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如何通过排便判断新生儿健康状况
TUhjnbcbe - 2020/12/29 15:34:00

宝宝出生后的排便很重要,他的大小便是否正常直接说明了宝宝出生后的两三天有没有吃好、睡好,每一个宝宝由于饮食的不同引起排便的异常,使家长们非常的担心。今天就给大家整理了各类关于宝宝排便的问题。

01

关于新生儿胎便问题

大多数新生儿生后24小时内开始排出胎便,颜色为深绿色、棕黑色或黑色,呈粘糊状,无臭味。如果小儿生后24小时以后不见胎粪排出,应对小孩进行检查,看看有无肛门、有无腹部膨隆和包块等以确定是否有消化道的先天异常。

02

胎便排完后的大便怎样算是正常

一般来说宝宝出生后的3~4天胎便完全排完后,母乳喂养的宝宝转为金*色大便;如用牛奶喂养的新生儿,大便则呈淡*色,伴有酸臭味。

宝宝处于新生儿期粪便较多,每次换下的尿片可能都沾有大便,家长们要注意啦,这不一定是腹泻,很可能因为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不能控制肛门的肌肉所引起的。这时的正常大便是应该该是均匀,没有奶块,水分不多,不含黏液的。

如果母乳喂养的新生儿粪便呈深绿色黏液状,可能表示母乳不足,新生儿处于饥饿状态,需增加牛奶。

小宝宝大便的次数和颜色形状均与每天的饮食是密切相关的。一般来说父母们要细心观察,就能作出基本的判断。

03

关于新生儿排尿

多数新生儿生后12小时内就开始排尿,但尿量比较少,全天尿量一般只有10—30毫升;小便次数开始也较少,第一天一般2—3次;尿色开始较深,一般呈*色,以后随着开始喂奶,小儿摄入的水分逐渐增加,小便总量逐天增加,每天小便次数也逐步增多,到生后一周小便次数可增至每天20—25次不等;小便颜色也逐渐变淡。

少数小儿生后刚排出的小便略带砖红色,这是由于尿酸盐沉积所致,属正常现象,只需增加喂奶量后过几天即可逐渐消失,一般不必特殊处理。

05

9种需要引起重视的大便异常情况

1、粪便量少,次数多,呈绿色粘液状。

这种情况往往是因为喂养不足引起的,这种大便也称“饥饿性大便”。只要给予足量喂养后,大便就可以转为正常。

2、大便中有大量泡沫,呈深棕色水样,带有明显酸味。

这可能是由于婴儿摄入过多的淀粉类食物,如米糊、乳儿糕等,对食物中的糖类不消化所引起的,如果排除孩子肠道感染的可能性,那么父母就应该调整孩子的饮食结构。

3、粪便中水分增多,呈汤样,水与粪便分离,而且排便的次数和量有所增多。

这是病态的表现,多见于肠炎、秋季腹泻等病。丢失大量的水分和电解质会引起孩子脱水或电解质紊乱,医院就诊。

4、大便稀,呈*绿色且带有粘液,有时呈豆腐渣样。

这可能是霉菌性肠炎,患有霉菌性肠炎的宝宝同时还会患有鹅口疮,如果孩子有上述的症状,医院就诊。

5、大便恶臭如臭鸡蛋味。这是提示孩子蛋白质摄入过量,或蛋白质消化不良。应注意配奶浓度是否过高,进食是否过量,可适当稀释奶液或限制奶量1—2天。

如果已经给孩子添加蛋*、鱼肉等辅食,可以考虑暂时停止添加此类辅食,等到孩子大便恢复正常后再逐步添加辅食。还可以给孩子用点多种维生素制剂,以帮助孩子消化。

6、大便变稀,含较多粘液或混有血液,且排便时婴儿哭闹不安。

应该考虑是不是因为细菌性痢疾或其他病原菌而引起的感染性腹泻,医院就诊。

7、大便为淘米水样,排便无腹痛,婴儿快速出现脱水、抽搐、休克等症状。

不排除孩子患霍乱病,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8、大便呈白色或陶土色,且伴有*疸、瘙痒等症状。

首先考虑是胆道梗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延误诊断和治疗会导致永久性肝脏损伤。

9、血便。

血便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果婴儿肠道出血,首先应该看看是否给孩子服用过铁剂或大量含铁的食物,如动物肝、血所引起的假性便血。如果大便呈赤豆汤样,颜色为暗红色并伴有恶臭,可能为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如果大便呈果酱色可能为肠套迭;如果大便呈柏油样黑,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如果是鲜红色血便,大多表明血液来源于直肠或肛门。

以上医院诊治,根据医嘱进行治疗。

汇慈安,您身边的母婴护理专家。欲想了解更多育儿知识赶快扫描下方

1
查看完整版本: 如何通过排便判断新生儿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