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大咖说健康直播同仁站小儿发热居家观察和护
TUhjnbcbe - 2021/9/12 0:54:00

小儿发热居家观察和护理

冬天来了,粑粑麻麻们是不是该更加忧心宝宝的健康了呢?尤其是宝宝上幼儿园、上小学的家长们,孩子总是没来由的三天两头的感冒发热。

其实发热是宝宝疾病最常见常见的一个症状,也是宝爸宝妈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同时一些家长对小儿发热的处理方式存在着很多误区,为了使宝爸宝妈们对宝宝有个更好的照顾。让我们的大咖医生李医生与大家一起谈谈小儿发热居家观察和护理,希望对您有用哦!

大咖医生直播大放送

大咖医生介绍

特邀主持:孙旖多平台女性科普达人

医院妇产科主治医生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团委医苑新星健康讲师团成员;江苏卫视《我们仨2》特邀妇产科专家

特邀嘉宾:李爱国医学硕士

医院儿科行*主任/副主任医师

主要研究方向:小儿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小儿内科疾病诊治,早产儿救治和随访,新生儿复苏和儿童保健工作

视频直播(原片)

*视频时长60:20m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扫码可回顾全部直播

--直播内容精炼--

简单了解发热是怎么一回事?

许多疾病都会有发热的表现,除了常见的普通感冒、流感,儿童发热最常伴发于呼吸系统疾病,例如扁桃体炎、疱疹性咽峡炎、咽结合膜热、喉炎、支气管炎、肺炎等。发热也可能和肠道感染、尿路感染、败血症、脑膜炎及其他病*或细菌性感染等同时发生。一些免疫性疾病(如关节炎、川崎病等)以及肿瘤性疾病等也可能造成儿童发热,但发生几率相对较低。另外还有一些不明原因的发热、一些心理因素(缺乏自信、不想上学等)也会导致体温波动。

发热通常是人体受到病原菌入侵或者是接种疫苗后的一种正常的保护性反应。当身体被细菌、病*等病原体入侵,我们的免疫系统就会被激活,派出免疫细胞收拾它们,免疫细胞会释放“内生致热源”,这些物质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使之设定一个更高的体温调定点,随后通过寒颤等动作使身体产热相应增加,于是患儿体温很快升高,孩子就“发热”了。这时发热不但不会对身体造成严重影响,反而有助于提高机体抵御病原菌的能力,帮助孩子从疾病过程中恢复。也就是说发热不一定是坏事情,它是免疫系统在努力工作的信号

通常:

38℃为低热;

38.1~38.9℃为中等度热;

39~41.0℃为高热;

41.0℃为超高热。

除了非常少见的超过41℃的超高热外,绝大多数情况下,发热本身不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伤害。体温高低并不与病情轻重程度完全相关。

发热居家观察的要点

出现以下情医院就诊

1、和平时相比,孩子精神很不好,尤其是当腋下体温未超过38.5℃时却一直精神萎靡。

2、不满6个月的婴儿体温(腋温)超过38℃时。

3、发热已超过72小时。

4、腹泻的同时伴有发热。

5、发热伴有呕吐现象。

6、孩子口腔干燥,哭时泪少,排尿很少。

7、大一些的小朋友有可能会自己告诉你“我哪里,哪里不舒服”,并且已经影响到孩子。

8、连续哭闹时间和平时相比多得多,或者有规律地一阵阵剧烈哭吵超过半小时。

9、皮肤有出血点或淤斑;

10、尿液颜色异常,比如像酱油颜色,

11、大便可见血液或者脓血便。

12、嘴唇、舌头或手指出现发紫、呼吸困难,或在宝宝相对安静状态下数每分钟呼吸的次数异常。

13、孩子抽搐。

等等

所有的指标里,精神状态是否良好是非常重要又最直观的评判标准,孩子的精神状态远比发热度数更能准确反映病情轻重。

出现以上这些情况,不一定说明孩子病得很严重,但是会给孩子造成明显不适,需要寻求医生的帮助,做进一步的评估。

居家护理注意点

关于退热:

有些家长认为必须维持孩子“正常”的体温,在孩子稍有发热或根本没发烧时就给予退热药。

对于普通感冒的孩子,中等程度的发热可以调动机体免疫力,同时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有利于机体杀灭病菌和最终康复。因此,治疗儿童发热首要的原则是提高孩子的整体舒适度,而不是把重心放在维持正常体温上。

当然,如果体温过高(如38.5℃以上),也可能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如大脑兴奋性增加引起小儿惊厥、消化功能下降导致食欲不振等。我们建议,在孩子的体温超过38.5℃时服用退热药。

误区:

一、被子捂汗?

在疾病缓解前,盖得多或穿得多,是不利于散热降温的。宝宝发热时,本身就产热大于散热,总这么捂着,体温可能会继续上升。甚至会因温度过高,诱发宝宝抽搐。

二、温水擦拭?

温水擦浴是物理降温的一种方法

国内的小儿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则指出:温水擦浴应与退热剂联合应用,不单一作为主要的退热方法。很多发热的宝宝昏昏沉沉想睡觉,这个时候被擦来擦去反而不开心,可能会哭闹、寒战。如果宝宝不排斥擦浴,且这种方式确实能让宝宝觉得舒服,可以作为辅助手段试试看。

三、酒精擦拭?

绝对禁止家长自己用这种方法给宝宝降温。酒精擦拭的退热效果并不显著,且持续时间短。酒精本身可能对宝宝的娇嫩皮肤产生刺激。在身体发热时,酒精更容易通过皮肤吸收入体内,造成宝宝酒精中*。

记住:任何时候都不要酒精擦拭以退热!

四、退热贴退热?

退热贴是靠水凝胶的水汽挥发带走热量,是另一种物理降温的方式。有些家长认为退热贴可以用来防止脑袋被高温烧坏。可绝大多数情况下,发热并不会烧坏脑袋。而若疾病真的会损伤大脑,一片小小的退热贴是阻止不了的。另外,有些退热贴里添加了薄荷、冰片等清凉类物质,孩子可能不喜欢这样的感觉。如果再对产品过敏,就更得不偿失了。

如果这种方式确实能让宝宝觉得舒服,可以作为辅助手段试试看。但别指望“一贴就退烧”。

五、冰袋敷退热?

用冰袋敷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通过的部位的确能带走一些热量,起到物理降温的作用。但患儿身体本来很热,忽然接触过凉的冰袋会引起寒颤,这时肌肉收缩产生的热量不一定比冷敷带走的热量少,而且此时患儿会感到非常不舒服。

六、糖皮质激素作为退热药?

糖皮质激素可用于严重感染导致的炎症反应,但不能作为退热药来应用。糖皮质激素对体内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如果孩子仅仅是病*感染,应用后可能会使病程拖得更长。

正确处理方法:

1、如果孩子体温在38.5℃以下,无需过分处理,多喝水配合适当的物理降温。

如果体温超过38.5℃,最有效的处理就是通过服用退热药,让体温调定点下降。例如患儿发热时体温调定点是39.5℃,通过退热药作用于体温中枢,可以将体温调定点降低至38.5℃,这时机体便会通过散热(如出汗)使体温下降。

2、发热温度不高,可以放任不管吗?

有些家长以体温的高低来判断小孩的病情。小儿发热严重程度的标准并不仅仅在体温高低,更在宝宝的整体精神状态。如果孩子不想动、没食欲、昏昏沉沉没精神,整体状态很差,即使体温没有特别高,也应该要考虑及时送医,查明原因。

3、抗菌素应用?

现在家长对待抗菌素有两个极端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一部分家长特别喜欢用抗菌素,孩子只要一感冒发烧,家长就想给使用抗菌素。

其实大部分发烧都是病*感染引起的,抗菌素无效,不需要使用,会无端增加一些不良反应让孩子更加不适。

另一部分家长过分担心抗菌素的不良反应,在医生诊断细菌性感染、建议应用抗菌素后,仍不遵医嘱给孩子服药,或仅用药1~2天,退烧后就立即停药。

这种做法会导致患儿体内的感染不能得到有效控制而迁延不愈,甚至可能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并发症。医生在处方时应告知遵医嘱合理使用抗菌素至足够的剂量和疗程的必要性。

上海长宁直播间

医院(点击获取地理位置)

上海市长宁区仙霞路号

--

医院5G大健康公益直播厅

即将陆续上线,敬请期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咖说健康直播同仁站小儿发热居家观察和护