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宝宝呕吐不止,原来是肚子里长了个小ld
TUhjnbcbe - 2021/5/26 4:19:00
近日,我院新生儿科一个早产的宝宝出现了呕吐不止的情况经过检查后发现原来是宝贝的肚子里长了个小“橄榄”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这到底是什么吧!一个多月前,小圆圆(化名)因早产住进我院新生儿科。经过医护人员4周左右的精心护理,小圆圆从2.0kg长到了2.6kg。可有一天,小圆圆突然出现了吃奶后呕吐。一开始,只是偶有呕吐,后来发展到每次吃奶后都会呕吐。儿科副主任(主持)、新生儿科主任王楸当机立断给小圆圆做了B超,提示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经疝与腹壁外科小儿外科方向邵欢义主治医师会诊,查体发现右上腹有一个“橄榄”样的肿块,结合B超检查,建议手术治疗。考虑到小圆圆纠正胎龄才36周,体重仅2.7kg,麻醉风险和手术风险都较大,在请麻醉科张学*副主任医师会诊后,综合评估后决定予插管全麻。在全麻后,邵欢义给小圆圆做了幽门环肌切开术,麻醉及手术过程非常顺利。术后1天,小圆圆就顺利喝上了奶,也没有再呕吐了。一周后,小圆圆体重长到了3.1kg,出院回到了妈妈的怀抱。什么是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在介绍这个疾病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胃的解剖结构。胃是人体的消化器官,上接食管,下接小肠,胃跟食管连接的部位叫贲门,胃跟小肠连接的部位叫幽门。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主要病理改变就是幽门环肌纤维异常增生、肥厚,整个幽门呈橄榄状肿块,质地坚硬,表面光滑。幽门环肌增厚,会导致幽门管内径变细,甚至堵住。简单来说,就像是一根橡胶水管,如果管壁增厚了,水管就堵住了。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多发生在足月的新生儿,早产儿较少见。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占消化道畸形的第三位,男性患儿居多。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有什么表现?据邵欢义介绍,宝宝呕吐是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早期出现的主要症状。虽然在出生时,幽门狭窄就已存在,但由于肌层肥厚的个体差异,每个宝宝出现呕吐的时间不一样。大多数宝宝在出生后2-3周出现呕吐,也有极少数在出生后3-4天就出现呕吐,或直到3-4个月才出现呕吐。患病宝宝的呕吐是典型有规律的进行性加重,从一开始的溢奶到喷射性呕吐,从每天一两次呕吐到每次喂奶都出现呕吐,呕吐物为奶汁不含胆汁。宝宝呕吐后,又会有很强的求食欲,时刻有觅食反射,但是吃奶后,又会再次出现呕吐。长期呕吐,会造成宝宝营养不良、消瘦,代谢紊乱,甚至危及生命!患病的宝宝身上还会出现一个特别的体征,因为胃肠道比较柔软,增厚的幽门环肌质地坚硬,所以在右上腹肋缘下可以摸到“橄榄”样的幽门肿块。当然,这需要专业的医师才能触摸到,宝爸宝妈们自己一般摸不出来。B超因其方便快捷、检查较精准且无创无辐射,现已成为首选的辅助检查。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该怎么治疗?由于本病起初症状可能只是溢奶或轻度的进食后吐奶,宝爸宝妈可能不会引起重视,以为只是常见现象而采取保守治疗。甚至在诊断明确后,仍寄希望于内科保守治疗可以解决症状,这样都是不可取的。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一经明确诊断,应尽早施行手术治疗。目前,幽门环肌切开术是它的标准手术方式,效果佳,术后恢复快,术后6个小时就可以喝水,没有呕吐就可以给奶喂养了。新生宝宝出现溢奶为常见现象,但出现反复喂奶后呕吐就应该引起重视。如明确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应尽早手术治疗!作者简介邵欢义,疝与腹壁外科小儿外科方向主治医师、外科学硕士,已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数篇,曾赴浙江大医院进修学习。擅长小儿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治,如小儿疝气、鞘膜积液、包茎、隐匿性阴茎、隐睾、体表肿块等,尤其擅长小儿疝气、鞘膜积液的微创治疗等。

预约门诊

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作者往期文章

点击下图,直接查看

“癌易感家族”真的存在吗?癌症的遗传性到底有多强?看完这篇就明白了!

皮肤瘙痒掉屑?这种病会传染吗?遗传几率大不大?听听皮肤科专家怎么说…

经常口干眼干?皮肤干痒长皮疹?专家:警惕这种病,可导致多脏器损伤!眼睛不舒服,赶紧买瓶眼药水来滴?一医眼科提醒:有些网红眼药水千万别乱用!来源:疝与腹壁外科文字:邵欢义编辑:王坚连审核:陈吉彩、*丽颖点分享点点赞点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宝宝呕吐不止,原来是肚子里长了个小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