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28天的新生儿宝宝抽搐送入重症病房,就
TUhjnbcbe - 2021/2/22 12:09:00
如何选择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http://www.zgbdf.net/baidianfeng/zhiliaofangfa/60.shtml

很多新手爸妈看到新生的宝宝出现各种“异常现象”就会担心,比如“面颊部都是红疹子,是过敏了吗?”、“女宝宝下面出血是怎么回事?”。

其实,新生儿的很多表现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或一过性改变(不需要治疗,可以自行恢复)无需担心。

为了让新手爸妈更深入了解,我们这期就来聊聊新生儿这几种常见的生理现象,更形象的让大家更懂得辨别以及如何护理。

生理性体重下降

新生儿脱离了浸泡在羊水中的湿环境后,皮肤上的水分逐渐挥发,加上呼吸时的水分损失和胎粪、小便的排出,而且早期吃进去的奶又较少,所以体重非但不增加,反而还要减轻些。如果有呕吐,体重下降的还要多些。这种生理体重下降在生后3~4天最明显,但一般不超过出生体重的10%,5天左右又恢复到出生体重。低体重的早产儿生理体重下降持续时间较长,恢复到出生体重往往要2~3星期或更长。

若下降超过出生体重的10%,或生后第10天仍未回升到出生时水平,那就不是正常的“生理性体重下降”了,应该找找原因,是否喂养不当、奶量不足,还是宝宝生病了。

新生儿红斑

多数发生在洗澡之后,部分新生儿对光线、空气或肥皂、毛巾、温度等刺激都会出现红斑,多者可融合成片。面部和躯干四肢都可以有,其中以躯干部较为多见,2~3小时后自然消失。但亦有此起彼伏,约一周左右自愈,毋需特殊治疗。

新生儿*疸

新生儿*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以皮肤、黏膜及巩膜*染为特征的病症,是新生儿中最常见的临床问题。本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疸是指单纯因胆红素代谢特点引起的暂时性*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疸,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超过5mg/dl或每小时0.5mg/dl;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或生后一周至数周内才开始出现*疸,均为病理性*疸。

新生儿吃完就拉

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来说,新生儿期大便次数较多,每天2-5次,甚至每次喂奶后都要排便。新生儿胃肠蠕动刚开始建立,还没有完善,肠道输入食物后的反射性蠕动;母乳容易消化,利于排出。

只要宝宝精神和吃奶好,体重增加正常,没有排便困难、腹痛、胀气的情形,就是正常的,家长没有必要担忧。满月后正常大便一般一天1~3次或2天一次大便,为金*色软便。

新生儿四肢屈曲

细心的家长会发现自己的宝宝从一出生到满月,总是四肢屈曲。有的家长担心宝宝日后会罗圈腿,干脆将宝宝的四肢捆绑起来。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对的,正常新生儿的姿势是呈英文字母“W”和“M”状,即双上肢屈曲呈“W”状,双下肢屈曲呈“M”状,这是健康新生儿肌张力正常的表现。随着月龄的增长,四肢逐渐伸展。而罗圈腿即“0”型腿,是由于佝偻病所致的骨骼变形引起的,与新生儿四肢屈曲毫无关系。

新生儿粟粒疹

粟粒疹多见于新生儿的鼻尖,其他部位比如面部和躯干上偶尔也会看到,但往往比鼻尖上的大。粟粒疹因为皮脂腺分泌不畅,形成*白色针尖大到粟米大的小点,可以略高于皮肤表面,但周围无红晕。不需治疗,以后会自然消失。

产瘤

产瘤是胎儿经过产道娩出时,因头部受压引起头颅软组织内血液循环受阻而致的变形。因胎头大于产道,在产道扩张过程中胎头受压迫,静脉回流受阻,水分外渗造成头皮软组织水肿,即先锋头或称产瘤。一般新生儿出生2-3天后它便可自行消退,对健康无影响,无需治疗。

马牙和螳螂嘴

大多数新生儿在出生后4~6周时,口腔上腭中线两侧和齿龈边缘出现一些*白色的小点,很像是长出来的牙齿,俗称“马牙”或“板牙”,医学上叫做上皮珠。上皮珠是由上皮细胞堆积而成的,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是病。“马牙”不影响新生儿吃奶和乳牙的发育,它在出生后的数月内会逐渐脱落,有的新生儿因营养不良,“马牙”不能及时脱落,这也没多大妨碍,不需要医治。

每个新生儿在口腔的两侧颊部都各有一个较厚的脂肪垫隆起。因个体差异,有的新生儿更为明显,民间俗称“螳螂嘴”。旧习俗认为“螳螂嘴”妨碍新生儿吃奶,要把它割掉。实际上这种做法是非常不科学的。应该知道,新生儿颊部的脂肪垫是每一个正常的新生儿所具有的,它不仅不会妨碍新生儿吸奶,反而有助于新生儿的吸吮作用,属于新生儿的正常生理现象。

白带和假月经

有的女宝宝在出生后一周内,出现“月经”、“白带”,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主要由于胎儿在母体内受雌激素的影响,会出现阴道上皮增生、阴道分泌物增多、子宫内膜增生等现象。胎儿娩出后,由于不再受母体雌激素的影响,体内的雌激素会逐渐减少,致使子宫内膜脱落,阴道出现白色分泌物及少量出血。一般2-3日即消失,不必作任何处理。

乳房肿大

新生儿受母亲体内激素水平的影响,特别是孕激素的影响,部分新生儿无论男女都可出现乳房肿胀。有的还会流出白色分泌物。一些地方有为新生女婴挤乳汁的做法,认为不及时为女婴挤乳头,孩子长大了会形成乳头内陷。

事实上,为新生女婴挤乳汁不是预防乳头内陷的方法,乳头是否内陷与此毫无关系。而且挤乳汁的作法是十分危险的。

出生后大约1~2周,新生儿体内的激素水平逐渐降低,最后全部分泌并排出体外,乳房肿大的现象也就自动消失了。所以不需将乳汁挤出来。

如果给孩子挤乳汁,那倒可能引起乳腺组织发炎。如果乳房肿大、泌乳的同时伴有乳房处皮肤发红、肿胀,触之孩子即哭闹,就应考虑乳腺炎,医院诊治,至于将来会不会发生乳头内陷,与发育情况、孕期是否做好了乳房护理有关,而与新生儿期是否挤乳房并没有直接关系。

溢奶和吐奶

宝宝吐奶现象较为常见,因为新生儿的胃呈水平位,容量小,连接食管处的贲门较宽,关闭作用差,连接小肠处的幽门较紧,而新生儿吃奶时又常常吸入空气,奶液容易倒流入口腔,引起吐奶。

在宝宝吸奶的过程中可以暂停喂奶,给宝宝拍拍背,因为有的新生儿胃里积气比较多,宝宝不舒服,就会有大量吐奶的情况。吃完奶之后再做一个拍嗝是很重要的,用中空的手掌给宝宝拍背、轻轻的振动,宝宝会很舒服。有的宝宝吃奶以后20分钟、半个小时还会吐奶,这种宝宝吃完奶以后要进行一到两次甚至三次的拍嗝,一次拍嗝可能不会完全有效果,要是宝宝如果没有很好的打嗝,没完没了的话,宝宝会有疲劳感。宝宝一般会使劲的扭动身体,面部发红,上肢使劲,这个时候把宝宝及时抱起来,宝宝一般都会打出一个很大的嗝。

了解新生儿的这些基本的、特殊的生理表现,有助于家长们区分哪些是宝宝的正常生理表现,哪些是病理性的生理表现,以防不必要担心或延误治疗疾病的时间,做到心中有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TUhjnbcbe - 2021/2/22 12:09:00
北京皮肤病专业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jc/180416/6171978.html

厦门一个新生儿,还不到28天。为了给他降火,父亲给他喂稀奶和米汤,却没想到,这一举动害得自己的孩子进了重症监护室……

眼屎多,老人建议稀释奶粉降火

宝宝生下来没多久,眼睛就老是有眼屎。爸爸听老人说,生眼屎是因为奶粉泡多了,太浓了,上火了导致的,奶要稀释了再喝。于是,爸爸就用1勺奶粉兑毫升的水给孩子喝,还给宝宝喝些米汤。而按照奶粉说明的量,1勺奶粉只需兑43毫升的水。

结果“降火”一周以后,宝宝开始哭闹,脸色也不对了,甚至出现抽搐。

乳管。咱们都知道新生儿会有一个生理性的体重下降,这是很正常的,如果孩子在10天之后,体重恢复到和刚出生时候的差不多,或者是在整个新生儿期孩子的体重增长到克的时候,那也说明孩子在平时的时候是吃饱了。好了,这个就是孩子吃饱的时候会出现的情况,如果你家孩子现在已经满足了这些情况,那就建议家长不要再使劲的喂孩子了,再喂孩子的话,孩子很有可能就会因此吐奶了。为了能让姐妹们清晰简单地初步判断宝宝吐奶的严程度,小缘将吐奶现象分为溢奶和吐奶两种。溢奶:没有呕吐动作,只是随打嗝、腹部或全身用力等出现的没有痛苦表情的奶液反流甚至流出口腔的现象称为溢奶。吐奶:伴有呕吐现象,且有痛苦表情的称为吐奶。这样分类的话,绝大多数婴儿出现的是溢奶,属发育中的现象。宝宝溢奶怎么办:在婴儿频繁溢奶的阶段,家长要做好护理。只要婴儿在溢奶时不伴哭闹、咳嗽等现象,溢奶后进食正常,生长正常,就不必担心。基于溢奶的机理,对溢奶明显、次数多的婴儿,家长应通过体位疗法来使溢奶现象得到缓解。体位疗法:家长可以在婴儿吃奶后让婴儿保持相对右侧位,将婴儿床头抬高15~25度,以使婴儿全身处于15度斜坡面上,这样做就可以有效减少食物流。拍拍背。

宝宝抽搐送入重症病房

家长没想到,自己的举动会害得宝宝住进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急诊血电解质报告显示,孩子的血钠mmol/L,血镁也低于正常值,属于严重的电解质紊乱,出现了低钠血症和低镁血症,其中血钠值已是危急。

医生表示,这是由于奶粉摄入量严重不够导致的。由于奶粉量少导致氯化钠摄入不足,而水分摄入正常,从而引起细胞外液过多,导致低钠血症发生脑水肿,出现抽搐、意识障碍等情况。奶粉摄入不足出现的低镁血症也是引起抽搐的原因之一。通过静脉补充钠和镁等治疗,宝宝转危为安。

辅食添加不宜早于4个月

未满4个月的宝宝,消化系统里面很多酶都不全,比如胰淀粉酶在出生3个月后活性才逐渐增高,如果喂米汤米糊过早,是消化不好的。所以,不建议4个月之前的宝宝添加辅食。

新生儿建议母乳喂养,奶粉不宜过于稀释

母乳中含有大量配方奶不包含的免疫物质,对宝宝的抵抗力都有好处,新生儿提倡母乳喂养,实在无法母乳喂养的婴儿,吃奶粉也应该按配方奶粉说明的比例冲调奶粉,按需喂养,奶粉应按照配方冲调,过于稀释可能会导致宝宝电解质紊乱。

眼屎多不等于上火

宝宝眼屎多有以下几个原因,不同原因需要不同的处理办法。

原因一:睫毛刺激

小宝宝2~3个月大时眼睫毛容易向内生长,眼球受到摩擦刺激就产生了眼屎。一般1岁左右,睫毛会自然向外生长,眼屎便渐渐少了。

原因二:细菌感染

如果宝宝突然有很多眼屎,且为*色,同时还伴有眼充血、发红,则可能是由于细菌侵入造成角膜炎或者结膜炎,若不及时治疗会影响宝宝的视力发育。

原因三:鼻泪管堵塞

宝宝的鼻泪管较短,开口部的瓣膜发育不全,有时候会堵塞,导致眼屎累积。

总之,如果宝宝眼屎过多,医院检查一下,看看是哪一种原因,以便能够及时应对,避免延误病情。

盘点各种“上火”症状的真相

医院里面,“上火”出现得并不多,相反在民间,这个词却频频出镜,当人们遇到一些说不太清楚的健康问题时,总是喜欢用“上火”来解释,商家们还不辞辛劳地推出大量贴心降火产品……

下面的这些症状,就常常在民间被解释为“上火”,但有的是宝宝正常的生理现象,家长降火反倒让宝宝遭罪;有的是宝宝生病了,盲目降火可能延误甚至加重病情。

1.脸上长小疙瘩

有的宝宝可能会长下面这种疙瘩,发生在出生后数天至4周以内,主要发生在面颊、额及颏部,以丘疹和脓疱为主,偶见黑头粉刺,少见结节和囊肿。

其实这是新生儿痤疮,通俗的讲就是新生儿的青春痘,其原因是胎儿时期经胎盘传至婴儿体内的母体激素水平开始降低所致,随着婴儿体内雌激素水平的降低,皮肤就会迸发出小疙瘩样的痤疮。

新生儿痤疮不用处理,丘疹、脓疱和黑头粉刺一般在数周内消退。慢一点的2岁以内也会慢慢消退的。更多新生儿皮肤问题。

2.口角干裂、溃疡、口舌生疮

可能有多种病因,有的是细菌感染,有的是真菌感染,比如单纯疱疹,疱疹性咽峡炎,鹅口疮,口角炎等等……

这种情况下,最好带宝宝去看看医生,确定一下病因,以免延误治疗。

3.多日不排便

如果是1个月以上,没有添加辅食的母乳宝宝(有的奶粉宝宝也可能会出现),并且精神状态、吃睡玩都OK,那么很可能是攒肚子,就是宝宝对母乳消化的太好,没什么残渣留下,因此N天甚至十几天才能攒够一次的量。

这时候注意观察宝宝下次的排便,如果是糊状不干燥,那基本可以确定是攒肚子啦。这种状况不用特别干预,等宝宝添加辅食自然就好了。

如果大便干燥秘结,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药物来改善干燥的症状。对于已经添加辅食的宝宝,可以多添加蔬菜,水果成分,会有一定效果。如果是奶瓶宝宝,需要注意冲调奶粉的时候要按照说明,不要过浓。

这里要提醒家长,不要自行使用通便润肠的偏方,宝宝的肠道功能比较脆弱,使用泻药可能会严重破坏肠道菌群平衡。

4.流鼻血

鼻子里的毛细血管很多,并且位于薄薄的鼻粘膜下面,很容易就因为感染或者过敏、或者外力等原因导致出血。如果孩子接触到过敏原,或者因为跑跳等造成外伤,那么就可能会流鼻血。

干燥的天气也容易导致鼻粘膜破裂而流鼻血,家长可采取一些加湿的措施。

极少数的情况下,如果宝宝有某些全身性疾病,如凝血因子异常或鼻腔内肿瘤,在早期也会以“流鼻血”的方式表现出来。有的药物可能也会影响凝血。若宝宝常常没原因地流鼻血,医院诊断一下。

5.小便发*,量少

如果没有其他症状,有可能是水分摄入过少,特别是在环境干燥炎热,水分蒸发厉害的情况下。

对于没有添加辅食的宝宝,可以适当加大喝奶的频率(奶粉宝宝需要按照比例冲调奶粉,不需要像本文开头那样稀释,想让宝宝多摄入水分,多喝奶就可以了)。

对于已经添加辅食的宝宝,可以在两顿之间适当喂一些水,也可以在辅食中增加蔬菜,水果成分作为补充。注意,一岁内的宝宝不需要加盐。

6.宝宝口臭

可能有消化系统的疾病,也可能是口腔的问题。

如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变形链球菌的宝宝,可能会出现口臭的症状。家长应尽量避免口对口喂食物和公用餐具的不良习惯。

睡前吃奶或者其他食物,在口腔残留,发酵或者形成牙垢、菌斑也可能会产生异味。

家长应避免孩子含着奶睡觉的习惯,也可以在喂奶之后,给宝宝喂少量水漱口。对于长牙的宝宝,家长需要用清洁的纱布或者指刷沾着清水擦拭牙齿和牙龈,宝宝再大些,就可以培训宝宝使用牙刷刷牙了。

7.宝宝眼睛红,有血丝

如果宝宝眼睛红,有血丝,甚至怕光,发痒等症状,往往还伴有眼屎增多,这有可能是结膜炎的征兆。

如果伴有眼睛疼痛,流泪等症状,可能是虹膜睫状体炎。

家长最好带着宝宝就医,别再傻傻当上火处理了。

金牌月嫂都在看1.宝宝鹅口疮反复发作,竟然是妈妈惹的祸!快看看你中招没!2.月嫂把它蒸熟,只吃一口,孩子两三年都远离咳嗽!3.别做“好女人”了!肿瘤专家的惊天发现:70%得癌的都是好女人!4.教你几百道菜,还教你营养搭配、不同体质的月子餐课程,你不想学吗?

点击下方图片,更多精彩等你发现

点击在看

送你小花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28天的新生儿宝宝抽搐送入重症病房,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