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宝宝后,宝宝的大便也成了做父母的最为关心的事情之一。
多了少了,便便颜色不对了都是事儿。
确实,大便的颜色,也反映了宝宝是否健康。
正常的宝宝便便
?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大便呈*色或金*色,糊状便,有时稍稀或带绿色。
?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大便多呈浅*,(较母乳喂养的粪便颜色浅),稠糊状。?添加辅食以后,宝宝的食物不再以奶为主,而是向成人食物过渡,米、面、蔬菜、肉、豆制品等都成为宝宝的食物。这时的便便呈*色,条状,好的便便为香蕉样便。知便色识健康
01
新生儿墨绿色便怎么回事?
千万不要被新儿的胎便吓到,因为便便颜色有点怪。
胎便的主要成分是水,大约占了70%以上,由胎儿肠道脱落的上皮细胞、胆汁、浓缩的消化液及吞入的羊水组成。
宝宝出生后4小时内(一般10小时内)首次排出胎粪,呈墨绿色、有点发亮,进食后—3日内逐渐过渡为婴儿正常粪便。
0
宝宝绿便是怎么回事?
有些宝宝的大便,颜色发绿,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母乳喂养的宝宝绿色便
大便的颜色与胆汁的化学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小肠上部的胆汁含有胆红素和胆绿素,使大便呈*绿色。
当大便推送到结肠时,胆绿素经过还原作用,又转变为胆红素,这时大便呈*色。
母乳喂养的小儿大便偏酸性,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部分胆红素转变为胆绿素,使排出的大便呈浅绿色,这是正常现象。
如果宝宝吃奶好,全身情况正常,家长不必担心,这只是暂时现象,随着宝宝长大会有改善的。
?宝宝着凉造成绿便
宝宝吃的奶有点偏凉了或者宝宝的腹部、脚部受凉都可能大便发绿。
受凉会导致肠道蠕动过快,在结肠胆绿素来不及被还原成胆红素,故呈现绿色。这是产生绿色大便的常见原因之一。
这种原因引起的绿色大便,可能还有像感冒一类的症状。
如果宝宝仅大便发绿,只要注意腹部保暖,夜间睡觉时,不要露着小肚脐,通常大便可在几天内恢复。
如果有感冒症状,应同时对感冒进行对症治疗。
?饥饿性绿便
有的宝宝由于没有吃饱,饥饿会使肠道蠕动加快,出现绿色大便。
因为宝宝因饥饿时有哭闹不安等表现,所以这点很容易与其它情况区分。
这种情况只要增加奶量,如果吃完母乳后,宝宝没有满足感,可用补授法,再给宝宝冲调些奶粉给宝宝喝。
配方奶喂养的宝宝,不要随便多加水,而应按奶粉说明冲调,冲调时先加水,然后再加入奶粉。
?吃含加强铁的配方奶粉造成绿便
如果宝宝吃的配方奶粉中铁质没有完全吸收掉,也会使大便发绿。
这种情况不用特别担心,也不需要进行干预,正常喂养即可。
03
宝宝鲜红色血便怎么回事?
宝宝大便后,发现血色鲜红不与粪便混合,仅黏附于粪便表面或于排便后有鲜血滴出,大多表明血液来源于直肠或肛门,很有可能是肛裂引起。
父母要想办法,改变宝宝便秘的情况。
04
宝宝灰白色大便怎么回事?
各种原因所致的胆道阻塞宝宝会排出灰白色的大便,医学上称陶土色大便,需要及时就医。
此外,如果进食牛奶过多或糖过少,产生的脂肪酸与食物中的矿物质钙和镁相结合,形成脂肪皂,粪便也可呈现灰白色,质硬,并伴有臭味。
05
宝宝暗红色果酱样大便怎么回事?
当宝宝出现暗红色果酱样大便可能为肠套叠,需要马上就医。
宝宝肠蠕动活跃,在添加辅食的年龄,可因肠蠕动紊乱而发生肠套叠。
当宝宝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阵发性哭闹、面色苍白、出冷汗、呕吐、大便带血,精神不振时,应想到是否有可能会得肠套叠。
06
宝宝黑色大便怎么回事?
宝宝服用过铁剂或大量含铁的食物如动物血、猪肝等也可使粪便呈黑色,但一般为灰黑色无光泽,做隐血试验阴性可帮助鉴别。
这种情况停止食用后就会好转。
宝宝黑色大便还可能是由于上消化道或小肠出血并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因红细胞破坏后,血红蛋白在肠道内与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亚铁,故粪便呈黑色。
又由于硫化亚铁刺激肠黏膜分泌较多的黏液,而使粪便黑而发亮,故称为柏油样便。
这种便便需要及时就医,查看是何原因引起。
07
大便内有白色颗粒怎么回事?
喂哺母奶或婴儿配方奶粉的初生宝宝,其粪便中常会发现一些白色颗粒,这些白色颗粒外面包着通明*色或棕色物质。
这是由于初生宝宝胃肠未发育完全以及消化道的消化酶还没有完全成熟,导致脂肪消化不完全而排出于粪便中,俗称为生理性粪便,且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消失,妈妈们可放心。
温馨提示:
因为宝宝胃肠功能发育还不成熟,所以宝宝大便的颜色,还不是非常稳定。
但只要宝宝体重增长正常,精神好、睡眠好、有食欲、大便次数正常和性状正常且排便不费劲,就不用特别担心,也不需要进行干预。
精彩推荐
最新调查:医院现金流支撑不足个月总投资超58亿!河南半月内18所医院基建项目获批、签约协和专家教你叶酸怎么补抗疫医护人员子女免费线上“一对一”专属外教课堂开课国务院明确“一线医务人员”补助范围河南已为名一线医务人员办理聘任和晋升手续河南为一线医务人员发放5个“大礼包”攻克重症、危重症新冠肺炎的“河南力量”新生儿为什么要采足跟血?1类致癌物,就潜伏在你我身边—END—值班丨王丽娜统筹丨王嘉译编辑丨吴文可版权声明本文文图经授权转载自儿科医生鲍秀兰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