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同样是感冒,别人家的妈妈处理起来得心应手,你处理起来就力不从心?经常是顾得了这边顾不了那边。
为什么看上去宝宝生病的症状很相似,用了同样的调理方法之后,有的宝宝好了,有的宝宝反而更严重了?
这是因为小儿感冒有因食、因寒、因暑、因热等多种原因引起的,需要辨证处理,不能一感冒就想着清热解*抗病*。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常见的5种小儿感冒。
如何区别5种感冒类型
临床上,因为伤食(积食)、受寒引起的小儿感冒最为常见。
丨风寒感冒型
:怕冷、发热、无汗,可能伴有喷嚏、鼻涕、鼻塞,咳痰清稀,四肢关节酸痛,舌苔淡白
丨积食感冒型
:感冒前有肠胃症状如口臭、大便不通或臭或拉肚子,或见舌苔*;感冒后没有食欲,口中发苦,不爱喝水。
感冒症状也是鼻涕、鼻塞、打喷嚏等。丨风热感冒型
:发热重、怕风或怕冷,嗓子疼、口干,有汗,流*涕、咳嗽痰*,舌边尖红、舌苔薄*
丨高热惊厥型
:意识丧失、全身性、对称性阵发痉挛、双眼凝视、斜视、上翻
丨咳嗽痰多型
:感冒伴经常性咳嗽、痰多、有的宝宝不会咳出痰
5种不同感冒类型的调理
先来看小儿感冒的基本按摩手法:
1、开天门: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天门50~次。2、推坎宫:用两拇指螺纹面自眉头向眉梢分推坎宫50~次。3、运太阳:用中指指端向耳方向揉太阳50~次。4、揉耳后高骨:用双手中指指端揉耳后高骨30次。5、总收发:用左手拇指或食、中指按揉少儿肩井穴部,右手拿住其同侧手指,屈伸肘腕并摇动其上肢2次左右。风寒感冒型
1、推三关:用拇指桡侧或食、中指面自腕向肘推三关次。2、清天河水:用食、中二指面自腕向肘直推天河水次。3、*蜂入洞:用拇指指甲掐内劳宫、总筋各10次,分推大横纹30次。推上三关清天河水
*蜂入洞上下滑动上个月的某晚
我正站在19楼的窗边欣赏夜景
忽然手机响起,打开只听到一阵嘈杂的哭喊声,还有一声焦急的嚎叫:“明澄老师!快救救我的孩子,他发烧发得……啊!没有呼吸了!我该怎么办?该怎么办!”
当时信号不是很好,又很嘈杂,估计现场已经是一片混乱。。。
“别慌,别慌,赶紧按涌泉穴,再往上推人中!”我赶紧对她说。
其实,她是谁我都不知道。
“涌泉?快快快!按涌泉!啊!涌泉在哪里?”只听到她带着哭声着急的喊道。
“把脚掌分成三等分,上三分之一处有个凹陷,握住大脚趾往后掰,那个凹陷就会更明显。”
接下来只听得现场的各种声音,忽然一声孩子的哭声冒出来,同时手机里也传来她的声音:“孩子醒过来了,谢谢老师。”
无独有偶
也是一个晚上,
坐车回家
路上很喧闹
一个电话进来,是个焦虑的妈妈:“我孩子发高烧,应该怎么办?”
其实最怕这种问题,各种信息都不全,只是一个词“发烧”,让人无从判断,简直就是难为老中医的!
于是耐着性子询问有汗无汗、饮食二便、精神状态……
正问着,那妈妈忽然一声惊叫:“不好了,孩子休克了!”
“快按涌泉!“
”涌泉,涌泉在哪儿啊!”这位妈妈已经控制不住大哭起来。
我赶紧跟她说了涌泉的位置。。。
正说话间,忽然听见孩子的哭声,妈妈带着哭腔说:“太好了,醒过来了,谢谢!谢谢啊!”
好吧
这个妈妈我当时也不知道是谁。。。
涌泉为何这么好用呢?先看看它名字的来历
涌泉属于足少阴肾经
涌——涌出、上涌
泉——水从窟穴而出
言经气如泉水之上涌
功能通调水道也
张隐菴注:
“地下之水泉,天一之所生也。”
少阴经居人身六条经络的最里面
涌泉穴又在全身孔穴最下面
承至阴之静
又禀足太阳膀胱经之阳
阴阳不相续接是为厥(休克)
涌泉有承阳接阴之妙
故用于急救效果甚佳
加上中医讲“上病下治”
脚上的穴位大多有引热下行的作用
所以《金针梅花诗钞》说
涌泉是
“掘地及泉泉上涌,州都能化汗能通。”
高热惊厥的往往无汗的多
“州都”指膀胱
发烧抽搐很多就是体内的水液出了问题
跟膀胱的气化功能失常有关
刺激涌泉能有助于膀胱的气化
那么人中呢?
不用介绍
大家都知道人中是个急救穴
各种影视作品里
经常会出现掐人中的动作
这里要说的是
人中究竟应该如何掐?人中为何叫人中?
肺司呼吸,主天气,开窍于鼻
所以鼻就是天
脾主运化,为湿土,开窍于唇
口就是地
人中沟连结天地
人中穴却又在人中沟的上三分之一正中处
这说明什么?
说明了人活一口气
活着才能呼吸
死了就要入地
因此
掐人中不如推人中
往哪个方向推?
自然是往“天”上
向鼻子的方向推
也就是往上推
这样才能尽快生效
包括进针
也是要针尖朝上
除了上面两个穴位
还可以掐十王
这个是真正的掐
十王穴怎么掐?十王穴在十个手指甲根部0.5分处
是经外奇穴
用的时候用拇指指甲掐住
然后逐渐加力
不可以一上来就用猛力
十王穴位于手指
基本是阴阳转换交接处
前面说了阴阳不相续接是为厥
刺激这里可以促进阴阳的循环续接
具有
清热醒神、开关通窍、镇惊
的作用
当出现
高热神昏、抽搐、烦躁、两目上视时
可以使用
当然
这些只是用于急救
是为了给没有医学背景的家长争取时间
抢救回来后
医院或专业人士那里比较好
还有
上工治未病
治不如防
平日的养护多加注意
小儿脾胃较弱
莫暴饮暴食
勿骤脱衣裳
如有不适
及时就医
慎强行发汗损伤津液
才能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
(文中图片部分素材来自网络)
方寸山
纯中医·向道之心
我叫你一声你敢扫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