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亲子婴儿期依恋类型和发展
TUhjnbcbe - 2021/4/10 8:35:00

婴儿期情绪和社会性发展

婴儿的情绪和社会性的发展也很迅速,为其适应社会环境,成为社会成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与照顾者的相互交往过程中,婴儿不但表现出自己的情绪作为基本的交往信号,而且学会辨别他人的情绪和表情,与此同时,婴儿开始建立与亲密者之间爱的联系,即形成了依恋。

婴儿开始区分不同的人,并做出不同的反应,在探索环境,认识他人的过程中,婴儿也逐渐开始了解自我,其社会性行为亦开始发展,道德行为与观念萌芽,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从婴儿期开始,个体间的差异已经表现出来。

依恋期

发展心理学家认为,依恋是一种积极、充满热情的相互关系,儿童与照料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不断强化这种情感上的联结。母亲对孩子的一般态度与自己的生活经历,目前的境遇以及自己的个性都会影响其母爱的产生;而儿童最初的行为也在母爱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当母亲抱起婴儿时,婴儿就会停止啼哭,对母亲发出更多的微笑,对母亲咿咿呀呀等,这都会强化母亲对婴儿的感情。在母亲或照料者满足婴儿的生理需要和社会性交往的过程中,儿童对照顾者产生了强烈的依恋,表现为儿童寻求并企图保持与照顾者亲密的联系的倾向。儿童的依恋行为主要是寻求身体接触、视觉跟踪、接近成人、追随、叫喊、啼哭等。

依恋是成人与儿童之间特殊的亲密关系,可以建立正常的依恋关系对儿童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鲍尔贝把婴儿依恋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一是无辨别的社会反应时期,出生至8-12周,这一阶段以婴儿所发出的各种信号的发展为标志,这个时候的婴儿还缺乏辨别不同个体的能力,还没有表现出对任何人的偏爱,而只是在物体和人中表现得更喜欢人,并表现出特有的兴奋。

二是选择性的社会性反应时期,3-6个月的婴儿形成分辨与他们接触的成人的能力。他们更频繁的对熟悉的面孔微笑,发声,而对陌生人则减少。

三是特定依恋期,6个月至两三岁。由于婴儿开始获得新的运动技能,他们开始到处爬动。这使他们有了更强的探索外部环境的能力,并开始主动的接触父母。表现出有意识的社会行为。

四是目标调整的参与期,2、3岁以后,婴儿有目的的行动,语言的交往和进行适宜反应等能力越来越成熟。随着婴儿年龄的增长和社交能力的不断提高,他们越来越主动地进行各种接触,开始理解依恋对象的目的,情感和特点,并据以调整自己的行为,表现出较多的灵活性。他们也能容忍与依恋对象之间的距离逐渐加大,并且逐渐善于与同伴和不熟悉的人进行交往。

依恋的类型

由于父母行为的影响,可能使婴儿形成三种类型的依恋:安全依恋、矛盾依恋和逃避依恋。

安全依恋:大约70%的婴儿属于这一类,在与母亲独自相处时,他们积极的探索环境,而在与母亲分离之后,明显的产生不安,当母亲返回时,就寻找母亲,很快与她接触,以结束这种分离忧伤。

躲避依恋:大约20%的婴儿属于这一类。他们与母亲在一起时似乎对探索不感兴趣,与母亲分离后也没有多少忧伤,母亲重新返回时,常常避免与母亲接触。他们对陌生人没有特别的警惕,但常常采用回避和忽视的态度。

矛盾依恋:大约10%的婴儿属于这一类,即使当母亲在场,他们也非常焦虑,不愿意进行探索活动,与母亲分离时,则表现非常忧伤,母亲返回时,他们表现出矛盾心理,对母亲曾经离开感到非常不满,试图留在母亲身边,但对母亲的接触又表现反抗。

婴儿的依恋性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与婴儿的交往方式。例如,安全依恋的母亲对孩子的信号,情绪表达非常敏感,鼓励他们进行探索,而且他们喜欢与孩子又紧密的接触。矛盾依恋的母亲也会孩子很感兴趣,并愿意进行紧密的身体接触。然而,他们常常误解孩子的信号,在与孩子重逢后也常常不能建立配合的同步关系。有时候这要归结于儿童的“困难”气质。然而,许多有困难气质的婴儿也与其照顾者建立了安全的依恋。躲避依恋的母亲对孩子非常缺乏耐心,当孩子打乱他们的计划和活动时,常常表示愤怒和不满,对孩子的信号也非常不负责任,常常表现为消极情绪。在对孩子积极反应时,也倾向于克制自己的感情表达。

依恋对儿童的发展,存在着较长时间的影响。缺乏正常的依恋关系会影响儿童健康的发展,只有正常的依恋关系,才能促进儿童良好的发展,抚养者与儿童正常依恋关系的缺乏可能会导致儿童严重的心理障碍。如果儿童早期缺乏社会性刺激,缺乏关心,爱抚,儿童就难以建立对任何人的依恋,这种早期情绪生活的缺乏将对儿童今后的生活带来重要的影响。

根据研究,母亲提供的刺激量对于确定依恋的类型可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过度的刺激会导致躲避的依恋,刺激过少则会导致矛盾的依恋,而最适宜的刺激量才会产生安全的依恋,当然依恋的性质是可以改变的,随着个体的成长,躲避依恋或矛盾依恋的婴儿有可能建立安全的依恋,反之,安全依恋的婴儿也可能产生矛盾依恋。

1
查看完整版本: 亲子婴儿期依恋类型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