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常常因吃奶时吞咽过急而致打嗝,轻者打嗝几分钟即可自行消失,重者会导致婴幼儿脸色发青、呼吸困难,以至影响睡眠。婴儿为什么会打嗝呢?
这是因为正常小儿与成人一样,在胸腔和腹腔之间有一层很薄的肌肉,称为“膈肌”,它把胸腔和腹腔分隔开来,起到分隔和保护胸、腹腔器官的作用。当婴儿吃奶过快或吸入冷空气时,都会使植物神经受到刺激,从而使膈肌发生突然的收缩,导致迅速吸气并发出“嗝嗒”的一声。当有规律地发出此种声音时,这就是所谓的婴儿打嗝了。
那么,打嗝有哪些原因呢?
吞咽空气
在哭过或吃东西后,宝宝可能会打嗝。这通常是吞咽空气导致的。母乳喂养也能减少打嗝的情况,因为母乳喂养通常比使用奶瓶吞咽的空气少。部分家长奶瓶喂养是奶嘴塞入不到位,导致口腔和奶嘴间有较大空隙,或者奶嘴没有充满奶,这样的情况都会导致吞咽空气而致打嗝。
奶嘴孔大小不适宜
奶嘴孔大小是有讲究的。如果奶嘴孔太小,宝宝往往因用力吮吸而吸入空气打嗝;但奶嘴孔太大,宝宝吃得太急太快同样也会导致宝宝打嗝。如果宝宝是用奶瓶喂奶,家长检查一下,倒立奶瓶后奶液流出是否太快太慢,奶水应该从奶嘴孔中缓慢滴出而不是流出。
腹部着凉
宝宝突然连续打嗝,而且打嗝声高亢有力,一般由宝宝着凉所致。着凉可能是因为腹部受凉也可能是进食了生冷食物,给宝宝喂点温开水,同时胸腹部覆盖棉暖衣被,或尝试袋鼠抱,可以缓解打嗝。
膈肌锻炼
婴儿在子宫内就开始打嗝,原因尚且不明,可能是膈膜肌为以后呼吸做准备的一种锻炼。一项最新的研究表明,打嗝可能是一个从婴儿期遗留下来的重要反射,是大脑发育的关键。
胃食管反流
胃食管返流,即GER,因食管下端括约肌(LES)未发育健全而导致宝宝打嗝。位于食管底部的环肌扩张使食物进入胃部,然后紧缩以防食物返流入食管。小婴儿(尤其是早产儿)的食管下端括约肌没有完全发育成熟,不能完全闭合,这导致食物从胃部返流入食管。这使宝宝很不舒服,可能会导致他们躁动不安和打嗝。然而,随着宝宝的成长,这些问题会最终消失。
那家长要问了
宝宝打嗝了该怎么办呢?
那要分情况判断哦~
如果宝宝每次喂完奶后都打嗝
首先考虑是喂养方式不正确。
母乳亲喂的宝宝:观察喂奶时宝宝口腔与母乳乳房间是否有空隙,吃奶过程中不要断续含接,哭吵时不要喝奶,以避免过多空气吞入。
奶瓶喂养的宝宝:先检查奶嘴是否流速过快或过慢,一般以一餐奶5-20分钟内吃完为宜。倒置奶瓶观察奶液流速,如过快过慢流速请更换奶嘴。再检查宝宝吃奶时奶嘴是否充满奶,奶嘴与口腔间是否有空隙,尽量避免空气吞入。
宝宝突然严重打嗝
可能是冷空气刺激,注意保暖,喂少许温水。
偶尔打嗝
正常人都会打嗝的啦!请佛系对待~
如果您实在受不了可以喂温水或喂奶,或轻拍足底等终止膈肌收缩而停止打嗝。
如果你在育儿方面有疑问,可以通过线上问诊寻找我们新生儿专业的医护人员为您解答哦!
当然,通过门诊寻找我们专业的医护人员也是可以的呦!
也可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