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们通常认为成形的便便才是正常的,如果解出稀稀水水的便便,有可能是腹泻的征兆。这种对便便形态的刻板印象,套用在喝母乳的宝宝身上,可是大错特错了!
一、四大误区1.稀稀水水,是腹泻?
上一代人大多喂宝宝喝配方奶,因此长辈已经习惯喝配方奶宝宝的排便频率和形态,1~2天一次,便便容易成形,且一次解便的量比较多。但是,母乳和配方奶的成分不同,母乳中的乳清蛋白含量较高,因此母乳宝宝解水便很常见。
2.边吃变拉,不正常?
边吃边拉的情况多发生在宝宝刚出生的第一个月,这是因为宝宝与生俱来的“排便反射”还存在,“排便反射”使得宝宝在吸吮时刺激肠胃蠕动,因此喝奶的同时就会排便,
3.次数多,缺营养?
母乳中含有很多益生菌和活性物质,会加快胃的排空,使得母乳宝宝肠胃蠕动远比喝配方奶宝宝来得快。所以母乳宝宝排便次数多。
4.周期长,便秘了?
母乳中的物质较好吸收,如果吸收得很完全,食物的残渣很少,所产生的便便量相应较少,因此就会累积在体内,好几天才解便一次。
二、母乳宝宝便便的基本情况1.次数
新生儿比较多,每天6~7次,甚至10次也有可能。月龄增加以后,一天3~5次
2.气味
无臭味,可能有酸甜气味
3.颜色
金*色、*色、棕色
4.形状
新生儿的大便都比较稀,呈糊状或水样,可能有黏液或奶瓣。2~3个月以后,宝宝大便会慢慢变软、变厚,不干硬。
三、观便便颜色疾病早发现从出生到6周,必须特别留意便便的颜色,可对照大便卡颜色,及早发现宝宝是否患上胆道闭锁疾病,以便及早治疗。金*色或墨绿色的便便颜色都属正常。宝宝解出墨绿色的便便,可能是因为妈妈吃了比较多深色、含铁的饮食,所以宝宝便便的颜色也会相对比较深。但若宝宝便便呈灰白色,妈妈就要提高警惕了。
四、3大TIPS让宝宝便的健康1.记录频率
建议妈妈养成每天记录宝宝便便的习惯,如果宝宝便便的次数很少,一天只有1~2次,经常哭闹、睡不安稳,那么有可能是母乳喝得不够。在刚出生的2周内,宝宝便便的次数一天应有4~6次以上。满2个月大之后,宝宝便便就会有很大差异性。
2.勤换尿布
小宝宝的屁屁若沾到便便不及时更换,会对肌肤造成刺激。所以无论便便量多量少都应该立即更换。对于容易吐奶或溢奶的宝宝,建议喂完奶过15分钟后再换尿布,可有效地减少宝宝吐、溢奶的情形。
3.不长时间坐盆
在注意力分散的情况下,孩子不易排便,而且长时间坐盆,易造成个别体弱的孩子脱肛。每次坐盆5~10分钟为宜,每天次数也不宜过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