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王静和小默的相识非常美好,两人互相欣赏,无论是从外形到内在,从兴趣到爱好,两人完美契合。
非常自然的就走到了一起,然后步入婚姻殿堂。
结婚前,父母对王静的要求是要快乐,别委屈自己,不让插手任何家务,吃饭是母亲盛好端到手上的。
而丈夫小默,和王静几乎一模一样。
为了照顾都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的王静和小默,双方家长赞助资金在离两家都不远的地方买了套婚房。
吃饭轮流在父母家解决。
结婚前两人买了一袋大米,婚礼当天王静给喝多酒胃不舒服的小默煮粥。
那是王静第一次下厨房,不出意外的,粥糊了。
但小默说:味道真棒。
然后那袋大米,直到三年后她们离婚,都没有再吃过。静静的躺在厨房里。
自此,夫妻俩过起了早餐店里买,午饭公司吃,晚饭一三五婆家,二四六娘家,周日下馆子的固定生活。
而回到家,就像住宾馆。
换下的衣服放进筐里妈妈就会洗,房子脏了就会有妈妈帮着打扫。
三年了,夫妻俩连洗衣机都不太会使,换个灯泡要花费几百块请装修工人,家里的开关是开哪盏灯都不清楚。
明明是主人,却像个做客的路人。
王静说:这样的日子很幸福,以为结婚了,就是多了一个陪着睡觉的人。
以为只要两个人爱彼此,就够了。
直到小孩的出生。
小默不参与任何关于小孩的事情,凡是搞不定的,妈妈来搞。每天出去喝酒,打球。
王静感觉很不爽,很不爽的原因是:丈夫可以出去玩,而自己却不可以。
二人矛盾越发激烈。终于,在一次激烈争吵过后,二人结束了三年的婚姻生活。
如今作为单亲妈妈的王静,在等待着自己的第二次婚姻。
王静和小默离婚的原因是什么?是不会做饭吗?是不会做家务吗?是不会带小孩吗?
不会做饭可以叫外卖请阿姨,不会做家务可以请家*,不会带小孩可以请月嫂。
归根结底,两个已经成家立业甚至有小孩的中年人,不懂得付出,只爱自己。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是一个家庭的支柱,已经是一个孩子的家长,还陷在爹亲娘爱的原生家庭里面,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角色没有转变过来。
即使已经结婚了,也只是把自己当成一个个体,没有融入婚姻和家庭,甚至还停留在父母身上。
而他们所谓的结婚,也只不过是找了一个志趣相投的人一起睡觉。
起码的责任意识都没有。只有小孩才把婚姻当作过家家。
婚姻如何能长久?
02
恋爱是什么?
恋爱就是海誓山盟,花前月下,吃吃喝喝玩玩逛逛。就是开心就好,不开心就不和你好,可以和你好也可以和别人好,多向选择,留有余地。
婚姻是什么?
婚姻就是鸡毛蒜皮,就是鸡飞狗跳。开心就好,不开心你又能怎样,要么争吵,要么隐忍。婚姻是双向选择,一纸契约定余生,从此你的喜怒哀乐都会和这个人紧紧绑在一起。也许太绝对了,但不幸的婚姻就是缚颈绳索,越挣扎越痛苦。
电视剧演到主角举办盛大的婚礼就大结局了,那些看哭人的小说写到男女主角历经重重艰难险阻终于在一起以后就结束了,观众看的意犹未尽。
谁都不知道他们之后会过什么日子,爱情会一直在吗?
有一个词叫做中年婚姻危机。
一位未满三十岁的女性,结婚两年,还算新婚不久,但她却对婚姻产生了危机感。
她开始质疑自己当初为什么结婚。
当初恋爱四五年,结婚是水到渠成的。可是生活在变,自己也在变,自己辞去了一线城市的工作,回到四五线的家乡自主创业,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但这种想要的生活,和自己的老公似乎并没有什么关系。
而且结婚愈久,就愈发现老公身上一些难以忍受的小毛病。
结婚后,爱情会慢慢转变成亲情,没有恋爱时那么热烈,但一直存在。
生活上经济上不需要老公的扶持,性生活也没有什么需求。
于是她开始疑惑:维持这个婚姻的目的是什么?
对生活的焦虑。
她很要强,在成长,在不断变得更加强大,但是老公相比于她自己,显得特别慢。
对感情的焦虑。
两个人再甜蜜都会有感情平淡的时候,过日子难免磕磕绊绊。再友好的夫妻都会有N次想要掐死对方的冲动。
更何况,人是会变的。
就这样,围绕着这几个焦虑,她陷入了一个怪圈,想不通又绕不过去。
焦虑什么?无非是害怕以后的日子不好过,过不好。
什么是美满的婚姻?
涂磊老师说:任何最终美满的婚姻,在最初,都至少会有十次想要离婚的想法,五十次想要掐死对方的冲动,一百次的你争我闹和一千次质疑最初的选择。
婚姻都是“忍”出来的。
在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什么天作之合的婚姻,一见钟情的爱情,所有的美满,都是要经过鲜血淋漓的磨合和心如针扎的纠结。
“忍”是了解,是爱,是包容。
03
好的婚姻是势均力敌,彼此成就。
大多数人的爱情开端热烈甜蜜,但不是所有的婚姻都能将这份深情一直持续下去。
但钱钟书和杨绛做到了。
生死契阔,与子成悦。
钱钟书说:“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
杨绛回:“我也一样。”
钱钟书出生在一个旧派思想的大家庭,重男轻女。
而杨绛出生在一个新派思想家庭,主张婚姻自由。
二人第一次见面,一个说:“我没有订婚。”
一个说:“我也没有男朋友。”
钱钟书将杨绛视为:妻子,情人,朋友。
婚后两人出国求学,互相依靠。
在钱钟书想要专心创作时,杨绛包揽了所有得家务支持丈夫,于是就有了后来得《围城》。
夏志清曾说:“20世纪中国文学界,再没一对像钱钟书和杨绛才华高而作品精,同享盛名的夫妻了。
钱钟书和杨绛在五七干校受教育时依然把彼此护的周全,和别人起冲突时干过揪人头发,扇人耳光之事。他们的爱情非常纯粹,不但和爱好事物有关,不和名节面子有关,只求本心。
然而,即使你婚姻美满家庭幸福也仍旧阻挡不了病魔的脚步。
钱钟书病了,女儿钱瑗也病了。
杨绛一人担起了照顾两个病人的责任:苦和累不怕,只要我们仨在一起。
可是杨绛还是孤单了。
没有人知道杨绛是如何在接连失去两位至亲以后是如何支撑下来的。
后来,就有了《我们仨》,杨绛将婚后她们的生活点滴写进书里。实实在在的生活,平平淡淡的爱情。爱的力量使得杨绛能够继续生活。
在书的最后,杨绛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碎”。
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作“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很多人都特别喜欢用势均力敌来形容钱杨二人的爱情。因为她们彼此都足够优秀,足够相爱,互相欣赏,相互扶持。
都说,恋爱容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
也许现在还没办法体会到。但人生在世,婚姻真的非常非常重要。
认真对待婚姻,不能说要做到钱杨二人,但之于自己,要好好把握住。
人一辈子七八十年,其实长的超出预料,这样一个漫长的时间里,如果说不出现一点变故是不可能的。
但一个有感情,讲责任,懂付出的婚姻,就已足够牢固。
有想见到的人,有想尽的责任,有一直走下去的心,这样的一种力量,堪比信仰。
十句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