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婴儿的经典诵读过程中,0—岁完全是被动接受阶段,家长一定要注意选取上善能量最丰富的经典让婴儿聆听,以及在视觉稳定后同步观看文字。婴儿的发育一般是“三翻六坐”,也就是说三个月时能够自己翻身,六个月时能够独立坐稳。视觉一般都在六个月以后进入稳定期,常规发育的孩子,一般七个月有比较稳定的视觉了。孩子视觉初开时对汉字的记忆极佳,虽然孩子还不会用语言表达文字,但是对文字的辨识能力极强,记忆深刻,能够完全将文字信息存入大脑意识系统中。特别是汉字的这种作用更远胜于拼音文字,在反复聆听诵读与家长具体指导观看的过程中,这种记忆文字的能力超过其它年龄期数倍之多。诵读的经典,一定要选取《老子·德道经》和《易经》。这两部经典最为理想,能量丰富而且纯正,最容易被婴儿的精神系统所吸收,是最佳哺育精神的食粮。婴儿由于智识尚在发育形成的初期,完全不存在后天的智障,那么意识对藏识的封闭也就不存在,因此就是开“慧识”的最佳时间,这个时候的施教,能够轻松地开启大脑质层和核心层的功能。所以,大脑深层一般容易在经典诵读中被全面地激活,而产生各种智能表现,甚至产生一些常道难以解释的现象,也就是大人难以理解的一些现象。一旦正确地把握住,用德一为统帅,“中气以为和”地引领慧与智的同步开发,科学合理地引导和全面实践,就能给孩子开创出崭新的健康的道德心灵、超常的慧与智,以及顺利美满的人生。人类的慧识,最容易在婴儿时期完整全面地获得开发,并通过坚持经典诵读而使其慧识的能力稳定不会再出现萎缩,不会因为智识的逐步形成而被后天意识完全屏蔽,发生消失的现象。人类生命中的大脑和心——当然,这个心是指的非器质性的心。都是由一对对的阴阳所共同组成,智与慧也是一对阴阳,大脑中的抑制与兴奋也是一对阴阳。常规教育从未注意到智与慧这一对阴阳的平衡发展需要“中气以为和”。单纯注意开发智力,放任后天智识屏蔽先天慧识,使这一对阴阳中智强而慧弱;或者完全被智识所覆盖取代,形成独阳不长而构成愚智;这基本上是近千年以来极为普遍的现象。但是,中国道德传统文化中却早已经阐明了这些原理。婴儿的慧性是先天本来就具备的,只是需要及时给慧识提供丰富的营养,使其获能而稳定,不至于被随之而起的智识所挤压、占据和屏蔽,就能使慧与智同步发展而伴随孩子的一生。“孺子”,“孺”,是指婴儿的需要,婴儿不仅需要肉身的营养,同时需要精神的营养,德一的能量就是最佳的精神营养,仁义礼智信的能量就是人类精神系统不可缺乏也不能参差不齐的能量。运用德育居中,把握住慧育与智育,使儿童的慧与智均衡同步发展,才是最科学的教育理论,才能最充分地体现老子“三生万物,中气以为和”的唯德辩证法。“上善治水”的教育理论和方法,落实在婴儿教育中,是同步开慧益智的法宝。如何使儿童既具备道德素质,又具备科学创造力必需的慧识,同时又能开发出超常的智识,这才是现代教育应当实现和达到的目的。只有在真正以德育为本、为根的先决条件下,才能达到和实现慧识与智识同步正确开发的目的。德育,是保护、开发孩子们慧识的保护神;德育,是引领超常智识正确开发的领路人。婴儿智识的同步开发,是德慧智教育经典诵读的重要组成部分。婴儿刚出生以后,脑部的智识系统就像一张白纸,智识的可塑性极强,接受能力极为活跃,最初的智识记忆,常常影响着婴儿的一生。婴儿的智识培养,只要有外界具备足够的听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等感官的智识刺激,智识所管辖的眼、耳、鼻、舌、身等各种器官的功能就会逐步发达起来,刺激得越多,发展得也越快。但是,要切记科学而正确的刺激,而不是功利式的强灌:一,要保证这种刺激的上善合符德一性;二,要具有正向启发性。把握上善治水的原则,才能既不伤慧,又能开智。而且,我们一定要牢记,人类智识这种快速发展的时间并不会持续一生。它只存在于出生后短短的几年内,其中又以0--3岁之间为智识形成的*金时期。运用德慧智教育的理念,结合《*帝内经》对人体精神系统的分析和西医科学对大脑的分析,人生六大阶段中,胎婴养虚时期是人一生中最为重要的“定向”阶段。因为起步决定着孩子的一生,先天进入后天的初始阶段是否科学教育,决定着一生的走向和心身健康?飧鋈松?旎?善鞯某跏冀锥危??恰?/SPAN九成之臺,作於羸土;百仁之高,始於足下。”(《老子·德道经》)的极为重要的时期,家长们应当高度重视。孩子的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都负有极为重要的责任。孩子们一般在三四岁以后开始进入幼儿园,进入幼儿时期的人生阶段,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直接负担责任才开始减轻。但是,我们国家的普遍现象,却是并未高度重视婴儿时期的开慧益智教育。对婴儿(0-3岁),一般的家庭都只是单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