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在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便秘问题。今天我们就讲一讲关于便秘的问题。这可是一篇超级全面的干货哦!希望妈妈们看完不用再为宝宝的便便烦扰了。
“先看看下面这几个病例······”
画面一:腹部较膨隆,还会“咕咕叫”
一个多月的娃娃常常很容易哭闹得很厉害,肚子胀起来,还可以听到肠子“咕咕叫”的声响。
拉大大的时候感觉宝宝拉得很累,但是其实大便并没有很干涩。拉完也就不哭不闹了。
如果你的孩子也出现这样的症状,那可能是“暂时性胃肠功能调节不良”。
新生儿的各个脏器功能尚不健全,胃肠功能也是如此。吃奶时,婴儿会咽进很多气体,同时整个胃肠系统运动不协调,这样就使得肠内的气体不能很顺利地到达直肠而排出。由于肠内有气体在“作怪”,婴儿便会出现腹部不适,甚至疼痛。当然,哭闹也就在所难免了。
这种情况医学上称为婴儿肠绞痛,大多出现在1~2月的婴儿中,随着婴儿一天天地长大,4~6月后,症状可自行缓解。部分孩子并不能自行改善情况,这时医院寻求医生的帮助。
画面二:戒除夜奶后,大便常常哭闹
5个月了宝宝因为要戒除夜奶,在睡觉前服用的奶中添加了婴儿营养米粉。夜奶的问题是解决了,可是宝宝在大便的时候常常从头哭到尾。
如果你的孩子也出现这样的症状,那可能是“固体食物添加不当”。
奶中添加米粉,或母乳喂养后再食用少许米粉,在晚上睡觉前喂养婴儿,这种做法确实能延长婴儿夜间睡眠的时间。但是,米粉添加到奶中,就会形成如同混凝土似的食物凝块,如果米粉添加过多,就可能造成孩子不能耐受,而且还会出现便秘。
一般来说,不论宝宝每次喝奶的量多少,开始时,应先从一小匙(奶粉罐中的小匙)加起,最多每毫升奶中添加1匙米粉。
画面三:宝宝肚子越来越大,吃奶也不好
每天大便3~5次,但每次量不多。肚子越来越大,吃奶也状况不是很好。
如果你的孩子也出现这样的症状,那可能是“肠发育异常”。
结肠下段神经发育不良,造成局部肌肉功能障碍。孩子腹肌力量薄弱,不能很好抵抗细小结肠带来的大阻力,于是,就会出现排便困难。因为毕竟是不完全梗阻,所以,孩子仍会有大便,但每次大便时不能完全排空。
爸爸妈妈会发现孩子每次大便量少。因为有过多大便存在肠内,不仅表现出腹部膨隆,而且还会使功能不良结肠的上端出现扩张,也会造成食量的减少。
这种情况一般在手术都可能得到较好的的恢复。所以爸妈也不必过于紧张。但是一旦一旦发现就要及时寻求医生帮助。
宝宝便秘,该怎么办?①给肠道加料——纤维素
宝宝便秘,最常见的原因是纤维素摄入不足。
膳食纤维能刺激肠胃蠕动,还能增加大便里的水分,让大便松软,更好排出。
这么好的纤维素藏在哪里?新鲜蔬菜和水果是我们摄入膳食纤维的重要来源。
●蔬菜:豌豆、四季豆、小白菜、卷心菜、西蓝花等;
●水果:猕猴桃、火龙果、西梅、蓝莓等有小籽的水果。
②让肠胃蠕动——揉肚+运动
揉肚:四指并拢在宝宝的肚脐上顺时针按摩3圈,再逆时针按摩3圈,帮助宝宝排便。
运动:白天鼓励小宝宝多爬多动;对于大一点的宝宝,可以出去散散步,增加运动量,促进胃肠胃蠕动。
③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刚开始进行如厕训练时,要观察宝宝的如厕习惯,因为这时可能会因为宝宝够不到地、用力不当导致便秘。
出现此种情况,就要尽快给宝宝更换合适的马桶或辅助器具,帮助宝宝学会正确用力。
④调整配方奶或者补充益生菌
当人工喂养的宝宝出现便秘倾向时,可在两奶间加水(6个月内,不便秘可不加),必要时可以调整宝宝所用的配方奶,可以选择含有OPO结构脂、益生菌的配方奶,可使宝宝大便硬度率或结块率明显偏低,有效增强宝宝抵抗力。
另外,补充益生菌。增加肠道的有益菌数量,可以抑制肠内有害菌群的产生,调节肠道微环境,有助于肠道健康。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文章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旨在普及科普常识,不作为疾病诊治依据,如果身体有不适或疾病,医院就诊!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