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班”简介
“妈妈班”,是本单位为各位新晋爸妈开展的,有关新生儿日后如何接种预防针以及接种预防针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而进行的有针对性的讲解课堂。
为什么要来听“妈妈班”?
新晋爸妈缺少预防保健知识,更需要需要了解:
(1)宝宝为什么要进行预防接种?0-6岁预防接种的程序是什么?
(2)什么是一类疫苗、二类疫苗?该如何选择疫苗?
(3)哪些情况下宝宝不能接种疫苗?
(4)预防接种的流程是什么?宝宝接种疫苗的正确姿势是什么?
(5)疫苗接种前、后需要注意哪些事项?疫苗接种后可能出现哪些反应,该如何处理?
(6)预防接种证如何使用及保存?
“妈妈班”的上课形式?
“妈妈班”课堂的主要内容是以PPT的形式为大家授课,同时结合专业老师现场演示正确怀抱宝宝(演示玩偶)接种预防针姿势、课堂试卷有奖竞答以及课后自由提问等环节共同完成。
课堂小知识
敲黑板,划重点
一、什么是疫苗?
疫苗是指为预防、控制疾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免疫接种的预防性生物制品,包括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
免疫规划疫苗,是指居民应当按照*府的规定接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府或者其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
非免疫规划疫苗,是指由居民自愿接种的其他疫苗。
二、接种1剂次和多剂次的疫苗有区别吗?
为了使每种疫苗的免疫效果能够达到最佳,有些疫苗只需要进行基础免疫即可获得特异性抗体,无需再加强免疫,而有些疫苗在体内接种1剂后只能维持一段时间,通过再次接种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使抗体维持在足以抵抗病原体的水平。这些都是根据临床试验和多年科学实践得出的结论。如卡介苗、甲肝减*活疫苗接种1剂次即可,而乙肝疫苗、百白破联合疫苗、脊灰疫苗等至少需要完成3剂接种才能使人体身体产生足够的免疫力,以获得最佳的免疫保护效果。三.接种疫苗后是不是就一定不得传染病了?
预防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但成功率并非是%,多数疫苗的保护率>80%。由于受种者个体的特殊原因,如免疫应答能力低下等因素,可导致接种后免疫失败。但大量的研究证明,即使接种疫苗后发病,相对于不接种疫苗者,其患病后的临床表现要轻很多。
四、花钱的疫苗要不要打?
很多家长误以为免费疫苗必须打,自费疫苗可打可不打。实则不然!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同等重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自费疫苗会划到免费的行列里,比如现在免费接种的甲肝疫苗、麻腮风疫苗,年以前是需要自费接种的。
也有些家长担心自费疫苗是否安全有效?无论免费还是自费的疫苗都是通过国家药监局鉴定合格才上市流通使用的,不用担心。
五.预防接种前宝爸宝妈需要做哪些准备?
注意观察宝宝近几天身体状况,如无发热、腹泻、咳嗽等症状,按照预约时间再带宝宝去接种。最好先洗澡,换上柔软、宽松的衣服;让宝宝吃好、休息好。携带好宝宝的预防接种证,不要折叠、损坏。认真阅读《预防接种告知书》或/及《知情同意书》,了解本次需要接种的疫苗及预防的疾病。
六、预防接种后有哪些注意事项?
宝宝接种后不要急着回家,要在接种场所留观三十分钟。回家后要细心观察宝宝的反应,不要让宝宝做剧烈运动,不要急于洗澡,保证接种部位的清洁,防止局部感染。
如有轻微发热、食欲不振等症状,属正常现象,注意休息,多喝开水,避免着凉,1~2天后反应会自动消失。
如果宝宝出现高热和其他不良反应,要及时诊治,并告知接种单位。
七、宝宝在什么情况下不宜或暂缓接种疫苗?
(1)发热的儿童。发热是宝宝患病的表现,此时再打预防针会使原有疾病加重或使打针后的反应加重,应等体温恢复正常后再接种疫苗。(2)刚患过传染病还未完全恢复者应暂缓接种疫苗。此时接种疫苗可能影响宝宝对刚患过的传染病产生抵抗力。(3)对某些药物有过敏反应,或经常患荨麻疹、哮喘等过敏性疾病的宝宝。(4)严重营养不良或有免疫缺陷的宝宝,表现为身体特别虚弱,易患病。(5)有慢性疾病,如心脏、肝脏、肾脏疾病的宝宝,接种疫苗可能加重原有病情,因此不宜接种。(6)大脑发育不全,或有惊厥史,或有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宝宝接种乙型脑炎疫苗、百白破疫苗等可能引起严重的神经系统反应。(7)拉肚子的宝宝应待康复后再服脊髓灰质炎疫苗滴剂。腹泻会影响疫苗在肠道的停留,使机体不能产生足够的抵抗力。(8)近一个月内注射过免疫球蛋白的宝宝要推迟接种卡介苗、含麻疹成分类疫苗及脊髓灰质炎甲肝等减*活疫苗,以免影响疫苗效果。
。。。。。。
14:30,不见不散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