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复苏现状
新生儿窒息是导致全世界新生儿死亡、脑瘫和智力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全世界每年万新生儿死亡中有23%,以及在死亡年龄<5岁的儿童中,有8%与出生时的窒息有关。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而新生儿复苏培训可以降低与新生儿分娩相关的病死率。
出生时
胎儿循环过渡到新生儿循环
胎儿呼吸与循环
-胎肺在宫内是扩张的,但肺泡内充满液体;
-胎儿通过胎盘进行气体交换;
-肺血管处于明显的收缩状态,几乎没有血流;
-血液经动脉导管和卵圆孔?右向左分流。
新生儿呼吸与循环
-循环通路转换;
-肺呼吸,肺阻力下降;
-血流经肺吸收氧气;
-动脉导管和卵圆孔关闭;
-有充足氧含量的血液回到左心,经主动脉泵入到全身组织。
出生时重要的生理改变
肺泡液体被吸收:1/3肺液经产道挤压,2/3肺液由淋巴管吸收;
空气进入肺泡,肺泡张开;
肺小动脉扩张;
肺泡与血管间开始气体交换;
新生儿开始用肺脏而不是胎盘,进行气体交换。
异常过渡的临床表现
呼吸不规律、呼吸暂停、呼吸增快;
心率减慢或心率增快;
肌张力减低;
低氧饱和度;
低血压。
应对措施——新生儿复苏流程图
新生儿复苏的判断和操作准测,目的在于提高抢救效率,降低死亡率;
美国儿科学会(APP)将新生儿复苏列为产科医护人员的教育培训项目之一,制定了教学标准,根据临床实践反馈不断修正和完善,截止年已发布第七版;
我国也于年开始启动全国范围的新生儿复苏培训计划,并积极与美国儿科学会(APP)建立合作,以最新版本《新生儿复苏教程》为蓝本,组织翻译成中文,发放给中国临床医务人员以供使用。
国际新生儿复苏流程图(年)
中国新生儿复苏流程图(年)
年
国际新生儿复苏指南的主要修改
羊水胎粪污染者,不论有无活力,不再常规推荐气管插管吸胎粪。强调正压通气的重要性;
除脉搏氧饱和度仪外,建议使用3导心电图监测心率。原因是当新生儿心率很慢或循环很差时,脉搏氧饱和度仪的功能会受到影响。
年
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和流程图更新
当羊水胎粪污染时,仍首先评估新生儿有无活力:
-新生儿有活力时,继续初步复苏;
-新生儿无活力时,应在20s内快速完成气管插管及用胎粪吸引管吸引胎粪;
-如果不具备气管插管条件或插管技术不熟练,且新生儿无活力时,应快速清理口鼻后立即开始正压通气;
关于3导心电图测量心率:考虑到我国国情,我们建议有条件的单位可以试用,并总结经验。
新生儿复苏流程图
五个板块
快速评估:常规护理,初步复苏(保暖T);
气道(A):通畅气道,建立呼吸;
呼吸(B):正压通气辅助呼吸;
循环(C):气管插管正压通气,胸外按压;
药物(D)
复苏中,熊猫最安心
一张图了解熊猫与新生儿复苏
熊猫——符合新生儿复苏流程(T-A-B-C),多种人性化功能是医务人员复苏的好帮手
GE新生儿复苏学院
守护每一个伟大的诞生
中国每年有万新生儿出生,其中约有1.79%新生儿发生窒息危险,因此,学习和掌握新生儿复苏相关知识与技能十分重要。自年“熊猫婴儿辐射保暖台”进入中国以来,GE医疗与医学专家们紧密合作,通过举办“新生儿复苏工作坊”等一系列学术活动,致力于提高医护人员复苏技能、降低新生儿窒息死亡率,并于年正式推出“GE新生儿复苏学院”。
移动NRP单元
助力复苏模拟实训
熊猫/长颈鹿婴儿辐射保暖台,集成保暖台、负压吸引、T组合、空氧混合仪、血氧饱和度仪等一系列复苏所需必要设备,有效节省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新生儿模型参与实操,模拟新生儿多种生命体征,实时提供操作反馈;
配套复苏所需医疗器材,包括球囊、喉镜、听诊器、插管等;
硬件软件升级结合,多角度呈现实操演练场景、设备数据、现场直播团队窒息复苏演练操作过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