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早期是儿童体格和心理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十分脆弱的时期,容易发生各种营养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儿童心理行为问题也往往在这个时期种下根源,如何培养一个聪明、健康的宝宝呢,儿童系统保健包括哪些内容呢?
儿童保健学是一门兼有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特色的医学科学,也是以保护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研究儿童的生长发育、营养与喂养、疾病防治、健康管理和生命监测等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儿童保健学研究内容广泛,与发育儿科学、预防儿科学、社会儿科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儿童营养学、发育行为儿科学等密切相关。
可能由于感染、过敏或眼病如青光眼所致,但主要原因是泪道阻塞。可局部使用抗生素并尝试泪囊按摩。必要时请眼科就诊。
马牙、新生儿疱疮、上皮珠、乳房肿大、假月经,红斑、粟粒疹属生理现象,不需要特别处理,切不可擦拭,针挑或挤压,以免感染。
可能是喉喘鸣,先天性喉喘鸣主要是先天性的喉软骨软化,较常见,往往出生后就出现,吃奶和哭闹时加剧,应及时补充维生素D及钙剂。须与急性喉炎相鉴别,后者多发热,犬吠样咳嗽,声嘶,吸气性喉鸣和三凹征,多夜间加重,属儿科急症,应及时就诊。
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好了消化吸收就好,就不容易长病。腹部有主管胃的经脉,分上脘中脘下脘穴,分别位于肚脐上7寸4寸2寸,家长如果把握不好,可以经常摩腹治疗。脾俞在脊,捏脊就是捏脊柱上的那层薄皮,从尾椎到大椎,每天赶6次,提高孩子的免疫力。足三里在外膝眼下三寸(即四横指)。家长可以跟宝宝互动时将摩腹、揉足三里、四缝穴、捏脊等穿起来加进去,既达到了治疗的目的,又促进了亲子感情。关于益生菌的补充,可平衡和改善胃肠道功能,调整肠道功能紊乱,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对于宝宝腹泻、便秘、营养吸收障碍、消化不良、反复感染、肠胀气、肠绞痛、过敏性皮炎、反复湿疹、食物过敏或哮喘等都有改善,增加免疫力及促进生长发育等功能。“若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家长喂食时尽量欠着点喂。若宝宝是过敏体质,哺乳期的妈妈应少食海鲜等水产品,必要时还要禁食牛奶、花生等坚果。
正常儿童语言的发展经过发音、理解和表述三个方面。三个方面一环套一环,一岁以前儿童主要是咿呀作语和初步理解阶段,一岁以后开始学说话,先说单词,然后组成句子,逐步完善。例如1岁的儿童能听懂几样物品的名称,有意识的叫“爸爸、妈妈”,会学动物的叫声,叫到自己的名字能回头。2岁能说3-4个字组成的简单句子,会用代词“我、你”。3岁会说姓名、性别,说2-3种颜色的名称,能回答成人的简单问题。语言的发展离不开听觉器官、发音器官和大脑功能的完善。因此对语言发展缓慢的儿童,应首先检查有无听力障碍或发音器官的器质性损害,以便尽早干预治疗。而对智力上落后的儿童的语言障碍,则必须进行早期训练,才能提高其发展水平。
医院儿保科李艳
讲解《关爱儿童健康呵护快乐成长》
更多精彩内容
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