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会的群里在讨论宝宝便便,这可是永恒的主题啊。有母乳妈妈说突然宝宝好几天不拉臭了,要不要用肥皂条或者开塞露啊。
另外有经验的妈妈说:“不要急,不要慌,我家宝宝有过十几天都不拉,后来拉出来也是软的,不怕,这叫攒肚!”
据说历史最长记录是有位妈妈23天都忍住了,因孩子小便正常、吃睡正常、精神正常妈妈就一直等待,结果23天的时候拉了,不硬,量大,证明了是攒肚不是便秘。
只有拉出来了,才知道是攒肚还是便秘,不过一般来说纯母乳的宝宝摄入量没有变化的情况下都不用担心啦,耐心等待吧。
攒肚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到底什么是攒肚儿呢?出现攒肚儿的宝宝多为母乳喂养儿(混合喂养的宝宝也会出现攒肚)。这是因为宝宝在满月后(也有部分宝宝在排完胎便后开始攒肚)消化能力逐渐提高后对母乳能充分地进行消化、吸收,致使每天产生的食物残渣很少,不足以刺激直肠形成排便,最终导致的一种常见现象。
正常的母乳喂养婴儿大便中水份占干湿比重的80%。其中有形成分内的三分之二是食物残渣,三分之一是肠道正常细菌,还有微量的矿物盐类、胆色素及衍化物、脱落的肠上皮细胞等。这些细菌是对人体有益的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粪链球菌等,它们能充分的分解食物残渣产生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供人体吸收利用,与人共生共存。而母乳喂养儿的大便中的有益菌群中主要就是这些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由于食物被充分分解食物残渣产生很少而不能及时形成对肠的排便刺激而造成“攒肚儿”的。
对于攒肚这种大便的状况还说明妈妈的母乳质量相当好,营养均衡,宝宝的消化能力又很好,才导致宝宝的肠蠕动不充分(因为太好吸收了,不用充分蠕动),致使出现“攒肚”的现象。这和母乳有轻泄作用并不冲突,因为宝宝胃肠道已经开始“存便”,不再需要一天几次大便了。
知道了这个道理,妈妈就可放心了,这是一种生理现象。需要强调的是:也有宝宝从来不攒肚,而且大便次数一直都保持一天几次,这也是正常的。每个孩子都不同,不用别人攒肚我家也要攒肚,养孩子不是比较,而是遵循每个孩子的生长发育规律。
宝宝出现“攒肚儿”是母乳喂养的正常大便,妈妈不用过于着急。宝宝吃睡正常,精神好可以不做任何处理,也不用喝水(特别是六个月内婴儿,水反而影响宝宝胃肠道菌群和渗透压导致便秘)。增加一些运动量是唯一能做的事情,比如趴,比如多和妈妈玩耍。也有很多妈妈因为宝宝不拉,觉得宝宝各方面都不正常了,感觉宝宝吃的少了,这就要客观判断,必要时使用生长曲线APP协助判断。
分清“攒肚”和便秘便秘是指孩子的大便次数和性状发生了改变。便秘不仅仅是指大便次数减少,更重要的是指大便硬结、干燥、排出困难。有时粪便坚硬擦伤了肠粘膜还会在粪便外粘有血丝或黏液,大而硬的粪块会造成肛裂、肛门疼痛,使孩子食欲减退、腹胀、左下腹可触及粪块,这一点和攒肚是截然不同的。
在没有拉出来之前,妈妈如何判断宝宝是攒肚还是便秘则可以从宝宝是否有用力排便却排不出来,小便和精神、吃睡是否正常,如果实在焦虑也可以使用开塞露等排出来观察是否干结来判断,排出后是软便就下次不要再干预,顺其自然。
还有的妈妈担心孩子是摄入不够导致的,那么就可以从尿量来判断,每天宝宝有六个以上沉沉的尿不湿,就不需要担心摄入不足。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夏天宝宝出汗多,有一部分体液通过汗液的形式蒸发,尿量减少,变*,则无需过于担心,此时需要的是适当为宝宝降温,不要总是不舍得开空调而让宝宝大量出汗。
另外,经常有人问:
问:我家宝宝每次要便便或放屁前都要大哭,小脸涨得通红,表情很痛苦,还会哭,是不是便秘?
答:你大便或者放屁的时候会不会肚子感觉不舒服呢?
要知道,小宝宝的承受能力和大人不同,觉得不舒服了自然会哭。哭是他们求生的唯一本能,有了任何需要或感觉,都只能用哭来表达。况且小宝宝肠胃在逐步成长发育完善中,腹部肌肉无力也很正常,根本不需要吃什么助消化的药物或者开塞露肥皂条,别干预宝宝的成长,顺其自然,给予宝宝便便的“爱与尊重”吧!
后台精彩回复引用:“母乳宝宝的便便,其实根本不用操心,无论一天拉五次,还是五天拉一次,都没关系。因为纯母乳宝宝理论上讲没有便秘(大便干硬,排便费劲痛苦)的可能。但便便的次数和多少,在很多新手妈妈看来,是关系到宝宝的消化吸收,体重增长,吃没吃饱,甚至是否凉到了肚子等等等等。还有很多妈妈以为,好几天才大便一次就是便秘。要知道,“?我们是在养育婴儿,而不是在培养大便”。与其在孩子大便的形状上操太多不必要的心,倒不如把这份精力投入到亲子交流之中。”
延伸阅读(点蓝字即可):
辅食的重要性你搞错了,所以才对加辅食那么纠结和痛苦!
呈现矛盾,医院来说,都需要勇气。
台湾博士:真实的盆地肌康复治疗是这样的!你被忽悠了吗?
疱疹性咽颊炎和手足口后,8成家长忽略了此事,导致大流行
乳腺增生四步到乳腺癌?一招教你如何识别营销号,护好钱包不恐慌!
自然分娩∣母乳喂养∣科学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