4mg/dl)。

③婴儿痉挛症:突然发作,头及躯干前屈,手握拳,下肢弯曲至腹部,伴点头抽搐和意识障碍,发作持续数秒至数十秒,脑电图有高幅异常节律,多伴智力障碍;

④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血磷高3.23mmol/L(10mg/dl),血钙低<1.75mmol/L(7mg/dl),颅骨Ⅹ线可见基底节钙化灶。

(三)治疗

1.急救处理

可用苯巴比妥,水合氯醛或地西泮迅速控制症状,对喉痉挛者应保持呼吸道通畅。

2.钙剂治疗

3.维生素D治疗

精品推荐

·卫生事业编考试资料(笔试+面试)

·最新医学考博英语视频备考资源

·年医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攻略+答辩PPT

·年执业医师资料大全

·份医疗模板PPT

·40节快速入门SCI写作技巧视频

·《实用内科学》《实用外科学》最新版

·14所名校医学视频公开课教学资源合集

·临床+护理三基手册+题库

·中医专业三基手册+题库

·个病历书写资料

·高清版奈特人体解剖图谱(第七版)

·17本外科人员必备参考书籍

·33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视频(高清版)

·规培资料大全

·史上最全的常用学术网站

本平台是资源交流学习平台,资源来源于网络搜索,不参与任何视频售卖行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特此声明!

我就知道你“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儿科学总结遗传性疾病营养和营养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