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小儿高热惊厥祖传秘方持有人於晶谈祖传握
TUhjnbcbe - 2021/5/17 0:13:00

I导读:由张成博先生编撰的《扁仓探骊》收录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山东省关于中医药传统知识项目调查报告、数据、保护名录及制度,对中医药传统知识持有人及项目的介绍。

针对书中介绍的项目和持有人,我们会通过系列文章逐一介绍,让更多热爱中医、认可中医的朋友,在疾病治疗上有据可查、有据可依,也让真正来自传承的中医得以流传和发展(编辑/栾坤元)

高热惊厥防治贴

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秘方

作者/於晶

中医药知识保护项目编号:

於晶,女,医院工作期间跟随岛城儿科名医侯克勤老师学习儿科诊疗及小儿推拿,后又跟随山东名老中医曲崇昆先生学习,并取得国家中医执业医师资质。曾参与多部论著的编写《日常养生保健细节》、《排*养生》、《给老爸的健康枕边书》等。於晶医生自幼跟随外祖父学习中医知识,通过学习《*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小儿药证直诀》《幼幼集成》等古典医著,理论结合临床,验证了高热惊厥重在平时的预防和调理重要性,患儿的平时调理应侧重调节肝经的疏泄,发烧时则应兼顾心经问题,不能妄用重镇安神药物。年后,於晶医生开始推广握药防治高热惊厥,目前经其调理后患儿80%以上达到稳定,康复患儿达到95%以上。传承余年,历经4代。医院保护项目的重点项目

1、改良后的传统握药,采用内病外治法,未病先治,防治小儿高热惊厥。小儿高热惊厥中医病名为急惊风,西医多以退热镇静安神等药物对症处理,复发率高。首次高热惊厥后,有30%-40%的患儿会多次复发,且高热惊厥患儿癫痫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儿,给患儿及家长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现在西医治疗暂无行之有效的方法,於晶采用“治未病”中医的思维,结合辩证论治,以疏肝行气、清热祛风,改善患儿肝风易动的体质特点,提高患儿的抗病能力,减少小儿外感的发病率,临床效果显著。

2、高热惊厥(急惊风)的发生主要关乎心、肝二脏,心主惊、肝主风,肝常有余是小儿时期重要的生理特点,也是其重要的病理基础。小儿心火易盛,感邪之后,心火内盛,容易引起肝风内动、风火相煽之证。临床上观察到,患高热惊厥的患儿体质上多表现为心肝火旺、肝阴不足、肝气郁滞或者脾胃积热。例如:平时容易目赤多眵(chi)、眨眼、揉眼、发作时四肢僵硬抽搐,平素性急易怒,说话声高洪亮,发作时手攥拳,五部易出现青色,素喜食酸,而当肝阴血不足时,往往表现为烦躁、易怒、易醒、睡卧不安等,感受外邪后容易因心肝火旺,出现风火相搏,引动肝风,造成惊厥,故在平时侧重理气化郁、滋阴清热、调畅气机,可收到很好的效果。

3、秘方配伍,因祖传秘方不便展示。

4、用法:用药酒调至糊状,外敷手内劳宫穴和脚底涌泉穴,单侧手脚(男左女右),用纱布包裹固定。每次敷24-36小时,停12小时,连续使用3贴为一个疗程。根据患儿的改善情况,患儿在贴敷3-4个疗程后,在气色、饮食、睡眠、大便、手脚心热度、舌苔等方面都有可见的明显改善。

5、於晶医生调理患儿高热惊厥并配有纯中药制成的惊厥备用足贴、小儿退热足贴、清上焦内热足贴、退热浴足包、四*膏、紫草膏等,便于随证使用。

I版权声明

本文秘方摘自《扁仓探骊》,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主编/张成博等。

方剂提供者:於晶医生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有需要,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I祖传秘方传人於晶医生

联系方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儿高热惊厥祖传秘方持有人於晶谈祖传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