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婴幼儿为什么要做儿童保健?通常情况下,按照我国0-6岁儿童保健指南的建议是小于6月龄的宝宝每月体检一次,6-12月龄的宝宝每两个月体检一次,1-2岁的宝宝每3个月体检一次,2-3岁的宝宝每半年体检一次,3周岁以上的宝宝每年体检一次。如果宝宝最近一次没有严格按照推荐的时间进行体检,则可以根据年龄选择合适的间隔时间。比如宝宝在7月龄来发育儿科进行了儿童保健,则可以在2个月后(9月龄)进行下一次的儿童保健。特殊情况下,如高危儿,或如果有贫血等异常,则需遵医嘱;或者家长有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且因此感到焦虑、需要医生的科学指导建议时,也可以相应增加儿童保健次数。2
儿童保健“保”什么?有的家长以为测一下体重、身高和头围,这些在家里也能测,医院做;或者担心交叉感染。我们发育儿科提供的儿童保健,不仅仅有体格发育的监测,还有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能力、个人-社会能力的评估,系统问诊和查体,以及一些针对性检查。医生会整合上述信息,及时发现孩子的生长发育(包括脑发育和体格发育)偏离,帮孩子排查健康隐患,提供隐患。比如通过体格测量评估营养状态,通过行为观察看看孩子是否有发育迟缓、视力异常、听力异常、孤独症等问题;通过血常规筛查贫血,必要时转诊眼科、耳鼻喉科……如果发现问题,就可以及时治疗或转诊到相应专科进行干预,从而避免出现一些严重的不良后果。在儿童保健过程中,医生还可以根据孩子的一些具体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指导建议,比如睡眠问题、情绪问题、饮食习惯问题。医生除了评估孩子目前的状况外,也会告知家长下一阶段孩子的养育注意事项,介绍孩子的体格和心理行为发育的规律,家长就可以预先知道孩子在哪个阶段可能出现哪些问题,然后提前做好针对性准备。3
不同月龄的宝宝,儿童保健要做哪些检查?新生儿期保健(出生至28天内)或者42天健康体检
新生儿访视:正常足月新生儿,访视次数不少于2次;高危新生儿根据具体情况酌情增加访视次数;首次访视在出院后7日之内进行,满月访视在出生后28~30日进行。
有的宝宝是生后42天和妈妈一起来院体检。
了解孕期及出生情况、一般情况、喂养情况,对新生儿进行测量体温、体重及体格检查,对家长进行居住环境、母乳喂养、护理、疾病伤害预防、促进母婴交流等指导宣教,完善听力、遗传代谢性疾病、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先天性心脏病等筛查。
婴儿期保健(1-12月龄)
对于正常小儿,<6月龄婴儿间隔2个月一次,6-12月龄婴儿间隔3个月1次;高危儿或常规体检发现问题则建议每月一次。
定期健康检查、监测体格生长,早期发现生长迟缓、发育偏异、先天缺陷或疾病,从而早期诊断、干预、治疗;进行均衡营养、合理喂养的指导;对婴儿运动、感知觉、语言及社会情绪的发育进行筛查,了解婴儿发育里程碑进展情况;对营养缺乏性疾病(如营养缺铁性贫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等)和感染性疾病(如呼吸道感染、腹泻等)的预防。
例如,42天/2月龄就诊时我们常常重点评估宝宝的髋关节发育情况,不仅通过臀纹是否对称、髋关节外展是否受限、双下肢等长与否进行临床筛查,还要同时运用髋关节超声检查进行普筛,这是因为髋关节发育不良发现越及时,治疗方法越简单,效果也越好。
6月龄儿童保健的血常规检查必不可少,有助于了解宝宝是否出现缺铁、贫血以及贫血的程度及类型。
幼儿期保健(1-3岁)
1-3岁幼儿间隔6月体检保健1次。
此期保健重点是促进幼儿语言发育与大运动能力发展、促进认知和社会情感发育、培养自我生活能力、定期健康检查、预防疾病、预防事故和伤害、合理营养、口腔健康、疾病筛查(如缺铁性贫血、视力异常、铅中*等),必要时转诊至专科。
每个月龄的各项能力发育情况都是儿童保健的评估重点,我们会选择适合宝宝年龄的发育测评进行标准客观的检测。除此之外,像语言发育迟缓、孤独症谱系障碍、营养不良、肥胖、食物过敏以及各类骨骼肌肉问题(如佝偻病、斜颈、足内翻等),都可以通过儿童保健早期发现治疗或者及时转诊干预,通常都能得到很好的恢复。婴幼儿时期是孩子发育最快的时期我们应该注重系统的健康管理带宝宝到吉大二院发育儿科定期体检做到有病及时诊治无病早期预防为宝宝一生奠定良好基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